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朱红艳,秦仲麒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6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梨生产国,据FAO统计,2018年我国梨栽培总面积为93.77万hm2,占世界梨栽培总面积的67.85%;产量为1 619.7万t,占世界梨总产量的68.24%。梨在我国是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我国梨种植范围较广,除海南省和港澳地区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种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产区——环渤海(辽、冀、京、津、鲁)秋子梨、白梨产区,西部地区(新、甘、陕、滇)白梨产区,黄河故道(豫、皖、苏)白梨、砂梨产区,长江流域(川、渝、鄂、浙)砂梨产区[1]。
梨属植物约有35个种,主要栽培种为秋子梨、白梨、砂梨和西洋梨。我国砂梨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河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份均有商业化栽培,砂梨产量约为全国梨总产量的1/3[2]。其中,砂梨系统的主要品种有四川苍溪雪梨、云南宝珠梨、黄花梨、翠冠、金水梨,以及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丰水、园黄、新高、黄金梨等。
长江流域砂梨产区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梨树营养生长量大、树势强旺,加上树体管理采用传统的短截修剪制度,梨园群体结构郁闭,栽培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导致生产上单产不高、优质果率低,市场竞争力弱。针对长江流域高温、高湿、寡照的生态气候条件,依据适地适栽原则,在引用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442(梨生产技术规程)、GB 4286(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 475(梨苗木)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砂梨生产过程中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砧木及苗木质量、树体管理、土壤管理、肥料管理、灌溉、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措施。本规程适用于长江流域砂梨产区,以期实现砂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3~5]。
园地规划应尽量增加梨园生产面积、压缩非生产性面积,将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园、林、路、渠协调配合,达到梨树占地90%以上、其他设施占地10%以下。
梨园面积小时,不设置作业区;面积大时,根据立地条件、土壤状况及气候特点,划分作业区的面积、形状和方位,并与梨园的道路系统、排灌系统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的规划设计相互配合。梨园面积过小,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丘陵及低山梨园,依据地形、地势划分若干小区,小区面积2~3.33 hm2较宜,作业区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平原地区梨园,小区面积6.67~10 hm2较宜,形状为长方形,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为(2~5)∶1,便于机械化作业[6]。
主路为全园生产物资及果品运输的主要道路,要求宽6~10 m,可容大型货车通行;山区梨园的主路可环山而上或为“之”型,随弯就势,因形设路,坡度不宜过大,以便车辆安全通行。路面内斜3°~4°,内侧设排灌渠。干路与主路及支路相连接,为作业小区的分界线,路宽3~5 m,可通行拖拉机、施药车及小型汽车。支路主要供人作业通过,路宽1~2 m。
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室、车辆库、工具室、生产资料仓库、包装场等。现代化的梨园还应配备拖拉机、弥雾机、旋耕机、割草机、开沟机等专用机械的农机具厂房。
防护林配置方向应垂直当地主要风向,乔灌结合。长江流域乔木树种主要为法国梧桐、意大利杨、水杉、刺槐、冬青等,灌木树种主要为紫穗槐、胡秃子、木槿、油茶等,避免种植与梨树有相同有害生物互相寄主的树种(如泡桐等)。
排灌系统中水源主要为河、湖、井、水库、蓄水池等,输水系统中干、支、毛渠三者垂直相通,与防护林带以及干路和支路相结合。山地和丘陵梨园的排水系统为明渠排水,主要包括梯田内侧的竹节沟,作业小区之间的排水沟,以及拦截山洪的环山沟、蓄水池、水塘或水库等。
1.6.1 抽槽改土瘦瘠的丘陵岗地以及低山地区,建园时应抽槽改土。使用中型挖掘机开挖深、宽均为80~100 cm的定植槽,注意抽通槽,即定植槽应与排灌的沟渠联通,以防止槽内发生积渍。取土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于定植槽两侧,回填时先将表土填入槽底,然后将心土与有机肥混合后填入,施入腐熟的猪粪、鸡粪等粗有机肥6万~7.5万kg/hm2或饼肥、生物有机肥3万~3.75万kg/hm2,缺磷的梨园同时混入过磷酸钙7 500 kg/hm2。定植槽填平后,顺槽向起定植垄,垄宽120~150 cm,土壤下沉后垄面应高于地面40~50 cm。
