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华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以下简称“曲塘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农村高中,基于和合共生的理念,将“学会关心”贯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主题德育课程开发和课程化活动建构,以关心的独特视野,引领学生探索世界、丰富人生、提升品格,培育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年学子。
关心,字典给出的解释是“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曲塘中学所倡导的“关心”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个人与外界建立联系,不断扩大视野,努力提升自我、指向自我修身的文化品格。这种“关心”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会关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士”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对家国天下具有天然的义务和责任,匡扶正义,为民请命,以道自任,俯视悲悯芸芸众生。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或者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传统士大夫主动拯救世人、道济天下的责任表述,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精神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心忧天下,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所以,“学会关心”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当然,我们理解的“学会关心”不仅是一个人的私德,还应该是现代公民共同的优秀品格。作为现代公民,应当时刻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刻感受世界的变化,敏锐捕捉社会的发展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关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也充分反映了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有人认为:关心似乎只是优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帮扶,或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关心者与被关心者地位并不对等。其实不然,我们倡导的“学会关心”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论是谁,不论他的身份有多尊贵、地位有多高,都有被关心的需要。“关心”基于平等互助的原则,不是施舍。我们希望曲塘中学的学子能彼此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共同成长。于自身,做到自律自爱;于他人,做到包容理解,求同存异;于自然,做到和谐相处;于世界,永远充满热情和信心。
曲塘中学“学会关心”德育课程的建构旨在帮助学生与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他们主动认知、理解社会和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学习能力,由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到关心世界,由伦理道德走向自觉规范,最终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质。让每一个学生既具备个性化特征,又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在实践“关心”的过程中聚集正能量,做有志、有用、有为的时代新人。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出,课程设置力求做到“打破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模式,使课程建构人格化、课程设置弹性化、课程类型多样化”。曲塘中学“学会关心”课程设计遵循以上原则,突出德育工作的过程性,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分层依次展开(见表1)。
表1 “学会关心”德育课程设计
高一年级实施“基础型”课程教育,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视野的拓展,致力于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达成关心教育的理念认同;高二年级开设“合作型”课程教育,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在活动中分工协作,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团队意识;高三年级尝试“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勇敢面对新生事物和未知世界。“基础型”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价值塑造和适应生存能力;“合作型”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探究型”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决策能力。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基础型”课程指向“尊重善良”,“合作型”课程指向“包容仁爱”,“探究型”课程指向“自立自强”。“基础型”课程主要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科德育渗透,突出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型”课程以主题活动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真实感受;“探究型”课程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学校牵头,与企业、校外机构合作开发,为学生量身打造,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力,助力学生成长。
在“学会关心”的培育机制上,学校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方学习,不断尝试,在反复摸索中最终确定并研制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运行机制。
一是文化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之成为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契合点,与世界各国相贴近的桥梁。”“关心教育”正是要培养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能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永葆家国情怀和中华文明的底色,从文化着手,让年轻人拥有文化自信,从而自豪地建设祖国,面对世界,展望未来。
曲塘中学历来注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办学理念一直激励着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惦念这方热土,不忘反哺回馈。学校的走廊上定期更新“关心教育”的信息资讯,宣传橱窗内展示着“关心教育”的榜样,给学生以心灵的滋养。近年来,随着住校生的增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宿舍文化的建设,科学规划、精心管理,涌现出许多感动人心的事迹,学校在宣传关心教育的同时,也搜集整理这些感人至深的典型案例,在文化节和家长会上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实现师生关心成长一体化。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学会关心”正潜移默化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人。
二是学科渗透。关心作为一种文化品格,时刻影响全校师生的言行举止。我们要求教师除了言传身教之外,还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会关心”的内容,对教材中涉及关心教育的知识点做必要的梳理和强化。学校层面做好各科的整合工作,比较学科教学之间的同异,取长补短,形成“对话”,互相借鉴,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体系化,优化课堂设计,打造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见下页表2),提高德育效果。
表2 “学会关心”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学校还依托“江苏省双语阅读教学基地”,积极开展中英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以“学会关心”为主题开发经典名著片段阅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古代圣贤的家国天下情怀,自觉传承“士”之经世济民精神,反复诵读,品味涵泳,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感受,察古知今,笃志立学;以西方名著为范本,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研究,让学生深刻思考国与家的关系、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等命题,理智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既要以审慎的态度吸纳外来文化的积极面,同时也要坚守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性”。
三是活动体验。学校就近取材,因地制宜,整合一切资源和手段打造了两个“学会关心”的主题活动版块——“老街印象”和“红色记忆”,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唯其亲近,才能了解;唯其了解,才能关心;唯其关心,才能热爱。曲塘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也见证了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变迁。学生走近老街,洞察民生,体味风土人情,是“学会关心”教育中关心家乡的重要内容。在“老街印象”主题活动中,学生们亲近家乡,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敬意和感情,生发出真实的体验。“红色记忆”源于曲塘中学老校区的“联抗”革命基地,这里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圣地。想当年,老一辈英雄们一心向党,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缔造了一段传奇。每当我们缅怀英雄,回顾那段历史,总会热血沸腾,热情澎湃,这些都鼓舞着青年学子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志当存高远,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正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大好年华,所以学校还为学生提供抒发才情、书写志向的平台。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上,我们都会聚焦“学会关心”主题,组织主题演讲、辩论、歌唱比赛,激发学生展示才情,以艺术打动人心。学校春柳文学社在校报上开辟“学会关心”专题栏目,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组织学生对“学会关心”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此外,学校还利用网络平台向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征集“关心教育”案例,并适时邀请他们来校,以家长座谈、专家研讨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关心教育”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世界成为地球村,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学会关心”成为新时代青年融入社会生活、参与合作与竞争、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优秀品格。曲塘中学通过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引导青年学子从关心自身开始,到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再到关心整个世界,不断修身,培养自信,自觉接过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