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2000年前的长城炊烟

2021-10-15 17:38子芊
当代工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展品文物博物馆

子芊

平常事

黄翼的镜头里,记录了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近50万张文物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还吸引了不少人走进博物馆,并爱上博物馆。

2011年,黄翼在北京工作,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上百家,除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为人所熟知的,不少展品丰富、但名声没有那么大的博物馆他也经常去。当时,逛博物馆对他来说是一种休闲方式,但他只是拿着卡片相机走马观花式地拍照参观,直到一次旅行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逛展方式。

2012年12月,带着新买的单反,黄翼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西安玩,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他们行程中必去的一站。本以为这次逛展又是一次打卡之行,但爱好历史和文博的黄翼在欣赏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文物展时,被那些精美的展品深深震撼了。他慢慢走近,细细品看,有一件展品他非常喜欢。一个通身鎏金,长柄仿竹節纹饰,底座镂空还有蟠龙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并在它的展位前驻足了很久。

那一天,黄翼还拍到了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他把这对金碗的照片发布在了微博里,并配文:“这对华丽无比的金碗出自西安何家村窖藏,碗以双层莲瓣为形,碗中雕以精细的花蕊,碗壁及碗底上则精细地描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多种动物,以华丽的卷草纹为修饰。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如果以一件文物来形容唐代的繁华与富足,那么一定是这一对。”

这对金碗的照片短时间内被众多网友转发,获赞无数,甚至一年后还有人私信他,求这对金碗的原图。

从那以后,他在博物馆里看展的脚步慢了下来,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他站着、蹲着、趴着、躺着,甚至扭曲着,各种姿势和角度都尝试过,所以他总能拍出非同寻常的构图角度,捕捉到一般人匆匆浏览而忽略的细节。

有一次,黄翼拍了一张青釉缠枝莲纹小罐,他最喜欢盖子上的那朵花,由于釉水的沉积而浸润在颜色略深的青釉里,他描述那个盖子像是一朵倒扣在春水里的莲……

这个小盖子在黄翼的镜头下,清新雅致,形象逼真,有人说好像还能看见花瓣随水波轻漾。一位博物馆志愿者看到这张照片后留言说:“我在这个馆讲解好多年,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过这件文物,看了你的图片和描述,感觉这件文物更美了。”

随着作品的增多,黄翼的微博有了近400万粉丝,在文博摄影圈小有名气,粉丝看了他的微博“动脉影”之后,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动大”。不过在黄翼看来,自己只是在记录和分享美好,做着很平常的事。

博物馆的门

因为工作关系,黄翼经常去全国各地出差,这为他打卡各地博物馆提供了契机。他认为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一段历史最好的窗口。

最初去博物馆的时候,黄翼都会在逛展前做大量功课,他把和文物的见面形容成是和老朋友的重逢,“那些你在书里、纪录片里看过无数次的熟悉东西出现在面前,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而现在,我更喜欢带着未知的心态去遇见,有的时候也许不去做功课,不去管什么镇馆之宝,什么代表作,什么史无前例,只是静静地、平等地欣赏每一件展品的美好。”

黄翼之所以喜欢文物,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觉得那是一种穿越了历史的美。“有时候看到那些展品,会想到这些漂亮的东西其实凝聚了匠人制作的心血和想法,如果能够感受到那份展品带来的美的话,就相当于接收到了一种跨越了时光的美的传递。匠人们曾经倾注在展品里的思考和情感,隔了那么多年后,还能传递到看展人的心里,我觉得是一件需要我们特别珍惜的事情。”

对于文物摄影,黄翼不会用别人的审美和评价作为评判标准,风格也不会被局限在别人口中的好看和不好看当中。他说:“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美,有人爱好小众博物,而有的人则更爱从故宫博物院这种大馆中体验器物之美。”

