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琪 金晓青
传统湿式冷却塔在冬季温度较低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尤其是在北方。同时,其存在着蒸发损失大、结冰、雾霾因子等不良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经过计算、开发、试验,采用节水消雾模块取代传统填料,同时在原塔的基础上做一定的冷效及防结冰等改造,消除冷却塔“白烟”现象,同时减少水蒸发,保证冷效的同时又能防止结冰,减小雾霾因子等。
关键词:冷却塔 节水 消雾霾
冷却塔是节水消雾霾的重要设备。冷却塔通过把一部分循环水变成水蒸气,从而把工业废热散发到大气中,其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导致冷却塔出风口雾气。冷却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会有飘滴逸出,形成PM10、PM2.5颗粒,是向大气的排污现象。同时,飘滴会在进风口以及冷却塔下风向形成结冰,东北某化工厂发生过砸冰工伤事故。因此,践行低碳环保政策,节水减排消雾霾已成为我国冷却塔行业热点话题。
1 冷却塔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风口结冰
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制氧厂共有一排10格冷却塔,设计能力为2000t/h,进水温度37℃,出水温度32℃,进塔湿球温度为28℃。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冬季冷却塔进风口结冰,出风口雾气较大。为了安全生产,践行减碳减排,在不改变塔体结构、不更换风机电机的前提下,进行了节水消雾霾的改造实验。
10格冷却塔的进风口,自上到下都有结冰(图1)。经验研判,结冰的直接原因是进风口环境温度长期低于0℃,而0℃是水结冰的温度。观察发现,填料外侧水流下降过程中有小水滴溅出,小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逐渐结冰。填料的进风口结冰不但影响进风的均匀性,降低冷却效果,也是检验进风口有无飘滴损失的利器。在日最高气温低于0℃时,只有(近)零飘滴才能在进风口不形成结冰。
冬季冷却塔出口雾气浓密
冷却塔出塔雾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必然现象,这一现象在号称“中国冷极”的呼伦贝尔附近尤其明显。雾气会在下风向结冰,可能导致生产事故。雾气会导致冷却塔周围居民和工人的光线受限,影响巡检的安全性以及人们的视觉(图2~3)。
2 改造实验措施
2.1 将填料更换为RP换热器
横流塔薄膜填料顶部喷淋水区域,每两片填料为一组封闭,构成RP换热器。RP换热器内,50%的空间有水流也有气流,称为湿冷空间(简称湿部)。其余空间只有气流通过,自外向内环境气流通过填料薄壁吸收邻侧的水流热量为空冷部分(简称干部)。冷却塔冬季运行时由于湿球温度降低,所需要的风量降低。同时,由于干球温度降低,空气与水流的温差增大,空冷能够完成更大的热负荷。当一部分热负荷的冷却为空冷时蒸发水量会降低,节约了蒸发水量也就相当于降低了出塔空气的水蒸气含量。空冷混新风、加热新风、降低出塔空气所需要蒸发水量,这三者共同作用可以达到冷却塔出风口减雾或消雾的目的。
2.2 冷却塔配水系统改造
将冷却塔的配水系统改造为分区布水,分为冬季配水区域和夏季配水区域。冬季运行时开启冬季配水区域,通过控制RP换热器的淋水区域从而控制换热模式(图4)。
2.2.1 RP换热器迎风侧
在水流下降扩散的过程中,优先考虑防止进风口的飘滴损失和结冰。从换热器的结构上设置有斜向下的蜂窝构造,可以保障在正常情况下的导风收水;另外,从配水系统的设计运行上,水流在下落溅散过程中不会溅落到蜂窝构造以外,也是成功防冰的一个措施。在日最高温度为-5℃以下的实验过程,在整个冬季的运行过程中,进风口没有结冰(图5~6)。
2.2.2 RP换热器中部
RP换热器的中间,优先考虑湿式冷却和气水间壁换热效果。经过理论计算以及试验,为了增加冷却效果,换热器的径深由原设计的1000mm增加到1200mm。同时配水系统也做了相应延伸,这样可使冬季消雾模式下使用更大的换热面积,夏季湿冷的模式下增加原塔的冷却效果,既保证了冬季消雾,又保证了夏季冷效。
2.2.3 RP换热器内侧和出风口
RP换热器内侧和出风口,优先考虑采用湿部饱和空气与干部干空气冷凝换热模式,同时兼顾出风口飘滴损失最小化。
改造后RP换热器的出风口湿段有明顯均匀排布的冷凝小水滴,没有大的水滴。可见出风口并没有较大的飘滴(图7)。
2.2.4 节水效果估算
通过以上对冷却塔的改造,并经2台冷却塔性能数据采集,测试数据见表1,经测算,进塔空气温度为-5℃,相对湿度为45%时,空冷热负荷占全部热负荷的30%左右,即节水率约30%。由于节水意味着排污水的降低,排污水率的降低与蒸发率的降低比例相同,排污水率可以降低30%(表1)。
对冷却塔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逐步对其余循环水场冷却塔进行改造。
3 结 论
通过对冷却塔填料和配水系统改造等措施,解决了冷却塔进风口结冰和飘滴损失问题,降低或消除了冷却塔出口雾气和飘滴损失,具有一定的节水减排效果,相信随着后续对其他循环水场冷却塔的改造,将提升企业环保形象,为蓝天白云低碳环保做贡献。
(林荣琪工作于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金晓青工作于上海厦弘节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