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盆地布心组灰泥灰岩储层特征

2021-10-18 06:55唐鑫萍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水灰岩泥岩

唐鑫萍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依据碳酸盐岩岩石学定义,灰泥(亦被称为泥晶)指粒径为泥粒级的方解石组分,灰泥灰岩(micritic limestone)指灰泥含量超过50%的灰岩,具有灰泥支撑结构[1]。灰泥灰岩组分细小,一般形成于弱水动力沉积环境,在海相、湖相地层中广泛发育[2–4]。与其他碳酸盐岩相比,灰泥灰岩因组分单一、颗粒含量低、孔渗性发育差,在常规油气领域地质研究中不易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不少地区在灰泥灰岩中获得工业油气流,如柴达木盆地渐新统、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组等[5–9],灰泥灰岩因此逐渐成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热点。

前人研究表明,三水盆地古近系布心组湖相地层中广泛发育碳酸盐岩。该区碳酸盐岩颗粒含量较低、胶结物以灰泥为主,岩性主要为泥灰岩、灰泥灰岩,宏观上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的斜坡区[10–12],灰泥灰岩是其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而专门的储层研究尚属空白,制约了该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工作,因此,该类型储层研究非常有必要。

1 地质背景

三水盆地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北部,面积为3 375 km2。盆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陆缘,是晚白垩世华南陆缘伸展、破裂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12–13]。盆地可分为东西两个斜坡、南北两个凹陷和中北部宝竹背斜,共5个构造单元(图1)。古近系从下到上依次发育莘庄组、布心组、西布组、华涌组地层,布心组为主要的含油层系,岩性主要为泥岩、灰岩、砂岩。

图1 三水盆地古近系构造单元划分

2 岩石学特征

三水盆地布心组灰泥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含量85%以上,白云石含量小于5%,黏土矿物、石英、长石等陆源成因矿物含量小于10%。岩石结构组分主要为灰泥、生物化石或化石碎片、粉砂–砂屑级别的内碎屑等。按照岩石的结构组分差异,该区灰泥灰岩可分为生物灰泥灰岩、块状灰泥灰岩、砂屑灰泥灰岩3种类型(图2)。

生物灰泥灰岩颜色为灰色–深灰色,油气显示多为油斑级别(图2a),单层厚度4~8 m,发育叠层石等生物成因构造,常见枝管藻、蓝绿藻、螺、介形虫等生物化石(图2b),生物(碎屑)含量10%~30%。块状灰泥灰岩颜色为深灰色,油气显示多为荧光级别(图2d),单层厚度1~4 m,呈块状结构,颗粒含量小于5%(图2e)。砂屑灰泥灰岩颜色为灰色–深灰色,油气显示多为油迹–油斑级别(图2g),单层厚度3~6 m,发育生物搅动构造,砂屑含量10%~20%,见少量介形虫、螺等生物化石(图2h)。

图2 三水盆地布心组碳酸盐岩特征

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灰泥灰岩颗粒含量均小于30%,岩性总体较细,均为灰泥支撑结构;颜色较暗,为灰色–深灰色;油气显示活跃,岩心出筒时油气味比较浓,一般具有荧光、油迹或油斑级别的显示。

3 沉积特征

为明确该区灰泥灰岩的沉积特征,在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灰岩测井相分析,建立岩石–测井响应关系,以开展灰岩井间对比研究,明确其岩相分布特征。

通过岩心刻度的测井曲线分析,明确灰岩具有低自然伽马(GR)、高电阻率(RD)特征,与泥岩围岩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具有明显的区别。生物灰泥灰岩的测井曲线形态为箱形,具有顶底突变的特征;砂屑灰泥灰岩的测井曲线形态为漏斗形,具有顶突变、底渐变的特征;块状灰泥灰岩测井曲线形态为指形(图3)。

