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本刊编辑部
同学们,你们听过京剧、看过京剧表演吗?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有,甚至对京剧的了解都很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好好了解一下。
被称为“东方歌剧”的京剧虽然以“京”字命名,却不是北京的地方戏。二百多年前,南方的徽班以给皇帝庆寿为名进京演出,得到了京城百姓的喜爱。此后不久,秦腔演员、汉调演员也相继来到京城,投入徽班联袂演出。后来,由于清政府财政紧张,在皇宫中专门给皇帝演戏的大批艺人被裁撤出宫廷。这些艺人原本来自全国各地,善于演唱各种地方戏曲,他们为了谋生,也进入京城徽班演出。这样,徽班艺人和各剧种的艺人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在1850 年前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也就是京剧的雏形。经过几代京剧艺人的努力,京剧逐渐成熟,它综合了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多个省份的地方戏曲特点,集合了南北戏曲的艺术精华。
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的简约之美,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京剧比拟、象征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所以,京剧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此外还有一些配角行当。
1.生: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老生:富有正义感的中年或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髯口(假胡须)。老生演唱用真声,唱腔上最为丰富。
小生: 青少年男子角色,不戴胡子,扮相一般比较清秀、英俊,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
武生:擅长武艺的角色,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长靠武生着厚底靴,武功好、身手矫健,打起来漂亮。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
2.旦: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青衣:因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端庄、严肃、正派,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旧社会的贞洁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表演上动作幅度较小,行动较稳重。
花旦:活泼开朗、敏捷伶俐的青年女性角色。表演上注重做功和念白,多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分成两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说白,有一种特殊的技巧——打出手;另一类是长靠武旦,穿大靠,顶盔掼甲,骑马的同时拿着一把尺寸较短小的刀,所以又叫刀马旦。
老旦:老年妇女,唱、念都用真嗓,婉转迂回,走路时迈着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
3.净: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
正净:以唱功为主,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刚正的正面角色。
副净:因以功架、念白、表演做功为主,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如张飞等。
武净:因表演时以跌扑摔打为主,又称“摔打花脸”。
4.丑:分文丑和武丑
丑又称为“小花脸”,鼻梁上有一个用白粉涂的粉块。丑扮演的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角色。
不同脸谱颜色与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性情有关,可谓一切性格特点尽流露于色彩中。
1.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典型的如关羽;用作副色,暗示人物命运,如马谡等。
2.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张飞、项羽等。
3.蓝色:表示刚强、粗犷、骁勇、桀骜不驯,如吕蒙等。
4.绿色:表示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如程咬金等。
5.黄色:表示彪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如庞涓、晁盖等。
6.白色:表示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董卓、秦桧等。
7.紫色:表示忠贞、耿直、果断、沉稳,如廉颇、庞统等。
1.唱: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增强艺术感染力。
2.念: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 便于与唱相协调。
3.做: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通过手(手势)、 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添光彩。
4.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
京剧的唱、念、做、打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角色之间密切配合、演员与乐队之间相互默契,才能做到场面紧张而有条不紊,战斗激烈却具有美感。
当然,京剧唱、念、做、打“四功”的好坏,在于演员运用口、手、眼、身、步技巧的娴熟程度,戏班将其称为“五法”。“五法”浓缩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等文化艺术精髓。
“乾坤一台戏,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给大家介绍京剧的点滴基本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收集更多资料、看一看京剧表演,切身感受国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