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农业农村局 (311600) 邹宗根 吴玲燕 胡 璟
(本栏编辑:路 仁)
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在振兴乡村的实践中,高度重视乡村治理,通过党建引领、四治融合,传承“建功立德”的“德文化”品牌、创新“德·治理”模式,形成乡村治理的“四梁八柱”,构建善治强村促振兴的建德样板,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先后被列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1)加强顶层设计 在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过程中,从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实施步伐、全面协同推进等方面,构建“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运行体系、出台一个实施方案、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制定一个行动指南、创新一批善治载体,确保试点示范顺利开展、有效推进。
(2)发布行动指南 制定《建德市乡村善治行动指南》,探索乡村善治标准,并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研讨会上发布。同时,围绕乡村治理“党员有为、群众有感”,发布党建引领“强村善治10条”。深入开展善治村创建活动,全市创建浙江省善治村3个、善治示范村54个。
(3)创新治理模式 鼓励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大胆创新、付诸实践,形成三都镇美好账本、大慈岩镇“新时代·邻里睦”3+X乡村微治理、李家镇“村村有超市、户户有管家”、云调解智治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同做法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治理实践。
(1)建强基层组织 围绕“五好两确保”目标,坚持高的质量、稳的基调,实现村社组织换届“三改五”“一肩挑”的高质量,村监会和团妇组织同步换届,乡贤组织覆盖镇村。全市“一肩挑”比例达99.6%,村监会实现村社纪检、监察、村务、社务“四位一体”。乡贤助力新安文化小镇百亿项目落地开工。
(2)注重基层首创 以探索“德·治理”品牌为重点,采取“乡镇(街道)+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确定年度重点攻坚项目,鼓励基层首创,积极探索,形成大慈岩镇“新时代·邻里睦”3+X乡村微治理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治理实践。
(3)挖掘基层典型 村社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实现村强民富。“桂花微自治”等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乡村治理典型。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编印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1)比拼兴不兴,浇注乡村产业之“梁” 以“一镇一业”整镇推进为重点,高质量推进产业提升,成为国家首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列入第一批全国示范单位。稳产保供争先创优,全市粮食产量创5年新高,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19.3%。航大生态农业公司获评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德苞茶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位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建德)水稻产业发展论坛。
(2)比拼美不美,浇注村庄环境之“梁” 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全域谋划“一盘棋”、全面推进“一张图”和环境治理全民参与、环境改善全民共享。开展“洁化序化美化”百日攻坚、“一廊十线”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四清四整四提升”等专项行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
(3)比拼优不优,浇注乡村治理之“梁” 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整体提升与重点攻坚相结合、全域推进与善治创建相结合,通过打擂台、晾晒等方式,每月通报比拼结果,形成相互追赶、“一镇一特色”、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在建德举行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研讨会,围绕数字化实践、党建引领强村善治主题进行研讨,现场考察三都镇松口村。
(4)比拼强不强,浇注集体经济之“梁” 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薄弱村。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64亿元,增长12.2%,实现“30”“20”全覆盖、“50”“30”达81.6%;全市低收入农户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7元,增长12.3%。
(1)夯筑制度之“柱”制定“钉·功分”、治理网格化等系列制度,实行“六事一日”工作法、村规民约、清廉乡村“三小五亮”、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务”公开,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和”工程,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织密乡村治理制度笼子。全市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流程45条、负面清单20条,实现村社财务“一年一审”、巡乡带村全覆盖,实施提级监督30个村。“最多反映一次”经验在农业农村部《乡村治理动态》上刊发。
(2)夯筑人才之“柱”通过强“头雁”、引“归雁”、育“雏雁”,推动“两进两回”、推行“镇考村聘”,组建乡村治理“十支队伍”1853支,村均8支。招录农村青年储备人才200名,进“两委”班子74人。全市划分网格并配备专职网格长705名、兼职网格员2115名。选派乡村振兴特派员、护航干警驻村,实行“组团包干”等制度,因村因人因事精准指导助力。“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3)夯筑主体之“柱”通过“新安义警”等活动、“锋平义警”等治理模式和微法庭、乾潭镇“善美十条”等做法,推进乡村治理多元化,提高乡村治理群众参与度。桂花村“人人都是保洁员”、友谊村“人人都是网格员”等做法,不断激发干群内生动力。互看互学互比,推动提档升级、争先进位、整体建强,村社组织主体责任、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调动。全市创建“标杆50”单位37个、“进位百佳”单位75个,下梓等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4)夯筑积分之“柱”传承“建功立德”德文化品牌和千鹤妇女精神,依托“建村钉”平台,全面推行“钉·功分”积分制。三都镇通过美好账本,聚焦垃圾分类等6件小事,健全“六大机制”,以积分形式建立“美好账本”,让村民自治成为自觉习惯。松口村用“美好账本”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微博热搜阅读量855.2万人。
(5)夯筑村庄之“柱”以精品线路、精品村创建为引领,以沿江、沿溪、沿路、沿产业带的村庄为重点,打造特色鲜明、景观靓丽、产业兴旺的风景线11条、镇级风景带16条。建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精品村67个、中心村30个、景区村198个,实现农村文化礼堂、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推进“三大革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生活污水标准化运维覆盖率、农村公厕提标改造覆盖率“3个100%”。
(6)夯筑增收之“柱”强化产村融合,“一镇一业”加快推进。建德草莓入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成功入驻盒马鲜生高端市场。建德草莓在全国种植8.21万亩(1亩=667平方米),年产值近40亿元。杨村桥草莓小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松口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同稻香小镇创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寿昌镇列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试点。
(7)夯筑数智之“柱”建德作为全国首个全面落地的“乡村钉”数字平台——“建村钉”,入驻人口47.93万人、激活24.75万人、日活跃9.12万人,实现村户全覆盖,打造永不关门的“钉上议事厅”,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村干部离不开、老百姓离不了、市镇村都需要,成为“乡村钉”全国标杆。“乡村钉”平台获评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实现村社矛调中心全覆盖,实行“一码解纠纷”,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调解。全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96.8%,重复报案率下降23.5%;在线调处纠纷2189件,调解成功率98.2%。
(8)夯筑监督之“柱”以数字化改革破解基层公权力监督难题,开发建设清廉建德智慧平台,形成超过2亿条的“数据池”,探索运用大数据深化清廉乡村建设。聚焦村级资产等八大事项,探索“8+N”清廉乡村监督模式,研发村级工程“一件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掌上访问”,让人人成为“小微权力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