图3 三水盆地Q5井布心组测井相

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井间灰岩对比,为避免灰岩对比的“穿相”现象,首先划分沉积相,在沉积相内进行同类灰岩的对比工作。依据泥地比及泥岩颜色划分了半深湖、浅湖、滨湖3个沉积亚相。半深湖亚相岩性主要为泥岩、少量深色泥灰岩,泥岩颜色为灰黑色–黑色;浅湖亚相岩性主要为灰泥灰岩与泥岩互层,泥岩颜色为深灰色;滨湖亚相岩性主要为泥灰岩、钙质砂岩与泥岩互层,泥岩颜色为灰色–杂色。

井间对比结果表明,灰泥灰岩主要发育于浅湖区域,三种主要的灰泥灰岩井间可对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纵向上各类灰泥灰岩与泥岩形成间互沉积(图4)。从图4反映的沉积特征来看,三水盆地浅湖灰岩沉积具有“颗粒较细、泥灰间互、纵向叠置”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受控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水动力较弱,据侯明才[10]、祝圣贤[11]等人研究,三水盆地碳酸盐岩发育的东部斜坡和西部斜坡均为缓坡构造背景,沉积环境总体缺乏较强的水动力;另一方面,湖平面频繁变化,与海洋沉积环境相比,湖盆沉积空间较小、水体变化较快,使得多种岩性纵向叠置。

图4 三水盆地东部斜坡布心组碳酸盐岩连井沉积相分析

4 储层特征

常规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灰泥灰岩孔隙度为3.2%~8.4%,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岩石较为致密。其中,赋存的油气在以往常规开采方式下难以形成工业油气流,因此,早期探井具有“井井见油、井井不流”的特征。

三种主要的灰泥灰岩物性对比分析表明,生物灰泥灰岩孔隙度为3.9%~8.4%,平均为5.6%;砂屑灰泥灰岩孔隙度为3.6%~5.6%,平均为4.9%;块状灰泥灰岩孔隙度为3.2%~5.3%,平均为4.4%。相对而言,生物灰泥灰岩物性最好,砂屑灰泥灰岩次之,而块状灰泥灰岩物性最差。

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看似致密的储层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在岩心观察中常见裂缝发育(图2a、d、h),在扫描电镜中常见基质孔隙(图2c、f、j),部分生物灰泥灰岩中见溶蚀孔(图2b、c)。CT扫描测试结果表明,在孔隙度4.6%的块状灰泥灰岩内部,孔隙平均半径1.79 μm,相当数量的微米级孔隙存在于基质内部,孔隙空间分布较为分散、连通性差;喉道平均半径0.57 μm,呈层状分布;孔喉配位数3.8,喉道发育数量明显高于孔隙(图5)。综合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分析,岩石呈多尺度孔隙分布的特征,基质内部存在较大储集空间。

图5 三水盆地H1A井布心组碳酸盐岩微米CT扫描成像模型

孔隙类型的具体分析表明,基质孔主要为方解石晶间孔,在三种灰岩类型中均发育,而溶蚀孔仅发育于生物灰泥灰岩,其原因可能与生物灰泥灰岩中生物组分的发育程度有关:与细粒的灰泥组分相比,原始生物组分在成岩早期多数被较大颗粒的方解石晶体充填,这些方解石晶体容易在成岩后期被溶蚀,形成溶蚀孔。鉴于溶蚀孔对于储集空间的重要意义,将生物灰泥灰岩的孔隙结构归为“溶蚀孔–裂缝型”,其他灰泥灰岩的孔隙结构归为“基质孔–裂缝型”。

5 储层综合评价

在前文岩性、物性、电性、油气显示等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本区灰泥灰岩储层综合评价。鉴于物性分析揭示了本区灰泥灰岩属于致密油储层类型,在储层评价工作中引入“源储配置关系”这一因素。与常规油气不同,致密油储层内的原油以原位滞留或近距离运移为主,储层与烃源岩空间分布的界限不明显,与储层紧邻的烃源岩研究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要部分,即烃源性研究,亦可称为源储配置关系研究。