1.6.2 深耕改土土层较为肥沃深厚的平原或地势平缓的丘陵梨园,可通过深耕改良土壤。撒施腐熟的猪粪、鸡粪等粗有机肥6万~7.5万kg/hm2或饼肥、生物有机肥3万~3.75万kg/hm2,使用大型旋耕机将肥料深耕翻入,翻耕深度40~50 cm,然后将土壤旋碎,起定植垄。
砧木为杜梨或豆梨。
优质苗木要求高度100 cm以上,嫁接口以上10 cm处直径1.0 cm以上;垂直主根长20 cm以上,具有长15 cm、粗0.3 cm以上的侧根3条以上,根部无大伤口;中心干直立、无皱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
2.3.1 栽植时期南方砂梨产区秋冬气温较高、根系活动早,栽植时期以秋季最佳,秋栽较早春栽生长旺、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北方砂梨产区冬季温度低,幼苗易冻死或抽干,栽植时期以春季为宜。
2.3.2 定植密度栽植密度依据品种特性、立地条件、作业方式以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而定。合理密植可以提高梨园覆盖率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特别是早期的经济产量。集约化生产的梨园株行距为(2~3)m×(4~5)m,密度1 000~1 650株/hm2,生产中后期主要通过间伐以及整形修剪进行调节,以控制梨树个体冠幅,保证梨园群体的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
2.3.3 栽植方式栽植方式主要有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三角形栽植、等高栽植、带状栽植等。推荐长方形栽植,即宽行密株,便于梨园操作管理以及机械进入。平地梨园栽植行向为南北行,光能利用率高,产量较东西行栽植可提高10%~20%。山地梨园按等高线安排行向,上行高、下行低,光照条件较好。
2.3.4 栽植方法栽植前在定植垄上用石灰打点,确定栽植点,以保证横竖成行。苗木栽植前务必修根,剪平因起苗造成的旧伤面,剪除机械伤根、断根等,用生根粉或萘乙酸浸蘸根系并蘸稀泥浆,以利于伤口尽快愈合,尽快发根;放置时间较长的苗木,栽植前须浸泡根部12 h,以吸足水分,并去除嫁接薄膜。栽植时以定植点为中心挖宽、深均为30~40 cm的定植穴,苗木置于定植穴中央并培入碎土,覆土填平定植穴后,将苗轻轻往上提并再培土踩实,确保根系舒展;梨苗应浅栽,埋土深度要与嫁接口相平或者略低,以防埋干和发生焖根。覆土完成后,及时浇足定根水,确保根、土、水密切结合;水渗透干燥后,在树盘上覆1层碎土,防止土壤板结,增湿保墒,提高成活率。梨树按照(3~5)∶1的数量比例配置授粉树,黄金梨等无花粉的品种还需配置2个授粉品种[7]。
3.1.1 人工辅助授粉开花前2~3 d在梨园放置蜜蜂1.5箱/hm2,花期禁止喷施农药。授粉树花蕾呈灯笼状时采摘,去掉花瓣,取出花药,置于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箱中36~40 h,花粉即可散出。花开当天进行人工点授,授粉工具选择毛笔、软橡皮或专用授粉工具,蘸上花粉,使花粉均匀地粘在柱头顶端,每次可授7~10朵花,每花序点授2~3朵边花。大面积授粉的梨园选用小型喷粉机或喷液机授粉,为节省花粉,每份花粉混加25份干淀粉或滑石粉,立即使用;液态喷雾用15 g纯花粉加入水25 kg,另加0.1%硼酸及10%蔗糖,2 h内喷完。
3.1.2 合理负载根据树龄、树相和品种确定目标产量,定果后大果型品种叶果比为(25~30)∶1、中小果型品种叶果比为20∶1,间距20 cm留1个果。部分栽培管理水平高的梨园,推荐果实套袋栽培[8,9]。
树形调控应由高、大、圆冠形转变为矮、小、扁,骨干枝层次由多元结构转变为二元或一元结构,分枝级次由多变少,冠幅由宽变窄,叶幕由厚变薄[10]。
3.2.1 小冠疏层形主干高50~60 cm,树高2.5~3.0 m,具中央领导干;第1层3~4个主枝,基角65°~70°,主枝间距10~15 cm;第2层2个主枝,基角50°~60°,主枝间距约10 cm。每个主枝配置2~3个大型结果枝组,第1层主枝与第2层主枝在主干上的层间距为1.0~1.2 m,其上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第2层以上的中心干落头开心。行间留宽0.8~1.0 m的作业道,株间允许交接10%~15%,树冠覆盖率75%~80%。
3.2.2 开心形主干高60~75 cm,树高2.5 m,无中心干;主干分布3~4个主枝,基角65°~75°,主枝间距15 cm;每个主枝配置3~5个大型结果枝组,其上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行间留宽0.8~1.0 m的作业道,株间允许交接15%,树冠覆盖率85%[11]。
3.3.1 原则主从分明,结构合理;因树制宜,随枝修剪;冬剪与夏剪相结合,通过疏、截、缩、放等不同修剪方式的相互配合,抑强促弱,以缩促放,促控结合,形成辅养枝、成花枝及结果枝总量的合理配比。
3.3.2 修剪管理枝干修剪按修剪时期分休眠期修剪和生长期修剪2种。
3.3.2.1 休眠期修剪。永久性结果枝组培养应先截后放,对发育枝进行短截后促发分枝,长放促花;对强壮直立枝辅以摘心、拉枝,结果后生长势缓和后再行回缩,以培养成大中型枝组;对中小型结果枝组的培养应先放后截或连续回缩,对果台副梢应长放培养小型结果枝组。回缩或疏除过密临时枝组的分枝,强壮枝组以背下弱枝带头,避免树冠郁闭;疏外养内,疏除冠层外围过多的中长枝,不配置中大型结果枝组,以免因内膛光照不足形成无效枝叶而造成结果部位外移;控上促下,树冠上部过强枝条应疏除或长放结果,削弱生长势。延伸过长、长势衰弱的大中型结果枝组应回缩更新,以维持良好的结果能力;小型结果枝组应留壮枝、壮芽带头,以确保长势健壮;果台副梢应去弱留强,逢三去一;对单轴延伸的枝组应“齐花剪”,防止过度伸长。
