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生 矫悦悦 孙 明 刘占省 徐骏青
(1.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0; 2.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南延工程,呈南北走向,北始西二旗站,南达蓟门桥站,全线长12.6km,车站8座,换乘站5座。分别为:清河站、上清桥站、六道口站、西土城站、蓟门桥站。
西土城站、学院桥站—西土城站区间及10号线西土城站改造为本工程的三个工点。分别采用四导洞PBA工法、矿山法、盾构法、PBA工法、明挖法施工。
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是服务于冬奥会的配套工程,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主要负责疏解京张高铁的客流,与9号线融会运营,是北京城南北向的主要客运路线,将串联多条地铁运营路线[1]。
新工艺工法多,PBA暗挖、洞内桩柱一体化施工、超长咬合桩、盾构侧始发、异型延伸钢环、盾构洞内解体等,工法多且复杂。如在进行基础桩柱施工时,采用桩柱一体的施工方法,在桩钢筋笼和钢管柱吊放完成后,同时进行桩身和钢管柱内的混凝土浇筑,而混凝土浇筑施工与质量管控难度大,如图1所示。在进行区间盾构施工时,通过在区间盾构始发井运输盾构机器并通过始发井导洞滑轨,将盾构机运输到区间盾构合理位置,与始发井导洞内壁形成45度夹角,进行盾构施工,而盾构机在导洞内部与导洞内壁形成精准夹角难度大,随后盾构机在完成盾构任务,抵达目的地后,直接在完成的区间内进行解体工艺,而盾构机在安全完整地回到地面的解体运输过程中难度较大。盾构侧始发工艺与洞内解体工艺图,如图2所示。
图1 桩柱一体化施工工艺
图2 盾构侧始发工艺与洞内解体工艺
10号线西土城车站规模小,未预留换乘条件,改造包括4个出入口、站台层、站厅层楼梯扶梯及换乘通道开洞、设备用房及对应管线改移等,涉及15个专业,包括建筑、结构、装修、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通信、ISCS、FAS、BAS、AFC、安检、电梯、站台门等,是北京改造量最大的车站之一。如图3所示为车站改造详解图。
图3 车站改造详解
环境问题严峻,在保证既有建筑管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需要提高施工质量,因此对施工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
各管线排布错综复杂,改建管线与原管线距离非常近,车站下穿DN1500污水管(污水主管,上世纪50年代修建,距离拱顶仅2.5m)如图4所示,对抢修新建的污水管进行建设时,极易对旧污水管产生影响。
图4 D1500污水管与车站位置关系
区间段盾构下穿既有10号线(拱顶距既有站底仅2m)如图5所示。
图5 盾构区间与既有车站位置关系
学西区间盾构密贴下穿小月河桥桥桩。如图6所示。
图6 盾构密贴下穿桥桩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紧贴古建筑物(元朝城墙),其对沉降敏感,保护要求极高。图7为古建筑城墙遗址图。
图7 元大都(城墙)遗址实景图
(1)动态管理
选择较为成熟的基于BIM的管理平台,收集整理项目动态管理和信息。
(2)深化设计
利用BIM技术进行各专业深化设计及管线综合。形成全专业的深化设计BIM模型,并进行综合协调检查,提高深化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设计问题对施工的影响。
(3)方案模拟
利用BIM模型的可模拟性,对复杂施工技术方案、节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进行可视化交底,提高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管理能力。
(4)商务管理
将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基于BIM的进度、成本、竣工交付管理,提高对各专业分包及独立承包商的管理水平和现场协调能力。
(5)增强竞争力
以自有BIM团队为主力,实现项目、集团公司两级的BIM应用能力持续增长,增强在施工领域BIM技术应用方面的竞争力。
根据昌平地铁南延线项目实际施工特点建立BIM团队,团队包括:BIM总负责人、土建BIM负责人、机电BIM负责人、分包BIM负责人、BIM协调工程师、项目BIM应用小组。成员涉及众多专业,如计算机、结构工程、机电、环保、土建等专业。
为确保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精确化施工,本项目编制了BIM模型建模标准、应用标准及成果交付标准,明确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培训机制。
