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华
【摘 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莫西沙星、甲硝唑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肺脓肿病人共计6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行头胞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和观察组(n=30,行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以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恶心、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肺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莫西沙星;甲硝唑;肺脓肿;安全性
临床中因多種原因导致肺组织出现化脓性炎症的情况称之为肺脓肿,和感染存在紧密联系,诱发病菌包括曲霉菌、厌氧菌、葡萄球菌等,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咳嗽、发热等,由于病原菌入侵肺部组织,肺细小支气管发生炎性栓塞,若患者免疫力较低,则会导致病菌繁殖,最终导致肺部感染症状,形成肺脓肿。目前,治疗肺脓肿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抗感染治疗,但是因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继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积极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肺脓肿病人共计6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行头胞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和观察组(n=30,行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岁~69岁,平均年龄(43.51±8.21)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年龄(43.61±7.81)岁。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头胞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其中头胞哌酮舒巴坦的用法用量为:口服,每8小时用药1次,1次0.25g,持续治疗1星期。甲硝唑的用法用量为:口服,1天2次,1次0.4g,持续治疗1星期。
1.2.2 观察组行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莫西沙星(德国拜耳,国药准字 J20090132)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1天用药1次,1次0.4g,持续治疗2星期,2星期后口服,1天1次,1次0.4g,持续治疗1星期。甲硝唑的(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4020964)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1天用药2次,1次0.4g,持续治疗2星期,2星期后口服灭滴灵片,1天2次,1次0.4g,持续治疗1星期。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通过恶心、头痛、呕吐的发生情况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安全性的衡量依据。治疗效果的衡量依据: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即显效;有效主要指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无效主要指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见表1。
2.2安全性比较
分析恶心、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肺脓肿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大量病原菌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引流障碍是导致肺脓肿的主要原因。抗感染治疗是治疗肺脓肿最为有效的措施,但单一用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所以多联合用药[2]。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恶心、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甲硝唑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可用于多系统厌氧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一种常用于细菌感染疾病治疗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属于复合制剂之一,适用于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莫西沙星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菌活性的抑制,不仅生理利用度高,而且不受进食影响。由于莫西沙星的药物穿透力强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且人体渗透速度更快,能够直接对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黏膜产生作用,因此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肺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肺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波太.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9):46-49.
[2] 年英,吕秀云.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