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少云
党的对外工作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江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参与党的对外工作实践,为推动党的对外工作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国发展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江苏参与党的对外工作任务更艰巨、使命更光荣,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的实践历程,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中央对外工作大局和地方改革发展,奋力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江苏实践新局面。
一、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辉煌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江苏是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早期一直由上海地方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共江浙区)管理,1927年正式成立中共江苏省委。由于地处南京国民政府政权中心地域,从1927年到1949年,中共江苏省委几经破坏和重建,这一时期党的对外工作主要是在促成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支持、调停国共战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949年以后,江苏参与党的对外工作历经了摸索期、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实现了对外工作的交往主体从地方党政领导到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的立体化转变,交往领域从政治领域到多个领域的全方位转变,交往层次从政党主导到政党引领的多层次转变,呈现出积极承接外交任务、有力对接对外工作、主动融入外交布局的发展特征,并逐步摸索出一条服务中央外事工作大局、促进江苏改革发展的对外工作之路。
1949—1978年,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摸索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江苏紧紧围绕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积极承接党和国家外交任务、探寻民间友好交往渠道、探索建立党领导下的外事组织架构,为形成地方参与党的对外工作模式先行探路。
探索建立党领导下的外事架构,夯实组织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全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江苏率先在南京、苏州、无锡设立外事机构。1953年,江苏成立省人民政府交际处。1958年,江苏成立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办公室,与交际处合署办公。1975年,江苏成立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前身,下设秘书处、政治处、涉外处、对外宣传处、旅游处、外事服务处等六个处室,在当时的外事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贯彻中央对外战略部署,积极承接外交任务。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党的对外工作重心多次调整,经历了从“一边倒”到“反帝、反修”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转变。这一期间江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对外工作总体部署,及时调整承接外交任务的工作重心,接待来自苏联、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马耳他、朝鲜等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联邦德国、新西兰等第二世界国家的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周恩来、陈毅、董必武、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1960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1961年)、阿富汗国王查希尔·沙阿(1964年)、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1965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1975年)等重要党宾国宾来江苏友好访问。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探路民间友好交往。江苏着力开拓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阵营发展中国家的民间交往,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十分活跃。江苏还积极探索与日本、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间交往渠道,早期到访江苏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宾中日本占到三分之二。1971年基辛格访华后,美国与中国的民间交流逐渐密切,江苏先后接待了杨振宁、吴健雄、袁家骝、林家翘、范章云等多位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这种“以民促官”的对外交往方式,为实现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江苏贡献。
1978—2012年,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发展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江苏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工作进入蓬勃发展期,参与党的对外工作模式逐步成熟,在政党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等领域持续发力,交往对象不断增加、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涵日益丰富、外事工作体系逐步建立,有力对接中央对外工作部署,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
党的对外工作能力稳步提升,外事体制机制更加完善。1980年1月1日,江苏成立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其后几经更名和机构调整,2007年更名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外办”),并沿用至今。1981年2月17日,中共江苏省委外事工作領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省外办,随后江苏下辖的13个市也分别成立了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1993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外事委员会成立,江苏成为全国第一家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专门设立外事委员会的省份。
党的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双向联系更加紧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苏对外开放的力度显著增强,世界各国和地区,尤其是日本、美国、西欧国家党政领导“走进”江苏访问人数大幅增加,仅1979年至1990年南京接待外宾人数就达到前30年的1.4倍。法国总统密特朗、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均到访江苏。随着国务院向江苏授予一定的外事出国审批权,江苏党政领导开始“走出”国门,以政府间交往推动双向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1992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苏州,次年江苏省代表团回访新加坡,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成为中外合作园区的成功典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的对外交往平台日益丰富,高层交往更加务实。按照“高层推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对外开放模式,江苏积极搭建与世界各国政党政府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省领导出访构筑双(多)边对话机制,举办“江苏—俄罗斯经贸推进会”“江苏—北美高教合作论坛”“江苏—欧盟经贸合作论坛”等交流平台,建立孔子学院、海外培训基地和中外合作机构等合作项目,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走深走实。
民间交流日趋活跃,传播江苏声音更加有力。江苏民间交往始终坚持“官民并举、以民促官”的方针,充分利用党委领导下的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友协”)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资源优势,开展对外合作和文化交流,与全球有较大影响、有一定实力的友好组织、友好社团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培养出200多位“全天候式”国际友人,有效推动江苏文化对外传播。2008年,省友协将首次设立的江苏省“人民友好使者”称号授予奥地利奥中友协常务副会长格尔特·卡明斯基等四位知名国际友人,以表彰他们对江苏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深化期”。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有力指引下,江苏更加主动融入党的对外工作布局,不断完善参与党的对外工作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往新格局,为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筑全球政党伙伴网络贡献了江苏智慧和力量。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构建和逐步完善外事“大协同”工作格局。江苏积极推进地方外事体制机制改革,2018年将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全省13个设区市、67个县(市)区党委设立外事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建立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将成员单位扩增至12家省级部门和单位,全省各地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外事“大协同”工作格局逐步完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江苏外事战线作为全国唯一牵头入境口岸转运工作的外事系统,会同公安、交通、卫健等多个单位,实现精准防控,做到接转工作“零事故”、工作人员“零感染”,全省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外交部的充分肯定。
