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到底有多火?在网络上各类经验分享、教学书籍、培训课程令人眼花缭乱。有学校教师用它进行教学,还给学生专门布置画图作业;学生用其复习,有企业员工用它汇报工作;甚至有家长把它看作教育的“必备武器”,专门为孩子购买相关课程……
作为学习工具的思维导图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多位一线教师的回答高度一致:并非如此。尤其当思维导圖被过度使用,变成一项硬性作业,很可能带来反向效果。
这点从阅读作业呈现中可见一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就以语文为例,配合整本书阅读,有语文老师布置了思维导图作业,比如:为《乡土中国》的每一篇章都做一个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梳理鲁滨逊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和他的解决方式等。原本是想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实现深度阅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学生把思维导图理解成了提纲,有学生提交了一份相当精美的树形结构图。事实上,整理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若学生将重心放到了绘画上,无异于本末倒置,反而会让思维僵化。思维导图只是辅助思考、提高效率的工具,图画得精美与否,并不能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划上等号。
(据“新浪教育” 吴金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