3.3.2.2 生长期修剪。春季抹除萌发过多且位置不当的芽,对生长直立强旺的新梢采用拿枝、扭梢等方法减缓生长势;初夏对有空间部位的强旺直立枝进行拉枝,对过密的营养枝则进行剪梢;对位置不当、扰乱树形的大枝宜在秋季疏除。
进行覆草,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稻壳、山青及田间杂草,厚度10~15 cm,上面零星压土,树干周围10 cm处不覆盖,3~4 a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1次;也可覆盖黑色塑料薄膜或银色反光膜。
进行生草,以豆科或禾本科植物为宜[12],如白三叶、野豌豆[13]、百喜草、黑麦草等,每年刈割3~4次,覆盖于树盘,秋季翻耕入土;4~5 a后春季翻压,休闲1~2 a后重新生草。
4.3.1 自然植被保留梨园周边的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清除,但应清除周围1 km内的木防以及5 km内的桧柏和龙柏。
4.3.2 园地平整坡度>15°的坡岗地,需改造成梯田,水平走向应有3‰~5‰的比降;山地由于坡度、坡向和坡形不同,应变坡地为台地,减少集流面,削弱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梯壁杂草要以割代除,或在梯壁上种植印度豇豆、紫穗槐等绿肥和护梯植物,减少地表径流。
4.3.3 排灌使用明沟排水,兼做梨园灌水系统;也可使用简易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
科学使用肥料,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土壤肥力、肥料性质、品种、树龄、施肥方式、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及其比例;以有机肥为主,合理使用化肥;规范使用农家肥,减少带菌农家肥给产品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微生物伤害。
5.1.1 购买选用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成品合格证齐全的产品,包装袋上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标准代号等;验明生产日期;与销售商签订购买合同,开具有效票据。
5.1.2 储存设置单独储存商品肥料的库房,避免交叉污染;将肥料对水源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降至1级低污染环境的风险,离河道、地表水至少25 m;肥料领用出库手续齐备。
5.1.3 农家肥管理农家肥主要包括人粪尿、畜禽粪尿、堆肥、沤肥、厩肥、沼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和饼肥。使用前应充分腐熟,利用高温发酵杀灭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人畜粪尿等需经过50℃以上高温发酵7 d。堆肥地点应背风向阳、运输方便,逐层堆放,混合均匀,周围用草或薄膜覆盖,离河道、地表水至少25 m。肥料包装、废弃物及剩余肥料进行回收处理。
5.2.1 施肥计划确定最近12个月梨园需要使用的肥料种类、数量,明确施肥方式、使用目的,并列出清单;施用有机肥应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肥料检测,对可能引入的危害进行识别;选用适宜的施肥机械。
5.2.2 施肥方法
5.2.2.1 基肥。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在树冠滴水线处挖宽、深30~50 cm的环状沟或条沟施入;成年梨园也可撒施,使用机械深耕翻入。施肥量按照每生产100 kg果实施入氮(N)约1.0 kg计算,氮(N)、磷(P2O5)、钾(K2O)施用质量比例为1∶0.5∶1。基肥施用量占全年用肥量的70%以上,以有机肥为主,混入全年植株所需的磷肥及适量钾肥。农家肥施用量按照1.0 kg目标产量施入1.0~1.5 kg计算。
5.2.2.2 追肥。(1)土壤追肥。看树施肥、看果施肥,于树冠下开环状沟、放射状沟或穴施,沟深15~20 cm;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范围的下限施用,并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距果实采收期20 d以前进行。萌芽肥:萌芽开花期施入速效氮肥;盛果期施入尿素1 125~1 500 kg/hm2。壮果肥:新梢停止生长后至果实采收前20 d,依据树势、果实数量及生产状况分2~3次施入;盛果期梨园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 500~2 250 kg/hm2。(2)叶面追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全年4~5次。果实生长前期追施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追施2~3次,以磷、钾肥为主。也可根据树体情况添加微量元素。叶面追肥应避开一天中的高温时段,果实采收前20 d内停止叶面追肥。
人工灌溉用水取自于可持续水源,并对灌溉水质进行化学和细菌污染危险性评估,防止水中潜在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
