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混合式学习常态化进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2021-10-13 20:37顾佳怡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

摘 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伴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总体向好态势,中国率先迈入后疫情时代。而疫情蔓延时期,基于“停课不停学”政策支持下的规模化在线学习是信息化实践的一次特殊尝试,也为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模式延伸了思路。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得出:相比疫情前的混合式学习,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在试图融入常态化过程中就知识流动性、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理念发生转变的同时,也显露出理想规划与实际运用层面的差异性。存在自体支持水平低下、信息化教学熟练度不足以及模式创新突破性低等弊端。建议通过提高自主學习素养、注重培养教师ICT能力以及构建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模式来促进混合式学习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高校学生;常态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74

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入,以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为媒介的学习方式(E-learning)应运而生。E-learning在弥补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个性化与精准化的需求同时,也暴露出“间隔屏幕导致语言共情程度的降低”“学习氛围低落化”等诸多缺陷。于是面临两难局面的教育者开始反思技术运用与知识衔接层面,混合式学习模式如期而至。

而疫情防控期间,基于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部署,以直播/点播为基本形态的在线学习模式迅速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应用与扩张。而当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各地高校恢复面授课程,大批学生涌入校园。为确保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学习在各地高校相继展开试点课程。当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磨合,混合式学习试图迈入常态化的进程中在授受主体以及教学媒介等层面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混合式学习的规模化发展,也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的变革提出巨大挑战。

1 常态化进程中混合式学习的价值转变

“后疫情时代并不是原来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而是疫情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疫情期间的规模化在线学习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理念的特殊尝试,也是为后疫情混合式学习模式常态化运行提供宝贵经验。虽然后疫情混合式学习与前混合式学习存在共性,但是又因为时代背景的变革而重塑了价值观念,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学习理念呈现个性化、深切化趋势。

1.1 知识流动层面:开放流动到精准定位

基于互联网教育开放共享的特点,针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在最初更为看重在线学习在信息流动性上的优越性,强调Mooc,Courseras等线上学习软件的研发使得知识的授受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私密化、专有化,限定在某个特定班级,特定人群的做法”的特征。

但是当信息传递的平台更加多样、信息更迭更为迅速的同时也意味着信息数量的冗杂。

这极易使学习者迷失在数据、文献的海洋。此外对于线上模式的过分推崇也造成了对线下教学模式忽视,因而疫情前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呈现线上与线下“分离与割裂,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行其是的局面。”

而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则将研究焦点汇聚到“线上线下模式的‘融合,愈发凸显混融中的‘共生”。2020年教育部推出的5000多国家级“金课”就是最好证明。通过对Mooc线上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度筛选来减轻学生择课负担,使得学生获得更优质更精确的学习资源,并在线下环节结合对校内课程的创新改造,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由此,可以得出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在信息筛选层面实现了追求数量到偏重质量的转变。

1.2 教学组织形式:机械套用到机智创新

前疫情时代的混合学习模式大多是基于网络资源或社交软件,围绕课前、课中、课后来展开。课前学生自主浏览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的教学资源,课中汇报思想成果与同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研讨教师抛出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中概括知识点,最后通过完成线上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疫情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模糊了学科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现有模式的固守,缺乏对模式创新的深度思考。

而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则更加关注形式的创新。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框架,根据教学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邢丽丽则“构建了一种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线上自主学习、大班课堂讲授、线上专题讨论、小班课堂讨论四个环节”。通过课前测试获得线上学习的数据评估与反馈,进而根据反馈来精准设计线下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另外,通过线下课堂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进而选定线上研讨的课题与作业的范围。在对模式化混合式学习进行改造的同时,做到线上线下教学系统的灵活衔接,充分彰显课堂的创生性。

2 常态化进程中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混合式学习无疑是教育信息化的表现,是教育领域的一大变革。但是当混合式学习在正式迈入高校教学进程融入常态化教学时也暴露出设想建构与实际运用层面的差异性。

2.1 自体支持水平低下

克拉克曾指出:“媒体本身对学习并没有任何影响,就像不管用什么车子来运输蔬菜,都不能改变其营养结构。”由此推论无论是以纸质书本为知识传播媒介的传统面授课程还是以虚拟网络为载体的E-learning抑或是以兼容两者各自特色的混合式学习,它们本身对学习效果并没有本质性的影响。载体的更迭变换只是为好学者提供更好的工具,而对于厌学者也终究无济于事。所以学习者本身的自体支持水平是影响混合式学习成效的核心因素。