在软件配置方面,采用Revit、SketchUp、Rhino进行建模; Lumion、3DMax、Fuzor进行渲染; Ansys、Midas进行受力分析; Tekla进行钢结构模型深化。硬件配置方面,配有VR设备、绘图仪、3D扫描仪等精密仪器。
本项目BIM应用涉及4大领域,18个核心应用点。BIM可视化技术领域包括:BIM模型搭建、可视化交底、4D施工模拟、临时设施场地模拟、BIM族构件库、BIM可视化会议、项目管理平台; 深化设计应用领域包括:设计变更、管线碰撞与排布、深化出图; BIM5D技术领域包括:信息录入、5D成本管控、绿色安全文明施工; 新科技技术领域包括:VR展示、Fuzor平台、BIM+三维扫描技术、AR技术应用、二维码扫描技术应用、BIM监测平台[2]。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利用建模软件进行基础模型建模,如图8所示,清晰地展现了地铁模型各个模块,使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项目情况。
图8 地铁主结构加通道模型
施工现场各专业的设施按照实际尺寸建立族库,如图9所示,合计152个,保证族库的属性与现场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通过对市政道路、市政管线标准化族库、施工现场族库的整理,也充实了公司标准化族库的积累,实现“一次建模、多次使用、标准统一”,为公司其他项目的市政建模、现场布置提供标准。
图9 BIM族库模型
(1)图纸检查
BIM建模过程就是图纸检查的过程,可以直观地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
(2)图纸问题报告
通过BIM模型与二维图纸对照,形成图纸问题报告,与传统模式“二维图纸+文字描述”相比更为直观,提高沟通效率。
(3)设计变更评审与管理
提前发现图纸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缩短签证变更时间。
(4)基于BIM模型出施工图
利用深化好的BIM模型出施工图纸,创建包括图框、标注、图例等在内的族,同时创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视图样板文件,保证出图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基于BIM的三维技术和可视化交流,实现辅助图纸会审、专家论证和三维技术交底,借助于BIM手段形成各个施工工序三维技术交底视频文件,达到了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交底清晰,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减少施工错误的目的。
运用BIM建模来模拟建筑施工场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尺寸大小,以及结构布局等其他相关信息,更加清晰、直观地避免一些重复性操作,通过BIM技术使得项目在建设期更加便捷、直观,以达到节省成本,节省时间的目的[3]。如图10所示。
图10 场地围挡布置图
利用建立好的BIM模型,与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并进行模型4D进度计划展示,可以与实际进度做对比,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优化施工中遇到的进度问题[4]。如图11所示。
图11 施工进度管理图
通过移动端实时在线记录问题,解决传统管理模式流程不规范、数据不留痕、责任归属不明确、决策无依据的问题,如图12所示。针对责任区域通知相关施工员与整改分包班组,并形成检查记录。
图12 移动端安全质安管理展示
元大都遗址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为中心创建的。它紧邻北三环,2006年被列为北京市级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紧贴古建筑物,因此在施工中对古遗址的保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项目采用BIM+MIDAS的综合模拟分析指导古文物的保护。通过实地采集数据进行古遗址模型的精准建立,同时结合MIDAS应用,对在地下工程各种施工环节下对古遗址的影响进行综合性模拟分析[5]。如图13、14所示。
图13 三维“结构”模型
图14 三维“地层—结构”模型
第一次:常规措施下模拟分析,最大沉降量为8.221 mm,不满足古文物5 mm变形要求。
第二次:在古文物与结构之间增加微型复合式锚杆桩,形成地下隔离墙,经过模拟分析,最大沉降量为0.038 mm,满足古文物保护要求。施工结束后,古文物沉降监测数据为0 mm,真正实现了“零”沉降。如图15所示。
