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飞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据说,第一把紫砂壶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供春壶》,它的出现标记着紫砂壶的诞生。但是关于紫砂壶的真正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宜兴紫砂的萌芽和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第一把紫砂壶就是大文豪苏东坡所制,专门用来煮茶喝的。众所周知,苏东坡先生不仅是大文豪,用现代话说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他对吃相当有研究,自然也不会放过“茶”这一优雅又具有烟火气息的饮品了,于是“东坡提梁壶”就应运而生了。不过宋朝的饮茶方式并不适合大力发展紫砂壶,所以直到明朝中期,小书童供春制作了树樱壶也就是供春壶,紫砂壶才开始正式步入陶瓷艺术的历史舞台。
自《供春壶》之后,紫砂壶发展如日中天,主要是它的功能效果和造型美感得到了文人阶级的一致认可。文人这一群体爱好诗词书画,钟情风花雪月,于是有了文人参与的紫砂壶在造型和气质上都进行了相应的转变。作为一把兼具了功能和造型的茶壶,紫砂壶不仅仅具备了优质的泡茶功能,还有着丰富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紫砂壶受到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明朝以前的茶壶,粗糙不精致,只有简单的泡茶功能,只是茶事中一件重要的工具而已,但是从明朝正德开始,紫砂壶在文人墨客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文人都参与到了茶壶的设计与创作中去,这使得紫砂壶在造型方面和气质内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粗糙的茶具向高雅的、蕴含着精神能量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发展了。
紫砂壶《明四方》沿袭传统方器的造型特征,线条硬朗,转折有力,块面整洁,整体都充满了方器的阳刚有力。而且艺人为了凸显茶壶的文化气质,在平整四方的壶身上进行了陶刻装饰。在壶体上进行陶刻这种手法早在明代就已有之,并且这种装饰茶壶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紫砂壶的发展方向。以前的陶刻内容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主要以传统的诗词书画为主,以突出茶壶的文化韵味为目的。二十世纪后,随着紫砂壶的风靡,其题材内容更加宽泛和丰富,这些改变都将壶刻装饰推向一个高度。以《明四方》为例,本身作品是一把中规中矩的茶壶,艺人在造型设计上并没有太大的风格改变,只是沿袭了传统四方器的框架结构,不过艺人虽然没有在造型上作出突破,反而通过装饰技艺来提升了整个作品的品味和格调,仅仅是在壶身上进行刻字,《明四方》的气质、内涵、意境就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除此之外,作品造型虽然传统古拙,但是依然保留了方器整体造型的比列协调、线面挺括有力、轮廓分明的特点,点、线、面之间的独立和组合,是最能体现方器神韵的表露,因此艺人通过泥料的捏塑、造型的制作以及优秀的明针功夫,将一款气势挺拔、英姿飒爽的方器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分明的线条、有棱有角的块面都成就了紫砂方器之美。同时底槽清泥料的色泽和质感相互搭配,演绎着紫砂器独有的魅力。
《明四方》是一款经典的方器,艺人以底槽清泥料来制作,就是想要以砖红色这种明媚又不高调的颜色来中和作品满满的阳刚之力。所以红而不艳的这一款方器作品既有着古朴典雅的造型,又有着浑厚大气的特点。壶身与壶嘴、壶把、壶盖、壶钮都继承了“方”的特质,展现出了棱角分明、线条挺括、转折有力的特点。方形珠钮,宽厚有力,造型几乎是壶身的缩影,十分应景。四方平盖,四方壶口,两者大小相宜,合上后无一丝缝隙。四方壶嘴通过折线形成了向上的弯流,在方的世界里演绎了圆的美学。方形把转折迂回之间霸气十足,形成了一个适合端握的方形环,和整壶的气质搭配、映衬。四方壶体设计更是稳重大气,展现了茶具之首的胸襟和气度。艺人通过高超的技艺,将朴实的砂泥抟制成为一款韵味十足的传统方器。而作为此壶,值得称道的不仅是其具有的器型特点,更值得称道的是此壶的装饰工艺刻绘,一刀一痕,刀刀见真章,字字有玄机,在紫泥和刀锋的碰撞中,壶之况味、刀之锋味、字之古味都体现了出来。
一般接触过紫砂壶的人都知道,壶的造型大体可分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和筋纹形体三大类,这些形体都有严谨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几何形体中的方器,不仅是对形体的比例、衔接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手艺人手里的“活儿”要求也极高。线条的起势、转折、力度都决定了方器的整个框架,所以制作过程中一定要起承转合,否则别说神了,就连形都很难搭建起来。艺人在制作《明四方》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器型特征,还继承了古老而实用的制作手艺,淬炼后的紫砂泥经过纯手工的拍打成型,用古老的手艺传播着民间艺术的精妙和神奇。
一位手艺人,需要日复一日地勤思苦学才能成为智慧的匠人,一件作品,需要经过千百道工序的打磨和漫长岁月的洗礼才能成为不朽之作。中华上下五千年,漫长的时光中诞生了无数的文明,也淹没了很多秘密和传承。宜兴丁蜀这块不大的地方,却始终坚持着紫砂的传承,稚童小儿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长大,中流砥柱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吸收以求创新与变革,耄耋老者静下心来进行艺术创作,带徒授艺。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浸润着紫砂文化长大,都在为紫砂事业默默奋斗着。宜兴,这座千年陶都,伴随着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正宗稀有的紫砂泥,一起在岁月的千锤百炼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