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
摘要:杨二嫂是《故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人物,她自私、尖酸刻薄、贪婪、势利,她从“豆腐西施”变成了面目可憎、人见人厌的“圆规”,人性遭到了极大的扭曲,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和城镇小市民生活的日趋贫困。
关键词:《故乡》 ; 杨二嫂 ; 人性的扭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26
鲁迅的小说《故乡》,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那就是闰土和杨二嫂。闰土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杨二嫂是重要的陪衬人物。如果说作品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的形象表现出来的,那么杨二嫂的形象则从另一个侧面深化了主题。
一、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酸刻薄、贪婪、势利。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貌美,被称为“豆腐西施”,她“檫着白粉”,“终日坐着”,“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这时的杨二嫂,应该是端庄文静、安分守纪的,可见当时城镇的经济状况,谈不上繁荣,也说不上萧条。杨二嫂尽管是招徕生意的活广告,受到人格的侮辱,但她毕竟还能过上不饥不寒、不穷不富、不好不歹的日子。照理说,“买卖非常好”,势必挣钱多,长此以往,应该越来越富裕,家境也该越来越好,她即使就是青春难再,也该风韵犹存,成为一个风姿绰约、雍容华贵、举止端庄、谈吐高雅的有魅力的女人(社会中的一般情况就是如此)。可是后来的情形怎样呢?二十多年后的杨二嫂,其外貌,其语言,其动作,其神态全非昔日。你看她的外貌,“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站在那里“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时的杨二嫂又老又丑而且瘦,她已经完全失去了做人的骄傲甚至尊严;语言上,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发出“一种尖利的怪声”,对“我”先是曲意逢迎,为“我”忘了她大为不满,继而恭维吹捧,目的就是为了要我家的木器,占点小便宜,一旦东西得不了,就造谣中伤,恶意诽谤,没有一点人情味;行动上,更是可恶,她“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她“每日必到”,一次在污蔑闰土埋碗碟“自以为功”后,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这就是二十几年后“我”回到故乡看到的杨二嫂,她是那样自私、刻薄、贪婪、势利。这个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栩栩如生,如在目前。作者还通过她来反衬闰土的善良、朴实,同时也展示了当时人与人关系的隔膜。
二、杨二嫂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曾是“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当年可以说是风情万种,粉脸生春,安分守己,老实为人;现在的杨二嫂面目可憎,出口伤人,尖酸刻薄,损人利己。她的精神堕落了,她的人性丧失了,她的思想变态了,她的性格扭曲了。但我们能单单责怪她的粗俗与放肆吗?能单单责怪她的狭隘与自私吗?衣食足而知礼节,乃人之常情,天经地义。在人生路上,她告别了“豆腐西施”的时光,走进了为生存而挣扎的艰苦日子里,日久天长,沉重了身板,暗淡了秋波,扭曲了心灵,因而她不施粉黛,不讲人情,不择手段,以致强拿暗取,无所不至。她是一个为生计而拼命挣扎的小市民形象。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就在于,农村经济凋敝了,城镇小市民也难以维持现状。搬家时,“我”的母亲将小半木器卖去了而“收不起钱来”,哪些所谓买木器的人乘我们不备顺手牵羊拿去东西,这些都是城镇小市民日益贫困的力证。杨二嫂是那个时代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和城镇小市民生活的日趋贫困。正因如此,才使得杨二嫂身上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三、体现了作者“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的情感。
《故乡》是以“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日子——离开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我”“期待——幻灭——再生”的心理变换为线索展开叙述的。虽然,文中对“我”的刻画、描写用笔不多,但是“我”的形象却不容忽视,小说正是通过“我”与闰土、与杨二嫂这些人物的接触来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对闰土自不必说,而杨二嫂呢?“我”小时候认识的杨二嫂,既然大家叫她“豆腐西施”,肯定在“我”的心中她是一个不错的女性,然而现在的杨二嫂却是那样的不堪,让我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是读者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要问:为什么会这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作者更是内心感到痛苦——为那个社会对人的摧残、对人性的扭曲而痛苦。当然,魯迅先生的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这篇也不例外。作者用犀利的笔锋,深刻揭示了那个万恶的社会对美好人性的残杀。这是人性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故乡》创作于1921年,事隔辛亥革命已经十年,这十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广大的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那么杨二嫂的形象则是城镇破产、小市民日益贫困的典型”。一言以蔽之,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城镇小市民也势必随之日益贫困。杨二嫂身上发生的变化,正是城镇小市民日益贫困的缩影,这就是杨二嫂形象背后的意义。通过闰土,我们看到了那时候农村经济的破产,通过杨二嫂,我们看到了城镇小市民的日益贫困,人性被渐渐扭曲。这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刘诗浩. 鲁迅小说《故乡》中杨二嫂的艺术形象分析[J]. 参花,2016(16):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