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的技巧

2021-10-12 06:33张映丹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转换技巧

张映丹

摘  要:句型转换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直述句与转述句之间的转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对于转换过程中的标点符号的变化,人称的变化,“这那”、“来去”的互改,连词的变化以及句式的变化等等都没能很好掌握。鉴于此,我根据研究实践,总结出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的一些技巧,以便教师今后的教学。

关键词:直述句;转述句;转换;技巧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尤其体现在直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上,而大部分学生对直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一知半解,遇到复杂点的句子更是如坠云海。《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二、三学段口语交际中分别明确规定:“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转述”的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教材上没有系统地讲解其变换方法,往往零零碎碎地出现在作业或试题中而由老师予以传授,所以比较模糊、神秘,成为语文教材的一个盲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尤其是遇到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学生就犯愁了,做起题来糊里糊涂,有些将直述句改为转述句会了,将转述句改为直述句又不会了。不会反向思维。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學中指导学生掌握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的技巧呢?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值得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概念,理解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转述"作了精辟的解释: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转述"是相对于“直述”而言的。“直述”就是两个人面对面交谈,直接交流,不涉及其他人说的话。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很多时候运用的都是“直述",但是也会用到“转述",特别是在写作中,“转述"的运用就更加普遍了。

直述句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说话人所说出的说话内容,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转述句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二、掌握技巧,强化训练

小学中关于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换的类型题常见的几种问法:一是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二是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三是用第三人称转述。四是把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前三种的意思就是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第四种把转述句改为直述句。所以这种句型题分为两种:第一类是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第二类是把转述句改为直述句。

(一)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将一个直述句改为转述句,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变化。

1.标点符号的变化

一句话由当事人说了,直接完全照抄照搬,当然要用引号,而且要说明某某人说,这叫直述句。之后,再由他人转述,意思内容不能变,就成了转述句。既然是转述,那就不需要引号了,所以要去掉原句中的引号,冒号也就相应改为逗号。具体来说,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改法,在标点符号的变换是:冒号改成逗号,并且要把引号直接去掉。例如:

哥哥说:“妈妈做的饭好吃。"

改为:哥哥说,妈妈做的饭好吃。

姐姐说:“家里的玩具很多。”

改为:姐姐说,家里的玩具很多。

2.人称的变化

根据转述的不同类型,原直述句引号内外的人称,均要根据转述者和转述受话者的身份做相应改变。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弄巧成拙。一般在课堂上模拟对话让学生根据语境进行转换,对于优等生来说,这无疑达到语言能力的训练,但对于学困生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或许学生能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语境对句子进行转换,可一脱离课堂,学生就无法迅速模拟一定语境对句子进行理解后转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一系列的句型转换训练我发现有规律可循,在一般句型下,句子引号后部分的“你"改为“我”,“我”改为“他",可得一般规律“你→我→他",一般情况下引号后句子中出现“你"可直接改为“我",出现“我"可改为“他",学生掌握这一般规律,对于一般情况下的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就可以迎刃而解。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单数人称上,相对于复数人称也适用,则是“你们→我们→他们”。例如:

英俊的小伙子说:“我是邻国的王子。”

改为:英俊的小伙子说,他是邻国的王子。

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改为:老师傅说,好吧,他把我收下了。

3.“这那”、“来去”互相改。

在直述句改为转述句中,直述句中出现“这”,根据语境“这”改为“那”。直述句中出现“来”,根据语境“来”改为“去”。例如:

老师说:“今晚我要批改这些作业。”

改为:老师说,今晚他要批改那些作业。

妈妈对奶奶说:“晚饭我来给您做。”

改为:妈妈对奶奶说,晚饭她去给奶奶做。

4.连词的变化。

为了使直述句引号里的句子在去掉引号后能与前文较顺畅地衔接起来,有时需要在二者之间加上适当的连词,使整个句子读起来更流畅、表意更准确。另外,直述句引号里的句子不止一个时,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在改为转述句时,一般在后面每个句子前加“还说”或“还问”之类的连词,中间一般改用逗号。例如:

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改为: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问黛玉几岁了、上过学没有、现吃什么药,嘱咐黛玉在这里不要想家,还对黛玉说,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她,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她。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除了标点、人称的变化外,根据当时的语境,增添了“问黛玉”“嘱咐黛玉"“还对黛玉说”等短语,使得转述更清楚更明白。

5.句式的变化。

一般而言,转述句为陈述句,很少有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如果直述句引号内为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一般都应改为陈述句,标点也要随着变化。例如:

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改为: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桑娜说:“她死得好惨哪!”

改为:桑娜说,西蒙死得很惨。                     (下轉第22页)(上接第20页)

(二)转述句改为直述句

转述句改为直述句,顾名思义就是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标点符号上把说后面的冒号复原,说话内容加上双引号,实则就是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规律反向使用,就是转述句改为直述句的规律。例如:

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为: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改为: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从上面例子分析可知,转述句改为直述句人称的变化一般规律为“他(她)→我→你”,同理复数人称相对改为复数“他们(她们)→我们→你们”。而对于存在较为复杂人称的句子,在转述过程中需要认清谁对谁说。根据语境对人称作适当的改变。例如:

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她来接小明。

改为: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我来接你。”

老人对我说,也许她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她还问我每天早晨能不能做我的听众。

改为:老人对我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三)改法顺口溜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单给学生反复讲改变标点符号,改变代词,课堂上讲学生懂了,掌握了,但脱离课堂,时间一久,大部分学生容易遗忘了,混淆了,做起题来又糊里糊涂了。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觉得把这些改法编成顺口溜,让学生熟读成诵,对于学生掌握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改的学习成果能够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不会离开课堂就把改法还给老师。于是教者总结了直述句与转述句改法的顺口溜为:冒改逗,引号去,我改他(她),你说前,若祈使,人前让。这那来去互相改。

解释: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时,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说话内容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你”的变化根据说前的人称对应变化(即说前是谁就是谁),如果是祈使句,人称前面加上让。出现这(那)改成那(这),来(去)改成去(来)。

把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的顺口溜则将上述的反过来用就行了。顺口溜为:逗改冒,加引号,他(她)改我,说前变你,去掉让,这那来去互相改。

三、成效与反思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论教。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一遇到改转述句的句型题时如遇拦路虎,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经过自己不断摸索,总结出这样一些改题技巧,学生现在对做这样的题型不再害怕了,做题时都争先恐后抢着做,比着做谁的准确率高,学生参与进来了,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把“直述句与转述句互改”这只拦路虎打趴下了,通往知识的道路更畅通了,教师巧教,学生乐学,只有做到以学论教,少教多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但是任何事都没有万能公式,此技巧只能应对大部分的题,遇到比较复杂的题还需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M].人民教育出版社

[2]谢素婷.小学语文直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及运用.《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2期

[3]陈德兵.“转述”的基本类型与教学要领

(作者单位: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村头小学,广东   潮州   521000)

猜你喜欢
转换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