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橙子
如果再回到2016年,我们还会选择流量明星吗?那个夏天,“纯情男孩”吴亦凡被网友小G娜曝出床照,人设扫地。可他却在之后的几年内,依旧立于不败之地。2016年就像个爆发点,流量出演的高票房烂片挑衅着观众,令人咋舌的应援金额刺激着网友,偶像经济以不容抗辩的姿势到来。
在此之前,韩流、偶像、应援在大众印象中是专属于一小撮追星族的事,“与我无关”。在这之后,乐坛、影坛、舆论,都主动或被迫地对这股风潮卑躬屈膝。当顶着“天神”噱头的吴亦凡变成“吴某凡”,值得回看细品的,或许不只是他一人经历,而是整个流量王国侵蚀普通人的历程。
流量绑架影坛乐坛
2014年,吴亦凡与韩国SM公司解约回国。2015年、2016年,黄子韬、鹿晗相继与韩国公司解约回国,开启“流量偶像时代”。彼时,许多人都不知道“偶像时代”意味着什么,或者说还没等普通人理解“什么是偶像”,流量经济的巴掌就已经结结实实地糊到了脸上。
2016年的暑期档电影,烂到“无一部可看”。成龙的《绝地逃亡》翻车,大制作的《封神传奇》翻车,吴亦凡贡献出“2016烂片三部曲”。与此相对应的是,5月上映、评分8.3的佳作《百鸟朝凤》,却沦落到了制片人下跪恳求院线增加排片的困境。流量体系对观众的挑衅,第一次如此鲜明、针锋相对地搬到了人们面前。
被流量经济冲击的观众是蒙圈的,“2015年大家都在骂吴亦凡演技差,为什么他2016年还能再主演三部烂片?”
这种疑惑很快就从金钱与欢呼的声浪中得到了解答。粉丝花上千万,给偶像包下一整条轻轨列车的广告、包下各大商场的投屏、买下小行星命名权、包飞机设计成专属主题飞机……原理简单粗暴,只要我花足够多的钱、创造足够多的注意力,就可以买下你的注意力。
流量偶像的便捷作用,展现给了所有资方,并在2016年时酝酿完全。金融、房地产、电商等领域的投资人纷纷成立影业公司,在2016年6月的上海电影节上,有几十家新影业公司成立,宣布新片片单数量多达400部。
《百鸟朝凤》制片人、为排片下跪的方励直言:“资本进来就是为了做局,做一个‘大家都能玩的局。”只要金钱始终在流动,有人跟进投资、接盘,投资商就有的赚。只是这个局不带普通观众玩。
徐静蕾说吴亦凡“特别棒”,冯小刚和吴亦凡一起在北京工体演唱会上唱歌。连徐克、周星驰都与吴亦凡合作《西游·降魔篇》,采访中两人带着意味深长的笑,问吴亦凡觉得自己为什么找他合作。吴亦凡说:“一定是因为演技吧。”
吴亦凡粉丝还强行把他的新歌刷到了美国音乐榜单第一名,专辑销量是第二名的1750倍。脱口秀演员池子发微博提醒吴亦凡粉丝“别刷了”,也被粉丝纠集力量回怼。然后与工作室继续厚着脸皮做“战报”,宣告吴亦凡创造了“华人歌手新纪录”,让外国人狠狠看了一场笑话。可笑的是,观眾的骂,拦不住粉丝的追捧,拦不住名导同行的同流,更拦不住资本下手抢流量肥肉的筷子。
流量占领舆论场
流量并不满足于这股“我出钱你闭嘴”的霸道风潮,不满足于只在娱乐方面多生产几首烂歌、多看到几部烂剧,还要所有人噤声、听话。
2016年吴亦凡的“约炮门”“女友门”,本来是一场全民八卦狂欢。最后却是明星靠着绝对的金钱优势,粉丝靠着人数优势,拿着言语鞭子,令普通网友道路以目。
一网友就曾因主持“炮王吴亦凡”话题、发布相关内容,被吴亦凡委托起诉侵犯名誉权。
法院判令该网友公开致歉,并赔偿3万余元。据了解,这笔钱那位网友最后是靠打零工、送外卖,用微信转账一笔笔还完的。2019年,吴亦凡又起诉了几个网友,因为他们在微博里发布涉及吴亦凡“公开选妃”“夜选妃子”的内容,获赔16.5万元。正式开启了起诉网友的先河,这也是一个冷冰冰的讯号——“顶流偶像的事,你少多嘴。”明星起诉、粉丝有组织地围攻,成了流量体系侵入舆论场的两大利器。
2018年7月,有网友在虎扑上上传了据称是吴亦凡单曲《Bad Girl》的“无修音”音频,引起虎扑用户的群嘲。这些内容被吴亦凡粉丝视为需要“反黑”的内容,有粉丝号召买虎扑账号“入侵”。
这催生了所谓吴亦凡3000万粉丝和虎扑4500万用户的“大战”,也是最为清晰的一次粉圈对舆论领地的侵入。虎扑官博说:“这将是一场战争”,吴亦凡则发博嘲讽道:“又动谁的奶酪了?”就连看过无数粉黑大战的微博老总王高飞,都下场转发虎扑微博,称“给右边的勇气点蜡”。
在双方的对峙中,你会发现思维是天差地别的。虎扑带着一种领地被侵犯、话语即将被干涉的愤怒,形容这是“战争”。吴亦凡方的逻辑,却是粉圈常见的“又动了谁的奶酪”,将批评、讨厌的负面言论,强行与利益挂钩。
许多网友第一次集中见识到了粉圈入侵舆论场的势头,点进微博上关于这事的话题热搜,吴亦凡粉丝的控评铺天盖地。感受到无数复制粘贴的控评,正在严重影响舆论场的交流,而普通人正常讨论的渠道已被塞满垃圾。
多少人在害怕流量
流量入侵的最后一步,是对普通人带来“权钱性”的捆绑倾轧。
粉圈,相比于整个舆论场,从始至终都是小众。就像吴亦凡的烂片评分从未被粉丝刷五星逆转。无奈的是,小众的粉圈硬通过有组织的纠集,成功地假装成为了一种巨大而虚假的民意。身处其中顶端的吴亦凡,成了流量王国里的皇帝。粉丝高呼“天神”,同行捧着臭脚,律师函如同东厂锦衣卫、震慑着普通人。也正因如此,就像皇帝临幸妃子是恩宠一般,连“睡粉”都被不少人异化为“粉丝福利”。
流量体系对普通人的侵蚀,是层层递进的。烂片、烂歌,这是最浅层的对娱乐生活的污染,劣币驱逐良币,电影市场涌入等着赚快钱热钱的公司。网暴与党同伐异,是第二层对舆论领地的侵入,哪怕你是在虎扑这种半封闭社区,也不允许出现“忤逆偶像”的评论。名声、金钱、性,则是流量体系与传统权势的合流,也是最后一层侵蚀。地位的不平等是不分场合的,只关乎权钱。普通人在吴亦凡们面前始终是弱势群体,是其工作人员口中,“打个电话就该屁颠屁颠应约赴会”的那群人。
随着流量体系的侵蚀不断地加深,在拥有巨额应援与资本捧脚的流量经济面前,没人再有力量拿回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发声权。最讽刺的不过是,全网网友甚至要集体学习如何刷榜,才能在流量经济的体系里证明“周杰伦是巨星”,才能拿回话语权。
吴亦凡倒了,被流量体系改变的一切——塞满偶像的烂剧、害怕被粉丝网暴的舆论场、永远处于强势地位的流量明星,都该重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