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悦溪提梁”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气息

2021-10-15 06:54:08钮学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山水

钮学军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存在着许多的艺术形式,折射出我们泱泱大国的风华和气度,陶瓷艺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我们赢得了国际上的良好声誉。而在陶瓷艺术之中,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那就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紫砂,它没有瓷器的玻化程度高,但是又比陶器结实一些,所以形成了双重的透气孔结构,用来冲泡茶叶最为合适,据明代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正是在这样的优秀特质之下,紫砂壶泡茶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饮茶方式,与此同时,紫砂匠人和文人雅士的合作使得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都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盛宴。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悦溪提梁壶》采用了非常抽象的手法,把提梁的形态和光素器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人观之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可以说是在简约之中蕴藏着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此壶壶身的线条并不是传统的一招一式,而是灵动的跳跃,看起来坚如磐石,其实可以感受到流水的韵律之感,壶底则平整、端庄稳重,壶嘴胥出壶身,自然流畅,出水爽利,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壶钮则是传统的圆珠形态,拿捏称手。壶把的设计把端把和提梁结合起来,高高跃起,飞过壶身,宛如溪流里面的浪花,抽象而又生动,令人浮想翩翩。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就是通过光素器的质朴把我们国人内心深处那种低调内敛的特质和对于山水之乐、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隐士情趣凸显出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悦溪提梁壶》,作者把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和紫砂艺术联系起来,通过不动声色、潜移默化的艺术造型,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审美和紫砂艺术大巧不工、大智若愚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通过茶水的冲泡和浇淋,可以感受到溪水欢快的流动,滋养着我们的心田,一壶香茗,沁人心脾。

溪山烟雨,这是多少文人雅士笔墨之下的隽永画卷,又是多少中华儿女心中的理想之境。在历史上,许多的高人隐士寄情于山水,在大自然之中寻找可以放空心灵的境界。今天,忙碌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中迷失了方向的时候,总是希望在山谷小溪旁边嬉戏玩耍,放松心情,可以洗涤一身的尘埃,净化自己的心灵。在紫砂艺术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紫砂匠人充分地利用全手工的优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希望表现的思想情感全部寄托在紫砂壶之中,从而引起我们广大壶友的关注和心灵的共鸣,这样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器具,而是赋予了精神层面的审美,非常符合我们国人的需求,所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回归山水,乐于自然,永远是人类最本真的渴望。择山栖居,返璞归真,玩水嬉戏,徜徉其间,远离忙碌又繁杂的城市生活,在自然中放慢步调,美好素雅的山居生活自此开启。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悦溪提梁壶》从命名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宜兴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紫砂艺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正是在这方水土的滋养之下,紫砂艺人们才能够创作出如此富有灵气和山野气息的作品,让我们在欣赏之余,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可谓是天人合一的完美典范。

结语:紫砂壶既可以用来喝茶品茗、放松身心,又可以用来把玩摩挲,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可以说是赏玩合适,雅俗共赏,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乐趣,也让中国传统艺术能够以这样实用的一种形式延续下来,可谓是益处多多。作为紫砂艺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保护紫砂艺术,设计和制作更多的作品来回馈广大的壶友。视觉感受。由此可见,我们要对自然万物的色彩进行不断的感知,从紫砂泥多彩的光影中吸取艺术的营养,让五彩斑斓的“鲜花”开满紫砂艺苑,装点出更加“风华正茂” 的繁荣景象。

综上所述,“风华壶” 的造型形态向上扩张如一朵抽象的“花朵”,又运用绞泥工艺和借鉴紫砂三原色的色彩进行装饰,其蓬勃向上的形态构造与繁花似锦的装饰效果珠联璧合,呈现出了一派风华正茂、气象万千的意象美感。同时,该作品还借以“鲜花朵朵”的繁荣景象讴歌时代,营造出了一派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艺术氛围,形象美观,意味深长,令人欢欣鼓舞。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6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