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正贵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学习脱贫攻坚史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全州上下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伟力,深刻领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深刻领悟“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启迪,始终高举思想旗帜、始终站在时代高处、始终瞄准最高标准、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始终勇于攀登高峰,把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转化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进新征程、争创新标高。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树立新标杆。继续扛牢首倡地的政治担当,精准精细做好政策、工作、组织“三个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引才聚智入乡、文明乡风培育、美丽乡村升级、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好经验好路子,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脫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更加注重规划先行,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围绕“生活、生产、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六大功能,坚持点、线、面科学布局、有机结合,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点、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梯次推进不同发展条件的乡村有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加注重示范带动,突出“抓两头、促中间”,重点帮扶272个村、打造117个示范村,建设一批特色产业村镇、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村寨,有序推进全州1789个村共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更加注重培育发展可持续增收的当家产业,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适度规模化,培育壮大茶叶、油茶、烟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生猪生态养殖等优势产业。更加注重促进基层干部群众向振兴先锋转变,用好村级“两委”换届成果,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健全人才下乡返乡留乡激励保障机制,让更多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投身乡村振兴。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坚守生态立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担负好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重要“江河源”“生态源”的责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壮大基于生态优势的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加大污染治理,强力推进以花垣为重点的矿业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水系污染、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产方式、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完善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责任体系、执法体系,集中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厚积绿色底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大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让湘西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在做强全域旅游上力求新突破。对接“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建设,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突出凤凰古城、矮寨奇观、芙蓉镇、里耶古镇四大核心景区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游和红色游,着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高铁、航空时代机遇,全方位开展景区大提质行动,加快创建一批国家星级特别是5A级景区,全面提高旅游供给质量,加快实现更高层次“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以合作发展为基石,加强与张家界、贵州铜仁、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周边地区的旅游深度合作,大力引进一批品牌响、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旅行社、酒店、旅游运输等骨干旅游企业,不断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在提质园区产业上迈出新步伐。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对接省创新创业“135”升级工程,建好国家高新区、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白酒、高性能复合材料、锂电池、文旅商品加工、电子信息及5G运用、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锰锌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链,让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舞台、创新创业的沃土。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接省“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部署,依托“三带”和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优势,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用,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产业带,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加强商贸物流区建设,对接空港、高铁站、高速公路连接线、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连片湘西高新区、吉首高铁新城、乾州新区建好州府商业核心区,依托交通区位、产业基础打造7个特色凸显的县域城市商圈、物流配送中心、边贸商业中心,加快30个重点集镇农贸交易商圈、电商和冷链物流枢纽建设,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在加快全方位开放上打开新局面。主动融入发展大格局,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高速、高铁、航空、水运立体网络大交通为依托,加快建设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公路口岸、铁路口岸、水运口岸、航空口岸等开放平台,大力实施东进、西联、北上、南出、周边对接“五大开放行动”,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中西结合部开放桥头堡和武陵山区开放新高地。开展精准大招商,围绕本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突出招大引强,聚焦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存量招商提能,争取更多世界500强、国内(产业)百强、知名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落户湘西,积极引进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力争在人才、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引进上实现新突破。优化开放大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更加开放包容、优质高效、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修缮,一方面,以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土司文化、蚩尤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圈的保护,让有形的民族文化留得住、活态的民族文化传下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遗址和纪念馆为核心、以各县市博物馆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强化文化资源挖掘开发,把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景区建设中去,加快土家族苗族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建设,特别是把龙山茨岩塘、永顺塔卧、花垣十八洞等红色小镇小村打造成民族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增长轴,让分布在湘西州城乡的文化资源激活起来。加强文化资源推介传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湘西文化价值理念,展示湘西文化独特魅力,特别是把红色历史转化为课程,把革命史料转化为教材,认真讲好“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精彩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学史感恩、知史奋进。
(作者系中共湘西自治州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