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冲
除了“解放”双手,自动驾驶所畅想的部分未来在目前缺乏实施的空间。
毋庸置疑,自动驾驶是目前车企发展的大方向,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大众市场中引领风尚。
车企对“自动驾驶”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趋之若鹜。最近几个月来,自动驾驶频繁出事,自动驾驶被推上风口浪尖。
多起事故的发生,让我们在思考自动驾驶未来前景的同时,不禁环顾当下深思:自动驾驶在最初设想的未来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随着购车和驾车的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自己的车辆。和拥有车辆家庭数一起增长的,还有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长时间的驾驶禁锢了驾驶者的自由,疲劳、枯燥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带着这些情绪上路,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考虑“能否让车辆自动驾驶,解放驾驶者被方向盘禁锢的身体”,就像科幻电影里的那样。有需求就有市场,自动驾驶汽车在这样的环境下变成现实。但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驾驶者,解决当下拥挤交通的愿景也寄托在它身上。不夸张地说,在车企的宣传中,自动驾驶汽车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解决一些出行、生活问题的手段。
在此背景下,2012年5月,谷歌自动驾驶汽车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2015年,谷歌在加利福尼亚景城的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随着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起,2017年12月,北京率先试行有关自动驾驶的政策制度。硬件设施的存在和法律的指导,使得自动驾驶在国内成为热点。
打游戏、喝咖啡、睡觉……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场景出现在汽车驾驶座位上,这让许多自动驾驶的感受者高喊“解放了双手”。但自动驾驶解放双手、智能规划路线解决交通拥挤的设想真的实现了吗?
自动驾驶在目前并未实现真正的“自动化”,大多数处在“辅助驾驶”阶段,车辆并不能完全脱离司机的掌控而自行驾驶。再加上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成熟,对静止物体的辨别存在误差,因此自动驾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驾驶者的双手,但并非绝对解放。企业在宣传过程中,并未直接点明目前自动驾驶是辅助驾驶的事实,导致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汽车本身的功能产生绝对的信任,造成很多悲剧发生。
车路协同解决当下道路拥堵的现象,也是自动驾驶在最初的设想,但清华大学教授姚丹亚表示,目前产业还存在定位、检测和通信等问题急需解决。自动驾驶大多依靠雷达和图像感知(特斯拉除外)周围的环境,反馈给汽车系统进行分析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和决策做到完善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更需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合,交通探头、道路设置都需要符合汽车本身的系统设置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借助自动驾驶解决交通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就必须进行变革,显然这在目前并不现实。
自动驾驶的设想是完美的,试图利用技术解决现实交通出行问题,但实现这些设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现状而言,自动驾驶所设想的部分未来缺乏实施的空间。面对近期舆论的质问,承认不足,埋头攻克技术限制,才是应有的应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