图15 第一、二次施工模拟沉降云图
异形延伸钢环为本项目自主研发的新型盾构始发方式,为全国首例,尚无类似设计可供参考。异形延伸钢环始发工况如图16所示。
图16 异形延伸钢环始发工况
通过BIM技术进行模型搭建解决异形结构衔接与功能需求问题,再结合“ZSOIL”有限元软件对异形钢环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如图17所示,确保在盾构前进产生的顶推力下钢环的变形、应力满足安全始发需求。该工法已通过专家分析论证,已进入实施阶段。
图17 有限元仿真分析
利用BIM技术对盾构拆解、机洞内平移及转体进行提前模拟,计算出最小转体空间及转体曲线曲率,优化结构尺寸,优化拆解工序和步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6]。如图18所示。
根据地勘及现场补勘情况,模拟施工确定现场掘进速度及注浆参数,保证盾构掘进施工质量及进度。
现场施工过程中面临“三多一少”,即工种专业多,作业面多,受力转换多,作业时间点少,施工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利用BIM5D协同管理技术,通过施工模拟,直观反映改造施工情况,明确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及作业时间点,提前安排好人员,机械设备与材料,确保各专业施工衔接的顺利、安全、高效。如图19所示。
利用BIM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分析,协调各专业问题,提高各专业协调管理能力和信息沟通效率,进行任务派分,明确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及作业时间点,提前筹划人、材、机,确保施工衔接的顺利、安全、高效[7]。
本工程在盾构经过桥桩的时候大几率会对桥桩产生形变影响,所以,事先利用BIM与ANSYS进行桥桩变化分析,如图20所示,之后根据分析经过,结合实际,对此进行预防措施[8]。
对盾构密贴小月河桥桩工况下进行模型搭建,结合软件分析小月河桥桩及桥梁的变形情况,评估现有措施能否满足安全下穿要求。按照原桩基托换措施进行模拟,发现下穿过程中被托换桩由于未进行物理隔离,将施工振动传递到桥梁上部结构,不满足桥梁运营安全要求,如图21所示。
图21 未增加物理隔离措施与竖向沉降云图
在现有桩基托换的基础上,增加桥梁支顶措施后,再将被托换的桩截断达到隔离效果,经模拟分析,桥梁变形满足运营安全要求,如图22所示。
图22 增加物理隔离措施与采取措施后竖向沉降云图
由于建筑位置的特殊性,对古文物保护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为控制施工对古建筑的影响,应用BIM建立智能化监测平台[9]。
平台主要包括云采集数据平台和实时监测可视化平台两部分。云采集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的思路,在古建筑关键位置布置无线传感器,通过5G传输手段,与平台建立链接,数据经过基本处理后,在平台上进行展示,管理者通过平台对数据进行审核,从而实现数据的基本采集。
图23 云采集平台
实时监测可视化平台以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内部嵌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将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人工智能计算,自动生成预测结果。同时,平台内部存储有BIM模型,以BIM模型作为一个可视化交互窗口,对古文物的风险在BIM模型上进行标识,通过平台便可实时智能查看古文物遗址的风险情况,从而实现了智能监测、智能预警、智能保护的功能[6]。
图24 三维实时监测平台
本文依托大型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重点提炼出施工中遇到的古建筑保护要求高、改造体量大、技术难度大、环境风险高等重难点问题。
针对重难点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基于项目重难点的应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六项具体举措,主要包括:BIM+MIDAS的综合模拟分析指导古文物的保护、BIM辅助异形延伸钢环三维设计及仿真验算、BIM辅助盾构拆解优化工序、BIM辅助多点多专业交叉作业、BIM辅助盾构密贴下穿小月河桥桩安全措施优化、BIM辅助智能化监测平台。
通过以上措施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为BIM在大型地铁施工以及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