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0-18 00:57王爽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6期
关键词:景色导图思路

王爽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思维工具,由一个中央关键词引出形象化的构造与分类的想法,通过辐射线连接相关的代表字词、任务、想法以及项目。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思维、想法转变成图文并茂的形象和直观的图示,用相互关联或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各级主题,并将主题关键词和颜色、图形相互关联,构建记忆链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并掌握知识,实现逻辑与形象之间的平衡发展。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1.适度性

作文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思维导图只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工具,用引导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清作文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然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在缺少素材与生活经验的情况下想象,是不切实际、不尊重客观事实的空想。但是,虚构并不等于虚假,虚构要以理论为依据,并且虚构的内容符合客观逻辑,有社会现实作为支撑,并非凭空而来。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想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联想性

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有根据地展开联想,能顺利想到相关的人物与事件,这是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所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和不定性的,总是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同时小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具体体现在写作方面,是文章逻辑混乱,条理不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文思路,让学生合理、完整地完成写作,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让思考与表达更有逻辑性。

3.辅助性

本质上,思維导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思维导图也不例外。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会扼杀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在学生的认知、经验范围内合理应用思维导图。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作文题目

读懂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关键,学生需要准确地抓住“题眼”才能把握作文主题,否则就很容易“跑题”。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例,作文题的题眼是“道德”二字,也是思维导图中的“中央关键词”。将“道德”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列出提纲。以“道德”为中心,向周围分散出若干分支,形成“次主题”,比如,一个分支是“假期出行游玩,逃票行为是不道德的”;另一个分支是“坚守道德底线的不逃票行为”;然后再由这两个“次分支”不断地向外扩散,这样用思维导图清楚地勾勒出写作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从见过、听过、经历过的小事出发,构思文章,并举例说明哪些是道德的行为,充实文章内容,让文章具有说服力。

2.利用思维导图为文章布局

确立好文章主题后,接下来便是为文章布局,即构建写作框架,大致内容是确定文章的结构、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正文大概怎么写等。教师通常会用语言或文字讲解这部分内容,从各个角度将文章分成若干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局部段落,然后分段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写,重点指出文章前后要呼应,要注意过渡段,强调这一系列的展开都要紧紧围绕作文主题。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这些理论知识,自然兴趣不浓,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文章布局的“可视化”,以《我想对您说》为例,教师可以一边绘制思维导图,一边引导学生思考。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生由于不善于观察生活,且生活经验少,在形成写作思路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思路单一狭隘;思路容易混乱,缺少逻辑关联性;或者容易受他人作文思路的影响,少有个性化的表达等。另外,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在作文中并不是没有表达的欲望,而是没有写作思路,不知如何用文字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所以经常面临“无从下笔”的写作困境。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写作方向。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来教学。

例如,要写一篇《我最喜欢的景色》,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脑海中、回忆中的各种景色,避免写作的盲目性。教师可以先用“秋天”“冬天”这种很容易联想到景色的季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其他景色相比,四季景色最为学生所熟悉,是每位学生都直观感受过的景色,便于学生想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联想一个季节的景色,学生可以将联想到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小组讨论结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把讨论内容填写在思维导图中。学生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写作主题、写作内容的理解,并能准确把握写作方向,避免出现文章逻辑混乱的情况。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构建文章框架、理清写作思路,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经验、认知等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想象有据可依。先从描写具体的人与事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心理描写、情感描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用文字抒发感情,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景色导图思路
咦,春天!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的思路我做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秋天de景色
哪儿景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