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践运用
——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的问卷调查分析

2021-10-16 01:53张微微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研讨

薄 澜, 张微微, 沈 祁

(辽宁大学 新华国际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家对本科教育教学的全面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1]。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上好专业课的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众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具有以上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研讨式教学往往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不足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授课教师没有切实掌握研讨式教学的实质和精髓,会出现部分学生的消极应付或“搭便车”等现象。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号召,实现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研讨课现状,深入了解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不断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出应对策略。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优势

1.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新知识来完成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通过传统的大课堂,教师单向授课、学生被动接受信息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在知识的普及与引入、概述与总结等方面非常有效,但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上还有一定局限性。Hardman指出,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质量不佳[2]。而研讨式教学课堂可以弥补传统大课堂的缺陷,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允许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积极讨论来主动获取知识。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仅在课堂上能更积极地参与教学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更好地进行研讨,学生还会在课前积极准备,广泛搜索相关信息,为充分表达观点而积极准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讨课(seminar)源于拉丁语中的“苗圃”一词,指学生通过讨论和反思来萌发思想,培养和发展智力与能力。Flicker等认为,研讨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技能,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方法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和对话[3]。Tricio等认为,学生主导的讨论是一种有价值的、积极参与式的学习方式[4]。Burke等认为,研讨课允许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讨论,从而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5]。Zeng等指出,研讨课能够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成为见多识广、自我激励和好奇心强的学习者[6]。潘晓梅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培养与提高素质[7]。杨小丽和雷庆提出,研讨教学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8]。

总之,研讨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向输出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讨论与反思使学生沉浸在学术环境中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运用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目的。

2.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研讨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话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研讨式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独立学习和反思等,甚至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研讨会,如要求学生进行提问、总结要点、提出不同的观点等。研讨式教学的优势体现在6个方面。

(1)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为了更好地参与到研讨中,学生会在课前积极准备,通过检索、阅读、分析等方式提炼有助于观点表达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将得到提升。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根据讨论主题和内容来组织自己或研讨团队的展现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研讨自由,将可能收获丰富多彩的、以学生展示为主的综合课堂。

(2)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获得学术成长。在研讨期间,学生们逐渐习惯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模式,进而将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变成习惯。通过参与、阐述、讨论的方式,实现对理论更高层次的认知,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批判性的思维和掌握反思的方法[9-10]。在讨论特定主题时,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探索与该主题相关的新领域,培养学生对该主题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查找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与该主题相关的最新信息和新技能,增强学术归属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思维导向,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养成紧抓主要矛盾,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任务的习惯。

(3)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一个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的团队在研讨式教学中将具有较大优势。以往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往往是以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的淡化为代价,这种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个人能力强而合作意识不足,步入社会和职场后难免碰壁。研讨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分解任务,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完成研讨,在准备阶段,各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互通信息,最终实现研讨任务的完成。

(4)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反思技巧等方面增强自信心。许多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但由于缺乏自信心,在口语表达和交流上并不流畅,更不习惯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与当今社会的职场需求相悖,影响学生未来获得实习与就业的机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今后的发展。通过研讨课来谈论相关研究话题,可以合理地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自己,分享彼此的想法,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信,发展技能。

(5)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在由学生主导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与合作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和控制;学生之间需要学会协作,相互影响,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达成共识。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每个人理解独特的、复杂的不同背景和观点。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实现超越知识的传播,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上,也提升了学生的领导才能。

(6)有学生参与的研讨式教学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大量证据。教师可以针对课程设计和课堂活动的要素向学生征求意见,利用学生的反馈来发展教学、促进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形成更具互动性的、高质量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问卷调查情况与结果分析

研讨式教学必须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挥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甚至是整个团体都不愿参加。当学生被动和沉默时,研讨式教学很难成功。在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环节中,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研讨方式。为了找出当前以小组讨论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相关数据,进而展开分析。

