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纷争才能凝心聚力

2021-10-12 01:04吴小乔
月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刘秀匈奴底线

吴小乔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要干事创业,就不能四分五裂。那么,如何化解纷争、调和矛盾呢?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君主,多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很值得今人借鉴。

刘秀刚称帝时,部下还在四处征战扫除割据势力。当时,刘秀有个爱将叫贾复,贾复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其时纷乱之际,军人犯法大多能相互包涵,但颍川太守寇恂却把贾复的这个部将逮捕入狱,并绑到街市斩首。寇恂秉公执法,严肃了法纪,却把贾复得罪了。

贾复对此怀恨在心,班师回朝经过颍川时,对身边左右说,我和寇恂并列将帅,却被他欺侮,今天见到寇恂,我要亲手给他一剑。这话很快传到寇恂耳中,寇恂决定效法蔺相如,回避贾复,以免正面冲突。寇恂之胸襟度量,确非贾复能比。当然贾复亦非小人,他一生征战,身先士卒,勇猛异常,从未打过败仗。将才性格,必然有其血性刚直的一面,寇恂知其特性,避其锋芒,是为上策。寇恂不与贾复相见,但下令所属各县以美食美酒招待贾复军队。礼数做足之后,寇恂便声称身体有恙返回了城内。贾复听说寇恂回去了,便要去追,无奈将领们都喝醉了,只好过境而去。寇恂当然也不会闷声受委屈,随后就派谷崇把情况报告了刘秀。

不久,寇恂到京城洛阳拜见刘秀,恰好当时贾复也在。贾复听说寇恂来了,便起身回避。此时的刘秀早已知道两人近期不睦,便按住贾复道:“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在刘秀的调解下,两人前嫌尽释,结为好友而去。

刘秀在调和矛盾中,首先就把话说得清楚明白,你们二人都是我的爱将,现在打天下还得靠你们各自尽力,决不能私自斗狠,有什么矛盾一起解决,有什么牢骚一起发泄,就是不能藏在心里记恨。可以说,态度明确,底线清晰,这就给贾复与寇恂发出了不容置疑的信号:你们俩只能各自接受,自我消化。在这个意义上,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刘秀成了两人的最大公约数,矛盾就很容易化解了。

在调和矛盾中,同样直接亮出底线的还有刘备。

最初刘、关、张可谓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在一块,兄弟情谊如同铁三角。没想到,来了个诸葛亮,把这个铁三角的关系撬开了。

关、张二人见刘备与诸葛亮日益亲密,很不高兴,难免闲言碎语满腹牢骚,刘备见此情形,便迅速亮出底线:“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前一句话闻名于世,但后一句话却被人遗忘,这句说白了就是,你们俩别再说了!底线则是前一句话:我离不开他,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注定离不开水。如此清晰的底线,让关、张一下子就读懂了:不能与诸葛亮生事,而且必须友善待之。也正是刘备的鲜明态度,确立了四人之间的关系位次,而关、张也认可了这种名分位次的重新排序。

同是正直之士,也难免因政见不同产生矛盾,如何化解,也很见居上位者的智慧。东汉时期的汉章帝刘炟就很睿智地解决了一起臣子之间的集体分歧。

公元85年,归附汉朝的南匈奴挑战北匈奴,南匈奴得胜并抢掠而归。但当时的情形是,北匈奴因无法自立,无奈之下也已同汉朝和解。这时三方关系就变得比较复杂,处理起来很棘手。其时武威太守孟云上书说,北匈奴以为汉朝欺骗了它,甚至怀疑汉朝与南匈奴一起对付它,所以打算进犯汉之疆土。孟云建议朝廷督促南匈奴返还俘虏及牲畜,以安抚北匈奴。

于是,汉章帝下令群臣会商,是否采纳孟云的建议,没想到大臣们争论得异常激烈。一开始,以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司徒桓虞为代表的多数人都认为夷狄谲诈,得寸进尺,所以不应顺着北匈奴;太仆袁安则认为应当对北匈奴守信,让南匈奴归还所掳人畜。桓虞听后觉得有理,就站到了袁安这边。也许这种“背叛”让郑弘很生气,他怒斥桓虞说:“你们这些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面对郑弘的叱责,桓虞毫不相让,也大声呵斥郑弘,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等全都不知所措。商议进行不下去了,大大伤了和气,司隶校尉便上书弹劾郑弘、袁安等人,而他们也都交上印信绶带谢罪。

面对这种情况,汉章帝当了一回高明的和事佬。他下诏说:“众臣议事反复讨论,久而不决,意见各不相同,这本来就很正常嘛,决定大事本来就需要集思广益,制定政策更应当由众人商定。大家忠诚、正直而和睦,才是合乎朝廷之礼的样子。相反,都缄默不语压抑情志,绝不是朝廷之福。你们有什么过失要谢罪呢?请各自戴上官帽,穿上鞋,该干什么 干什么去。”这一番话很能见出刘炟看待问题的方法。

这一番教训很有道理,这是着眼于江山社稷的立论,确实见高度,众人当然服气。

争吵双方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但导致争吵的问题怎么办?刘炟自有办法,决定以双倍价格赎买南匈奴抢得的俘虏和牲畜,然后全部归还给北匈奴;同时认为,南匈奴曾杀敌擒虏,也是立了功的,应当论功行赏,一如惯例。这一手,更见功力,让南北匈奴都很服气。

以上这些矛盾也许还好解决,但有时候,下属之间有矛盾,既不是因为立场有别,也不是因为政见不同,而是个人私仇导致的。这时,恐怕要别寻他法。

公元208年,孫权率军攻打刘表的部将黄祖。当时,孙权的部下凌操去追黄祖,却被黄祖的手下甘宁射死。原来,甘宁最初投靠的是刘表,后来看刘表不能成事,打算往东投靠孙权,但因黄祖守夏口不能过去,只好在黄祖帐中待了3年,而黄祖却视之为平庸之辈未曾重用。甘宁这次为黄祖卖力,却为自己日后留下不少麻烦。

及至甘宁投靠了孙权,凌操的儿子凌统当然还记着杀父之仇,就经常想方设法要杀死甘宁。孙权知道后,认为部下这么斗下去不行,便命令凌统不许再报复甘宁。不过,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孙权清楚这种仇恨光靠命令是解不开的。于是,他决定把两人调开,让时间和距离去抚平仇恨。他让甘宁领兵到别的地方驻守,时间一久,仇人不相见,凌统的恨意也就渐渐消退了。

历史启示我们,面对部属之间的纷争,居上位者既要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又要善于解决问题,摸清实情,有针对性地化解纷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大大咧咧和稀泥。唯其如此,才能把个性分明、观点常左的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在一起。

(选自《学习时报》2021年8月9日)

猜你喜欢
刘秀匈奴底线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真相与底线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底线①
义退匈奴兵
刘秀苦寻同窗
飞将军抗匈奴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