张敏 徐希博 胡惠梅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救治中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病例89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个体化急救护理)44例,B组(常规急救护理)45例,比较分诊评估效率、病情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分诊评估效率比较,A组[(1.35±0.49)min]优于B组[(2.67±0.80)min](P<0.05);病情指标比较,A组指标改善明显,B组成效较低(P<0.05);并发症比较,A组[9.09%(4/44)]优于B组[22.22%(10/45)](P<0.05)。结论:应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肾衰急性发病干预中应用急救护理可促进快速稳定病情,提高分诊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急救护理;急性肾衰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分诊评估;并发症
前言: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危险性较高的突发性疾病,较易诱发急性肾衰、心衰与心源性休克,致死率较高。该病症致病直接诱因是患者心肌区域发生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反应。急救干预科学性直接影响患者结局。个体化急救护理是以常规急救护理为基础制定的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模式,以期通过此种干预加速患者良性转归。本文从2020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选取89例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说明个体化急救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89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病例,A组44例(个体化急救护理),性别:男/女=23/21,年龄(28~74)歲,平均(51.17±9.62)岁。B组45例,性别:男/女=22/23,年龄(29~73)岁,平均(51.20±9.59)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确诊;(2)急性肾衰竭确诊;(3)资料完整;(4)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药物过敏;(3)妊娠哺乳期;(4)先天性脏器功能障碍。
1.2方法
B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常规机械通气,球囊反搏泵植入。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患者实施心电复律干预。床侧血液净化,配合抗病毒、抗心衰用药,科学使用糖皮质激素,调节心肌营养等。
A组行个体化急救护理:(1)绿色通道接诊,创建静脉通道并补液。常规体征监测,调查病史、过敏史。(2)植入球囊反搏泵准备期间同步实施心理疏导,稳定心理状态,基于个案病情迅速拟定应急预案。术后强调患者静卧必要性,避免频繁翻身,促进心脏起搏器顺利使用。(3)监测血流状态、血容量,动态评估血管活性用药情况,必要时使用漂浮导管与利尿剂用药。(4)对于合并室颤、室速患者,针对性护患沟通,促进钾摄入与电解质平衡,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除颤器。
1.3观察指标
急救分诊效率:统计两组急救分诊评估所用时间。
病情指标:干预前后检测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血肌酐、尿量和心率指标。
并发症情况:记录急救过程中患者心源性休克、心衰、心率异常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病患者数据,计量资料(急救分诊效率、病情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以率(%)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分诊效率
A组分诊评估用时(1.35±0.49)min,B组用时(2.67±0.80)min,A组用时
2.2病情指标
干预前,组间病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A组指标优于B组(P<0.05)。见表1。
2.3并发症情况
A组心源性休克1例,心率异常3例,总发生率9.09%(4/44);B组心源性休克2例,心衰4例,心率异常4例,总发生率22.22%(10/45);A组发生率(9.09%)
3讨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对身体具有严重危害性,极易导致患者病死。患者发病后,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高效率救治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疾病不良影响具有必要性。常规急救护理在反应速度和针对性干预方面效果不够理想。个体化急救护理强调针对性和个性化干预,更具科学性。
本次研究中,A组分诊评估较快,B组较慢,显示个体化急救护理在提高急救效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A组经过急救干预,病情指标优化较明显,B组指标改善幅度较小,说明A组干预方法对病情良性转归效果显著。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B组相对较高。显示A组急救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预后更具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抢救中,采用个体化急救护理效果较好,可提高分诊评估效率,促进快速急诊救治,显著改善病情指标,还可促进并发症预防,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龚春梅.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用急救护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