1.问卷调查情况

本研究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以X大学X商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连续三届的三年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2016级学生使用纸质版问卷,2017级与2018级使用问卷网的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收集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为98.5%。2016级收集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97.3%;2017级收集问卷79份,回收率100%;2018级收集有效问卷115份,回收率98.3%。参与问卷调查的男生64人,占比24.1%;女生202人,占比75.9%。

2.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4个维度8个问题。在问卷调查前,已告知学生以匿名形式进行。问卷采用量表式,图中1~7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一般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中立、一般同意、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7个等级。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如下:

(1)研讨课形式的统计分析。关于研讨课形式的调查,主要通过问题1和2对分组讨论形式进行评价。问题1:“我更喜欢在研讨课中进行分组讨论,而不是自己独自工作”。问题2:“我希望所有的研讨课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调查结果见图1、图2。

图1 问题1的调查结果

图2 问题2的调查结果

问题1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62.78%;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17.29%;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19.93%。大部分学生更偏好在研讨课中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而非独立工作。持“完全同意”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达22.18%。

问题2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44.37%;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24.81%;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30.83%。接近一半学生偏好研讨课中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接近1/3的学生不支持分组讨论的形式。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达24.81%。

(2)研讨课学习状态的统计分析。关于研讨课状态的调查,主要通过问题3和4获得学生研讨课学习状态的自我评价。问题3:“我觉得分组讨论的形式比独自工作更有信心”。问题4:“与独自工作相比,分组讨论时,我感觉更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调查结果见图3、图4。

图3 问题3的调查结果

图4 问题4的调查结果

问题3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64.66%;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17.29%;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18.05%。大部分学生认为,与独自工作相比,研讨课中分组讨论的形式更容易让人获得信心。持“完全同意”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达22.93%。

问题4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57.14%;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达21.05%;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21.81%。大部分学生认为,与独自工作相比,研讨课中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能让自己更投入,学习状态更好。对该问题占比最高的选项是“中立”。

(3)研讨课参与度统计分析。关于研讨课参与度的调查,主要通过问题5和问题6获得学生参与研讨课的自评和他评。问题5:“我认为研讨课中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为本小组讨论做出有益的贡献”。问题6:“我在小组讨论中,总是有备而来并做出有益的贡献”。调查结果见图5、图6。

图5 问题5的调查结果

图6 问题6的调查结果

问题5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48.49%;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25.19%;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26.32%。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研讨课中的其他组员能够为小组讨论做出有益贡献。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问题6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70.68%;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21.08%;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7.52%。绝大部分学生在研讨课的分组讨论前进行积极准备,并在小组讨论中做出有益贡献。持“一般同意”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达30.45%。

(4)研讨课效果的统计分析。关于研讨课效果的调查,主要通过问题7和8获得学生对研讨课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7:“分组讨论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问题8:“与独自工作相比,我在研讨课的分组讨论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调查结果见图7、图8。

图7 问题7的调查结果

图8 问题8的调查结果

问题7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65.80%;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16.17%;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18.05%。大部分学生认为,与独自工作相比,研讨课中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更能帮助学生吸收理解课堂知识。持“完全同意”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达26.32%。

问题8的调查结果表明,打分在5~7等级的学生占比为65.03%;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比19.92%;打分在1~3等级的学生占比15.03%。大部分学生认为,与独自工作相比,研讨课中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能让学生收获更多,学习效率更高。持“完全同意”态度的学生占比最高,达24.06%。

三、研讨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研讨式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研讨课目前主要采用的小组讨论方式能够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学生的态度较积极,对研讨课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收获比较认可。这些结果说明,学生对于研讨课这一模式是愿意接受和尝试的,也能够认识到研讨课的优势和对自身能力提升的帮助。在此前提下,更有必要对研讨课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充分挖掘其潜力和优势。