生长季的需水临界期,如萌芽期、新梢旺盛生长期、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果后,依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花芽分化前和果实成熟前,适当控制水分。在需水量需求预测基础上,根据土壤水分含量、保水能力、对最适土壤水分含量要求及主要根系分布层厚度确定灌水量,以根系密集分布层地表下40~60 cm土层充分浸透为度。采用树盘灌溉、沟灌或穴贮灌水,也可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7.1.1 主要害虫主要害虫为梨瘿蚊[14]、梨小食心虫、梨蚜、梨木虱、梨冠网蝽、梨黄粉蚜、梨茎蜂、蝽蟓类、梨实蜂、梨瘿螨、金龟子等[15]。
7.1.2主要病害主要病害为梨黑斑病、梨轮纹病、梨锈病、梨干腐病。
7.1.3 主要草害主要草害为空心莲子草、鹅绒藤、蒿以及白茅、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恶性杂草。
7.2.1 农药选择
7.2.1.1 杀虫杀螨剂。杀虫剂主要为有机油乳剂、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氧虫酰肼;灭幼脲类主要为灭幼脲、杀铃脲等。在萌芽开花前,使用水胺硫磷防治梨木虱,杀卵效果极好;使用灭多威防治蚜虫和鳞翅目害虫,以减少过度依赖烟碱衍生物类防治蚜虫和菊酯类防治鳞翅目害虫带来的农药风险。杀螨剂主要为阿维菌素、三唑锡、四嗪螨、噻螨酮、哒螨灵、唑螨酯、喹螨特。
7.2.1.2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为石硫合剂、硫磺、菌毒清、代森锰锌、丙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多抗霉素、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氟硅唑、恶醚唑、施纳宁;铜制剂主要为波尔多液、碱性硫酸铜、乙酸铜、松脂酸铜、腐殖酸铜等。
7.2.1.3 除草剂。主要为草甘膦。
7.2.1.4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为赤霉素。
7.2.2 农药购买与贮存
7.2.2.1 农药购买。采购农药时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签订购买合同;采购“三证”(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经营许可证)齐全的植保产品,开具有效发票;记录供应商名称、购买时间和地点,以及植保产品的商品名、通用名、有效成分、防治对象等内容。农药按规定运输,防止泄露或其它意外发生。
7.2.2.2 农药储存。农药储存于专用仓库,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安全条件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有急救药箱、配制量具等,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由专人对农药进行领用、发放及出库,并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记录每批次农药的使用量及结余量。
7.2.3 农药使用依据防治对象、时期及标签说明确定农药使用量;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允许使用的农药每种每年最多使用2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的间隔应在20 d以上。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及标签说明进行配药,注意人身安全,不得污染环境[16]。
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对于在梨树上没有使用登记的农药,其安全间隔期应由农药生产厂家或相关专家确定。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基础上,适时对症下药,未达到防治指标时不用药。使用低容量、雾化好及小孔径的施药器械,少用或不用喷枪,以确保雾化效果;注意人和动物的安全,不得污染环境。所有涉及使用植保产品的人员,禁止在距河流10 m内使用农药,并书面记录。及时清洗施药器械,冲洗液体应回收;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包括药箱、药瓶等及时处理;未用完的农药,应放回专用存储容器内。
同一措施尽可能防治多种害虫,如采用频振灯、悬挂黄板等。多种防治手段或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及农业防治等措施(表1),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注重各种方式之间的增效性和互补性,提高整体防治效果[17]。
表1 砂梨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Table 1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major harmful organisms of sand pear
对采收工具、采收容器、周转箱及运输工具进行清洗,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防止不洁的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运输过程应用帆布遮盖,或使用箱式货车,以防止运输操作产生污染;产品储存于洁净、温湿度适宜的标准专用空间中。
按照果实发育期、成熟度及市场需求等确定采收期。采收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外到内。采摘套袋完整的果实,放入周转箱,纸袋破损果实不得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