围绕党的对外工作重心,主动承办和积极参与国家外交任务。江苏主动配合中央外交战略部署,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好党的对外工作。2014年在南京承办青年奥运会期间,江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的重要指示精神,圆满完成青年奥运会各项外事任务。在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邀请23位驻华使节及12家外国主流媒体来苏参加活动,积极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日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2017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下简称“中联部”)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故事:江苏省委的实践——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专题宣介会,对外宣介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在江苏的贯彻落实情况,展示江苏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生动实践中的突出成效和经验做法。2019年,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率团访问韩国和日本,宣传我国主张、增进合作共识,拓展与两国创新合作和友好交流新空间,成功签署一系列经贸合作项目,有力配合了中央对外工作大局。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谋划和努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江苏利用“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加强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印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和柬埔寨西港特区项目被列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承办“丝路之友”对话会,举办博鳌论坛“一带一路”江苏专场推介会、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丝路青年行”、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江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地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见证其签约、启动、运营和推动实施,并在2017年6月8日举行的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指示要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着力推动友好城市交往,主动打造和持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江苏以世界经济强州、资源大省、重点新兴区域为交往对象,优化友好城市布局和双(多)边合作机制,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网络。目前江苏友好城市总数达349对,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省级友好城市37对,友好交流城市430多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签5对友好城市。江苏先后荣获外交部“服务国内发展突出贡献奖”、全国友协“城市国际化推动奖”及国际友好城市工作最高荣誉的“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等殊荣。江苏首例对外补偿贸易合作、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首家外国独资企业均来自友好城市,首次在外国举办的大型贸易展会、投资说明会也在友好城市,友好城市已成为江苏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和桥梁。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创新和不断优化涉外管理服务。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因公出国(境)“不见面审批”,为中国矿业大学等八所高校和汇鸿集团争取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发挥省境外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暨“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协调小组作用,加快建设海外商会、海外应急管理团队、咨询团队、法律服务中心等“四支队伍”。2019年全省因公出国(境)人数达到34226人次,是1979年的164.5倍。
注重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主动把握和积极引导涉外舆情方向。江苏注重加强涉外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严格规范外国记者来苏采访的审核审批,加强对境外媒体在苏采访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和重点项目的管理,在“两会”“亚青赛”“青奥会”等重大活动中,做好美联社、法新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众多境外知名媒体的接待工作,加大宣传推介江苏的力度。认真落实中联部工作部署,积极承接重要党宾国宾参访、培训工作,并结合江苏实践,精心设计“六条高质量发展参访路线”,展示江苏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多元包容的形象。
二、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经验启示
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党中央坚強领导密不可分。百年来江苏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创新理论为指引,突出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促进地方改革发展这个主题,发挥好地区特色优势,着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党的对外工作实践探索之路,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理论指引。地方参与党的对外工作要以坚实的理论为指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是党的对外工作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江苏参与党对外工作的探索史,实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指导地方工作的实践史。在这个过程中,江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把握国际时势、国家外交大势和江苏发展形势,推动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中攻坚克难、走深走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江苏紧紧围绕党的对外工作布局,不断强化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践行“外事为民”的理念,全面推进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合作,努力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取得一系列对外工作的新成效、新突破,开创了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新局面。
坚持把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促进地方改革发展作为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目标定位。地方参与党的对外工作要把准主题主线。长期以来,江苏始终把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作为参与党的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不同时期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和对外关系变化不断调整工作重心,在配合中央对外工作、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参与国际事务等领域,实现了从积极承接外交任务、有力对接对外工作到主动融入对外工作布局的转变,有力地服务了中央对外工作大局。江苏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参与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工作,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以党的对外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工作需要、促进江苏改革发展,以江苏改革发展夯实党的对外工作之基。
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推进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根本力量。地方参与党的对外工作要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大优势。一直以来,江苏注重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优势,利用党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围绕着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人文沟通、治理经验等多方面议题,拓宽政府间交往、友好城市间交往、民间交往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发展共识,构筑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注重发挥党管外事制度优势,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外事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统筹谋划、运筹重大涉外问题,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委员会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外事“大协同”工作格局,确保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坚持把立足特色优势作为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重要抓手。地方参与党的对外工作要立足地方优勢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激发工作活力。一是利用省内众多历史文化遗迹的优势,积极承接外事任务。2019年接待老挝人民革命党代表团和高级干部考察团赴苏州园林、周庄古镇、徐州汉墓等名胜古迹参观考察,促进彼此文化认同。二是注重发挥苏州工业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接待斯里兰卡统一国民党干部考察团参观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三是注重利用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优势,促进政党间情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2021年,江苏省外办与越南驻上海总领事馆在雨花烈士陵园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感悟老一辈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四是注重利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委党校等优质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交流合作。2017年以来,江苏省委党校受中联部委托对马来西亚巫统干部考察团、越南司局级党政干部考察团、欧洲左翼联盟考察团等多个团体开展涉外培训,积极承接好外国政党干部培训任务。
坚持把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局作为党的对外工作在江苏实践的重要支撑。地方参与党的对外工作要统筹协调人大、政协、地方、人民团体等力量,稳步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工作格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多个领域同外国政党、国际组织和外国地方政府等各层级交往对象加强交流合作,通过高层互访、政治交流、文化沟通、经贸合作、理论研讨、民意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化双(多)边关系,逐步形成省委领导下的全方位交往格局。在政党外交领域,积极参加中央高层出访、主动对接中央外事任务、努力宣介党的创新理论,服务中央对外工作大局;在公共外交领域,积极承接外国政党干部培训及外国智库、基金会的交流研讨活动,推动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交流活动;在民间外交领域,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友协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资源优势,创设文化交流项目,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对外交往渠道,逐步形成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有效配合的对外工作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