(1)从整体而言,尽管多数学生对研讨课这一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但仍有近20%的学生对研讨课、尤其是分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持消极态度。尽管有大部分学生偏好小组讨论这种形式,但他们并不希望所有的研讨课都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这一方面说明部分学生目前仍未在研讨课中获得足够的参与感,另一方面也说明就目前而言,小组讨论这一形式的研讨课仍有待改进之处。如果课堂中有1/5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有所收获,不能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样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为了改进研讨课的效果,有必要在进一步研究中对这一问题展开更深入的调查,以具体分析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2)从团队贡献角度而言,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其他组员的贡献程度不能给予正面评价,可见小组讨论中的“搭便车、投机”等问题广泛存在,这种现象也是目前影响研讨式教学效果的较严重问题。如果任其存在,原本积极贡献的同学将会受到打击,直至会主动选择不贡献。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部分学生确实存在不积极、不主动、消极参与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团队意识不强,教师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课程的组织者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在培训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讨论中;二是授课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使自己能够胜任讨论组织者的角色。

(3)从团队互动交流角度而言,学生中存在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的偏差。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有限,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对团队的贡献予以肯定。这一现象说明学生们在过于强调自身作用的同时,容易选择性忽视他人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的问题,反映出目前的小组讨论中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还不够深入,对于研讨课这一形式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另外,过高评价自身作用和价值,也是学生们今后必将面对的问题,通过研讨课的形式使这一问题暴露出来,让学生能够尽早面对这一弊病,并通过充分分析和恰当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另外,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薄弱。可见在现阶段的校园中,具有良好团队意识的学生是很少的,能够积极主动为团队做贡献,进而借助团队的力量完成集体任务的学生更稀缺。研讨课正可以从这个角度弥补此种不足,如果学生能在研讨课的过程中发现此种问题,再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克服自身不足、积极融入到团队中,进而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机动地搭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团队,研讨课的意义就真正得以实现了。

2.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研讨课这一课堂组织形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清晰的梳理和分析,利于在今后的课程改进中及时调整策略,更好地发挥研讨课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研讨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授课教师应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讨课中,在研讨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课程评价设计和研讨课的教学引导中寻找解决办法。

(1)要让研讨课的形式多样化。如将小组讨论与个人讨论、独立作业相结合,这样既能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偏好,也考虑了少数学生对其他研讨形式的需求。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其要求,另外,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不利于不同知识内容的表达和传输。因此,根据所要传输的内容选取恰当、适合的研讨模式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的愿望和热情。在此方面可以参考目前灵活多变的网络授课模式,积极引入各种新的授课和讨论模式;可以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技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和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2)对课程形成性评价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出对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过程评价与定量评价。从形成性评价上约束部分学生的“搭便车”行为,从给分上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见解与观点。在讨论小组的组织和形成方面,适当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团队成员的选择权,给消极参与的学生以压力,使这部分学生先参与到研讨课中来。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讨课的组织形式和操作方法以后,再将组团队的权力赋予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团队成员。这种做法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研讨课中,也有助于加强问题导向的思路,锻炼学生围绕问题想办法、根据需要组团队的能力,更能使所有参与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长处和特色。同时,制定完备的评分机制,从各个方面对团队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客观真实地评估学生的表现。不仅进行评分,还要在评分的基础上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评定,并给出改进建议。

(3)发挥教师在研讨课中的教学引导作用。教师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融入其中。在课前,通过深入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掌握课程组织方法、授课技能和管理技能;在课堂上,既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也要牢牢把握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的多重作用。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度干预,合理引导,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沟通,灵活调整研讨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研讨课教学效果;在课后及时复盘,带领学生进行评分的同时分析课堂表现,让学生有机会回顾课堂研讨的过程,从中寻找不足和改进的空间,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深入分析。同时,跳出专业层面分析学生的综合表现,并给出改进建议。在后续的课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课堂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研讨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仍存在问题,影响了该模式优势的实现和发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有助于发现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确保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改进,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教学双方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