而当下混合式学习融入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体支持水平低下成为一大问题。施鑫煜、方明展开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曾多次发现“学生存在课前不愿意参与自主学习,百度搜索作业答案”等的情况。另外线上课程挂机刷分、多设备切屏向同学寻求答案以应对教师线上提问等状况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自体支持水平低下是高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对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起到制约作用。

2.2 信息化教学熟练度不足

虽然教育部曾多次举办教育信息化培训班,但是在疫情前的培训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展开,缺乏普遍性。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仍相对缺乏。面授课程多以PPT或者希沃白板等简易软件为教学工具。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则将全体教师都猝不及防的卷入教育方式变革的漩涡之中,多数教师表示“在直播中曾遇到屏幕共享时视频播放没有声音”“因为不会操作软件导致讲课卡顿”。而在疫情为时间节点展开的教师培训虽然满足了受众广、覆盖面强的要求,但是由于疫情的突发性侧重于实际运用层面,以满足教师快速学会基本的在线教学软件、完成基本流程任務为目标,具有基础性与时效性,所以在后疫情时代面临混合式学习常态化的时代发展需要,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更深层的要求。

2.3 模式创新突破性低

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彰显,具有统筹协调优质师资、把握最新动态教学经验的优势。但是同时因其地位的特殊性,存在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审批逐级递交,具有信息滞后性的弊端,极易错失把握教育变革的先机。纵观当下流行的“双师课堂”、远程教学“1+N模式”……,可以发现这些模式都是由在线教育企业率先提出和开展试验的,而高校在混合式模式创新实践层面上的突破性较少,大多停留在思想研究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常态化进行中混合式学习应对策略

3.1 提高自主学习素养

“在未来的社会里,文盲将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由此可见未来学习者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所以高校教师应充分把握特殊机遇,充分利用混合教学模式特点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的核心素养。

3.1.1 及时反馈,答疑解惑

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自学阶段增加“及时反馈,合情评价”的环节。教师及时浏览线上教学评论区学生的留言,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线上单独解答的形式进行解答,针对有学术价值的问题以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3.1.2 数据透明,适当竞争

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教师端教学软件反馈的大数据分析下的学生学习进度以及作业正误率,使得学习数据公开透明,让处于统一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了解自己和班级其他成员之间的学习进度情况,进而促使学习主动性低下的学生发现自我与群体的差距性,激发内在动机,调整自我学习状态。

3.2 注重培养教师ICT能力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指信息通讯技术。2018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由此可以看出ICT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下教师所应具备的新型素养,所以注重培养教师ICT能力至关重要。

3.2.1 构建“培训-考核-奖励”一体化制度

建立“培训—考核—奖励”一体化制度来提高教师ICT素养。利用周末或者专门的时间聘请教育技术层面的专家进行教学软件的讲解,形成制度化培训体系。其次政府应该适当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通过一个流程的学习之后,对教师个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与考核,并组织评估委员会针对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校际评估。另外,可以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使得教学能力与日常工资挂钩,在外部驱动力的推动下来促使教师专业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3.2.2 形成“点-线-面”一体化教师研讨单位

鼓励教师群体开办以信息化教学为主题的研讨单位,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意义。就高校而言,由于所处地域与历史发展,难免存在专业领域上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等条件的差异,所以高校首先可以以本校为单位成立研讨组织,在将校级研讨会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呈报给周边高校,进而形成市级研讨组织。随着研讨会规模的逐渐扩大、研讨问题的逐渐深入,最后构成以信息化教学能力强劲的高校为首的全国性教师研讨单位,形成“点—线-面”一体化教师研讨单位。通过教师研讨会的开展使得教师能够更加深切的回顾与反思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请教与研讨,共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

3.3 构建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模式

高校可以统筹优质在职教师,与在线教育企业沟通混合式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经验。而在线教育企业则根据教师的设想与需求创设新型教学设备,如共同打造兼具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与基础理论知识教授的智慧教室等,再由校教师投入实际运行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不足,向在线教育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在线教育企业再次进行技术的革新不断修正试错,直到混合式学习模式呈现成熟发展态势。

4 结语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面临的不再是‘可行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的问题”。本文以多重视角提出现今混合式学习教学过程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论证了相应的解决之策,期待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今后常态化的进程中能够日趋完善,逐渐成熟。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13-20.

[2]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3]邢丽丽.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9):135-141.

[4]Clark R E.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1983,(4):445-459.

[5]施鑫煜,方明.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J].轻工科技,2020,36(04):160-161+186.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重点项目“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202012917004Z)。

作者简介:顾佳怡(2000-),女,江苏无锡人,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