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工程师 杨凤玲工程师
(1.上海尊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集团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紧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履行“一岗双责”的背景下,集团企业在监管其下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履行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但在具体的监管中,集团企业更多地关注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于集团企业如何履行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缺乏制度保障,国内外也较少有从制度体系建设入手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某资产经营性集团企业为实例,对集团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诊断,设计集团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再结合下属企业主营业务和风险程度,建立下属企业分类监督管理制度,以期为集团企业自身及其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以某集团企业A为例,该集团企业为资产经营性企业,下属100多家控股企业,行业包括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危险物品生产、交通运输、机械、酒店、教育机构等各类企业。由于下属企业数量庞大且涉及行业广泛,A企业在对下属企业开展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该集团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安全部门全权负责,且一般不参与下属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以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检查为主,但由于缺乏专业性,检查也只是走马观花,无法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埋下诸多问题。综合来看,集团企业存在如下安全管理缺陷:
(1)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不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企业在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时,往往只将具体承担安全管理职责的职能部门纳入,忽略其他业务部门,无法形成网格化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责任难以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及广大职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基本准则,制度不健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安全有序进行。
(3)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划分不清。从集团企业的角度出发,集团企业不直接参与下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其管理者认为自己并不需要承担下属企业的安全责任;从下属企业的角度出发,集团企业是出资人,企业安全投入、隐患治理等重大问题都是集团企业决策,因此集团企业应当承担主要安全责任。
(4)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安全检查是发现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也是集团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重要手段,但集团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安全检查时,往往是听取汇报形式,无法通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也没有保留检查记录,检查发现的问题也只是口头告知责任人整改,并未进行后续跟踪,没有形成闭环管理。
由于集团企业本身既是企业,又是所属企业的监管者,其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既要立足于企业自身,又要延伸至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因此,针对集团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合法合规为基本准则,以PDCA闭环思路探索建设集团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
体系建设必须先梳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从体制机制保障入手,构建集团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核心要点是厘清集团企业与下属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入手,双方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采用网格化管理,从集团领导到生产一线员工,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划分、层层落实,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确保责权到人。
制度体系建立后,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行为实施检验。针对集团及下属企业在具体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在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建立上下两级企业信息沟通渠道,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联络保障。在此类两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工作信息的传递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集团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流程,在信息上传环节,明确对下属企业安全监管的归口管理部门,确保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全面。在信息下达环节,同样由集团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一对一进行信息传递,尤其对于集团企业在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投入等方面的决策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传达,确保信息沟通渠道始终畅通。
其次,集团企业在下属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时,应当明确被检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组建专业队伍,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明确负责部门及频次,严格执行并保留各项记录,将发现的问题编制成事故隐患治理清单,跟踪改进,形成闭环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依法合规为基本要求,以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内容,以集团本部→下属企业两级安全管理为工作线路,以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以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安全绩效考核为执行手段,将集团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纳入到整体安全管理体系,形成集团体系安全的“闭环管理”。
针对集团企业实际情况,在项目准备期间制定计划,针对集团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及所在地区,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再深入集团企业开展调研及访谈,并将结果整理形成安全管理现状诊断报告,再根据PDCA闭环思路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建设完成后,在集团总部进行培训,制定下属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发放至各下属企业,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各类人员熟知相关制度文件,具体的建设实施过程,如下图。
图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过程Fig. The program of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为加强集团本部的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促进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包括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和劳动保护、考核与奖惩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在于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集团总部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委会主任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即董事长担任,总经理、分管安全的领导为安委会副主任,各部室分管领导、各部室负责人为安委会成员。安委会下设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监管、全员参与”的原则,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员工要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为基本原则,在履行本岗位生产职责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安全职责,统称“一岗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格。
集团企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不同类型企业风险程度不尽相同,若“一刀切”地采用同一种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容易增加行业风险程度较低企业的安全投入成本,更可能忽视行业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最终反而造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力。因此,集团企业在对下属企业进行安全监管时,根据下属企业主营业务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对下属企业实行动态分类监督管理,如将从事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交通运输等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划为一类企业;将机械、电子等风险程度中等的企业划为二类企业;将其他企业划为三类企业,上述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企业主营业务的变化和风险评估结果定期进行调整。
根据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编制下属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安全管理全方位对下属企业提出安全监督管理要求,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教育、风险控制、事故应急、信息报告、考核奖惩等。此外,在办法中要求下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责任体系、教育培训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信息报告和事故应急体系,集团企业通过安全检查与绩效考核对下属企业的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为使集团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信息能够做到“上传下达”,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集团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流程,明确对下属企业安全监管的归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化的信息报表(如《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表》《安全管理自评表》《事故快报》等),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全面,大大提高了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管水平。
为防止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由集团企业牵头,各下属企业积极参与,组建安全检查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包括集团企业从专业安全中介机构外聘的安全专家、从各下属企业抽调的具有安全生产专业背景或从事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员工、生产一线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实施安全检查时,根据被检查企业的行业性质,从“专家库”中抽取专业性相匹配的专家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检查的专业性、有效性、全面性。
仍以集团企业A为例,建设体系前,集团企业总部的安全组织机构仅由承担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组成,其他各部门并未承担安全职能,下属企业不论风险程度高低,均采用同等力度的安全检查形式开展安全监管。通过建设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集团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分类监管,安全监管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对下属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也有的放矢,大大提升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生产风险。
(1)集团本部的安全管理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采用分类管理方式,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首先从制度体系建设入手,通过极具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安全信息报送等手段,推动下属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研究重点在于制度体系建设,而在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方面,在未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