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英 黑二
摘要:玉米种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栽培方式,是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大,用途广泛,玉米可以食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还可用于饲养牲畜,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果种植者不能进行科学种植和防治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玉米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
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玉米所占的实际地位不容忽视,为满足玉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数量和产量,并提高质量。为了加强对各种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研发和种植水平的优化非常重要,这也是加快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种植前准备
玉米品种选择完成后,需要综合考虑种植区的土壤类型、气候特点和降水情况,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投入,选择发芽率高的种子品种。为了让它们有产量,在选择种子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抗病性,还要考虑对洪水的适应性。需要注意生长期不同,实际选择时要考虑种植区的气候变化。玉米品种确定后,玉米种子的合理选择也很重要,这是保证发芽率和高产的基础,是提高抗病虫害的关键。种植时,种植区的土地必须在实际种植前整地清理干净,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杂质。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可以根据产地的实际气候条件,调整和改进覆盖技术等各种种植技术,使玉米在生长的同时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保证养分。通过施用基肥来保证土壤水平。
(2)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选择完成后还需要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首先要检查种子是否被虫蛀、破损或发霉,去除这些劣质种子后,主要有两种方法:烘干播种,为保证产量,可采用宽幅交替播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3)播种
由于玉米播种后的发芽质量与土壤的温湿度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播种时控制玉米的播种时机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根据种植区的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种植时间,一般选择在4月初种植,降水较多时,可以选择雨后种植。雨量少时,必须人工播种浇水,实际播种时必须调整玉米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生育后期的正常通风和采收,玉米生育后期也可能出现发热,影响玉米的正常状态。如玉米播种密度过小,影响玉米的土地利用效率,从而难以提升玉米种植产量。
(4)科学施肥
玉米苗期严重缺氮会导致无穗、无空心,玉米苗期轻微缺氮导致幼苗陈旧,显着降低玉米产量。玉米对磷肥的需求量远小于氮肥的需求量,磷肥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色泽和品质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幼苗缺磷肥不利于种子形成,显着降低玉米产量。玉米幼苗在生长初期需要和吸收钾肥,发芽期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播种者尽快使用钾作为主要肥料。玉米施肥时,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的实际供给情况、计划产量和施肥量来确定。北方雨量少、肥效低、气温低,需要提前施肥。在追肥过程中,应保证深施,可有效提高肥效,增加根系深度,进一步扩大玉米的吸收面积。
(5)科学灌溉促进玉米生长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部分地区的自然降雨无法提供其所需的水分,导致干旱,因此必须安装先进的灌溉工具进行合理灌溉,以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效地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实现种植优质高产玉米的目标,更好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即将发芽时最需要水,因此,合理的灌溉方式必不可少。在刚开始种植在土壤中时,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因此,需要减少灌溉水。当种子发芽出土时,需要充足的水来滋养幼苗,促进幼苗的生长,这是要适当加大灌溉水,从而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疾病的防治
首先是大斑病。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如不及时治疗,会蔓延至苞片和叶尖。枯萎病发生后,玉米叶片上出现小灰斑,随着病害的蔓延,小灰斑开始向四周蔓延,逐渐变成大的棕褐色斑点。如果疫病爆发时气候潮湿,则疫病区很可能形成霉菌。防治叶枯病主要是通过选择抗病玉米品种,在种植时彻底翻耕土壤,降低土壤病原菌含量。如发现大斑病,应及时清理病叶,并进行日常护理。严重时及时喷洒低毒高效农药。其次,是锈病。防锈主要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控制播种密度,缺水及时灌溉,施用钾肥等,可以有效防止产生锈病。
(2)虫害控制措施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完成:一是农业防控。种植玉米时,尽量选择抗病性好的玉米品种,在玉米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破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环境。二是生物防治。利用玉米害虫天敌防治玉米害虫。具体来说,对于玉米螟的控制措施,可以选择控制赤眼蜂,对于黏虫,可以选择部署蝙蝠、蜘蛛等进行控制。三是物理控制。在防治玉米害虫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是利用动物的光轴来击退害虫。特别是在玉米害虫发生的地方安装黑光灯,可以借助照明诱杀害虫。四是化学防治。主要是借助化学品防治玉米病虫害。具体来说,对于常见的玉米螟,防治时可以选择直接喷辛酸,对于玉米蚜虫,可以使用25%的蚜虫清霜、10%的蚜虫和20%的氯霉素。喷洒、对蝗虫使用-氯氰菊酯、甲维菌素苯甲酸酯等防治剂;对于红蜘蛛虫,可选择化虫净、阿维菌素等防治剂。撒上粉末并均匀地撒在田野上。应特别注意用量,以避免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化学品过量。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因此应重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对玉米品质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高玉米品质,需要在种植前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掌握科学灌溉施肥,不断改进害虫防治技术。这样可以提高玉米种植管理水平,优化玉米生产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少锋.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000(006):9.
[2]杨超伟.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No.645(03):85-85.
[3]苏红艳.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v.44;No.242(09):105-106.
[4]朱元飞.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J].农家科技,2019,000(011):100.
[5]徐军生.德美亚1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9,(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