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博物馆,黄翼总会有新的发现,有时他会发现上一次没有注意到的器物上加铸有铭文,有时是有新的临展可以参观。疫情期间,黄翼取消了一些博物馆的拍摄计划,但微博却每天都有更新。他会分享之前拍过的文物,也会定期向大家推荐国内博物馆的精品展览。

“有些博物馆这次没看够,下次我还会再来。”黄翼去过最多的还是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是他的家乡,他觉得这里的宝藏太多,已经去过几十次了。

除了国内的博物馆,黄翼还去过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历代书法最多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有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这些国外的博物馆去过不止一次,不过他的兴趣点还是集中在国内的博物馆。

黄翼认为,博物馆不是束之高阁的,成为所谓的阳春白雪,它应该是一种历史的教育,一种美学的教育。去博物馆不论是出于欣赏,了解历史,还是走马观花,博物馆的大门永远是向所有人打开的。

感受美好

黄翼认为自己只是摄影爱好者,谈不上是发烧友。和一些追求器材高端的摄影爱好者不同,他关注更多的是摄影对象,是文物的光线和线条,是别出心裁的角度和构图。

博物馆图录里的文物大多是“证件照”,通常是摄影师在棚内拍摄完成的,呈现的是文物的大小、完整性等基本信息,而黄翼聚焦于文物的局部和细节,追求的是一种美的视觉。

拍过的所有文物照片,黄翼除了储存在电脑的文件夹里,同时也在自己的脑海中备了份,有时候朋友需要一些文物照片找他时,只提供了三两点特征来形容,他便能从几万张没有命名的照片中快速搜索出对方想要的那一张。“也没有刻意去记什么,对于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大概就会做到这种程度吧。”黄翼说。

在一次次的拍摄中,黄翼不断学习,吸收、沉淀出自己独有的风格。2015年,武汉博物馆邀请他去拍摄馆藏文物,那是他第一次以非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博物馆,“他们希望我从美的角度出发,拍些和传统资料图不一样的照片。”

此后,很多不是文博爱好者的人,也被黄翼的照片所打动,对博物馆产生了兴趣,他们经常拿着手机照片到博物馆里去找同款,想看看黄翼镜头下的实物究竟长什么样子,许多博物馆馆长和工作人员也都成了他的粉丝。

2018年,黄翼受邀参加新浪微博举办的人文艺术领域博主交流峰会,和很多名人一同领奖。颁奖完毕,工作人员叮嘱“还是加个V比较好”,从未想过加V的他,这才被新浪微博认证为“博物馆摄影师”。后来,这也成了大家对他的一个官方称呼,但黄翼总觉得对这个带上了“师”字的头衔实在是愧不敢当,于是置顶了一条微博,强调自己只是一个爱发照片的人,同时他还附上了按博物馆分类的相册链接,方便大家查找欣赏。

虽然被冠上了“博物馆摄影师”的名号,其实黄翼也很喜欢拍其他题材,比如微博上不定期更新的“我家楼下”系列,盛夏的粉嫩荷花,初秋的红叶黄昏,冬雪下红彤彤的南天竹,春日阳光里格外晶莹的梅花。“我还喜欢拍先民用过的日常用品,我觉得能了解到古代人是怎样生活的,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黄翼曾分享过一张敦煌守卫长城士兵用过的锅刷照片,许多人觉得既不怎么好看,也不值钱,但黄翼却有自己的看法:“我很喜欢一些有烟火气的东西,因为它是有故事的,我能从这个东西里面见证到过去的一段生活。这个2000年前的锅刷虽然只是用麻绳扎起的一捆枝条,但跟我们现在用的锅刷结构很像。”他想用镜头提醒自己,今天用的许多器物都是从古代一步步演变过来的,这不仅是一种审美,也代表着一种生活的模样。

看着自己拍的一幅幅文物作品,黄翼觉得照片虽是无声的,但它们仿佛在述说着那年那月的故事。

猜你喜欢
展品文物博物馆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