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写工具在字形演变中的作用

2021-10-12 06:33吴明光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6期

吴明光

摘  要: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以“车”字为例,以书写工具作为切入点,分析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汉字字形;字形演变;书写工具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体现。下面我们以“车”字为例,将书写工具作为切入点,分析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了解汉字,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甲骨文时期“车”字字形为          。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骨等动物骨骼上的文字。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彩陶上就已经出现毛笔书写的痕迹。但由于用于书写的甲骨正面通常富含胶质,墨不易附着于甲骨之上,且其面积有限,故用毛笔书写很困难。

因此,虽然甲骨文时期的“车”字字形已经初具对称性和规整性,但由于篆刻过程的困难,其具有明显的篆刻痕迹,从观感上来说并不规整。

金文时期“车” 字字形为           。

金文与甲骨文是同一体系的文字,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而金文是用毛笔书写,然后铸在青铜器上的。

从殷商晚期开始,青铜铭文逐渐开始承担记事的功能。随着铭文字数的增加,书写者们更重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在西周中晚期的“大克鼎”和“颂壶”上,甚至可以找到为了规范书写格式用线画出方格的痕迹。书写的范围被限定在有限的空间中,字体的营构不再是随心所欲的。

所以相较于甲骨文,金文时期的“车”字,线条更为圆润流畅,构字排列也更加整齐。

小篆时期,“车”字字形为           (《说文解字》 車部)。

秦始皇时期,刻石之风开始盛行,书写主要由铁器为主,所以小篆时期,文字开始失去了金文的毛笔笔意,极力讲求均衡对称,工整划一。

我们可以看到,相较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小篆时期的“车”字虽然依旧保持金文以来的圆笔线条,但是构字已经大大简化,字形更加规整,象征性也进一步降低。

隶书时期“车”字形为           (邓石如)。

隶书时期是汉字字体演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可以把其看作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通行的时代,简牍作为日常书写材料流通。此时文字已经非常普及,而简牍作为文字承载物,其可用于书写的面积却有限。为了在局促的空间中写上尽可能多的内容,只能将文字的高度进行压缩,充分利用简面有限的宽度,使文字尽量往左右两侧舒展,因此字体有不断扁平的趋势。

小篆通常以刀施于石上,故以圆笔书写;而隶书是由毛笔书写,展现出多变的运笔笔法,笔画中方筆圆笔兼备,并且富于粗细变化。

因此,相较小篆而言,隶书中的“车”更加扁平,且已经基本摆脱了篆书的圆笔笔意,而且讲究波势和挑法,更加美观。

楷书时期的“车”字字形为           。

由于纸张的发明,汉字逐渐从隶书向楷书发展。隶书的波势,是因简面粗糙且有纵向纹理,软笔书写时受到的阻力不均等形成的。但纸面光洁平整,因此毛笔在纸上书写时,笔尖与纸面的摩擦力是均等的,无需特意施力强调某种笔画,隶书的波势在楷书中就逐渐减弱了。

由于简牍空间有限,隶书形成横展的体势,而这种体势却不符合汉字构型的要求,因此,一旦脱离了这种特定的材料,就没有继续维持的必要了。而纸张的出现,使文字的书写更为便利,人们可以写比以前更大的字,把注意力集中在毛笔的笔法变化上,字体结构更加严谨。

就“车”字而言,楷书的结构与隶书大体一致,区别在于用笔上,楷书笔画平直,没有隶书的波势和燕尾。且楷书比隶书更加细长,更加美观。

本文通过对“车”字演变的浅析,了解了书写工具对字形演变的影响。汉字中还有许多字,其字形演变也深受书写工具的影响。人类对文字的应用,需要借助物质工具来完成,而书写工具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文字书写工具发展的探讨,对研究我国文字演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佼佼.探析汉字字形演变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以汉字中的“贞”字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

[2]谌方怡.“善其事,利其器”书写工具的演进对字体发展的影响[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6. DOI:10.7666/d.Y3012857.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中方  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