为揭示与灰岩密切接触的泥岩有机质丰度,本文对东部斜坡灰泥灰岩较为发育的H1井和Q5井进行了泥岩总有机碳(TOC)测试,这些泥岩与灰岩互层发育,组成源储互层配置关系(图6)。依据上述沉积相划分方法,样品所在泥岩段的沉积相类型包括半深湖、浅湖、滨湖三种类型。半深湖暗色泥岩TOC值1.39%~1.87%,依据烃源岩划分标准,为好烃源岩;浅湖暗色泥岩TOC值1.02%~1.45%,亦为好烃源岩;滨湖暗色泥岩TOC值0.49%~0.72%,为差–中等烃源岩。前文提到,灰泥灰岩主要分布于浅湖相,因此浅湖的好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对于近源成藏的致密油来说,具有关键作用。据刘春莲[17–18]、苑坤[19]研究,三水盆地布心组烃源岩TOC高值位于半深湖–浅湖区域,浅湖斜坡区与TOC高值区有很大的重叠。

综合上述岩性、物性、含油气性、源储配置关系分析,开展本区灰泥灰岩储层初步综合评价(图6)。灰泥灰岩储层有以下共同点:①储集空间均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除生物灰泥灰岩发育少量溶蚀孔外,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微米级别基质孔;②储层单层厚度较薄,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③纵向上呈泥岩、灰岩间互沉积,具有致密油源储共生的成藏条件,灰岩上下被泥岩所夹持,均为源储互层型的源储配置关系。

图6 三水盆地布心组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综合评价

对比分析表明,三种主要的灰泥灰岩储层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油气显示级别、单层厚度、孔隙度、孔隙结构等方面。生物灰泥灰岩油气显示多为油斑级别,单层厚度4~8 m,孔隙结构为“溶蚀孔–裂缝型”,孔隙度大;砂屑灰泥灰岩油气显示多为油迹–油斑级别,单层厚度3~6 m,孔隙结构为“基质孔–裂缝型”,孔隙度较大;块状灰泥灰岩油气显示多为荧光级别,单层厚度1~4 m,孔隙结构为“基质孔–裂缝型”,孔隙度较小。

综合分析认为,在总体“源储互层、源内成藏”的背景下,该区灰泥灰岩油气显示级别主要由储集空间发育程度决定,即具有“物性决定含油气性”的特征;其中生物灰泥灰岩、砂屑灰泥灰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油气显示级别更高、厚度相对较大,为潜在的有利储层。

6 结论

(1)三水盆地布心组灰泥灰岩分为生物灰泥灰岩、砂屑灰泥灰岩、块状灰泥灰岩3种类型。该区灰泥灰岩颗粒含量均小于30%,岩性总体较细,均为灰泥支撑结构;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其内部发育以裂缝、微米级基质孔隙、少数溶蚀孔组成的微观储集空间;单层厚度较薄,纵向变化快,主要分布于浅湖沉积区域,与浅湖–半深湖富有机质暗色泥岩形成间互沉积,叠置连片发育,形成互层型源储匹配关系,具有“物性决定含油气性”特征。

(2)生物灰泥灰岩油气显示多为油斑级别,单层厚度4~8 m,孔隙结构为“溶蚀孔–裂缝型”,孔隙度相对较高;砂屑灰泥灰岩油气显示多为油迹–油斑级别,单层厚度3~6 m,孔隙结构为“基质孔–裂缝型”,孔隙度相对较高;块状灰泥灰岩油气显示多为荧光级别,单层厚度1~4 m,孔隙结构为“基质孔–裂缝型”,孔隙度较低。其中,生物灰泥灰岩、砂屑灰泥灰岩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油气显示级别更高、厚度相对较大、横向连续性较好,为潜在的有利储层。

猜你喜欢
三水灰岩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种植秋番茄 浇好前三水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借钱
种植秋番茄浇好前“三水”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