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乱局之思:教材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1-10-12 00:15冯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香港教材

冯晞

摘 要 以教材为切入点,分析近年来香港乱局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比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现状,提出香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着力点。同时从年轻一代的国民教育出发,探讨内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案。

关键词 香港;教材;国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2-0055-02

Thinking about Chaos in Hong Kong: Importance of Textbooks in National Education//FENG Xi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xtboo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rea-sons behind the chaos in Hong Kong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compare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points for Hong Kong to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in education field. At thesame time, starting from the n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pla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Key words Hong Kong; textbook; n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历史证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对旧有教育体系进行彻底变革,1956年秋,全国中小学生即用上第一套人教版统编教科书[1]。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如此重视教科书的统一编写,足可见教材之于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当下的中国香港,殖民教育的影响迟迟不能消除,教科书良莠不齐,教育界乱象丛生,这一切都为香港社会之乱埋下了祸根。从“占中”事件到“修例风波”,香港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出现的身份认同危机、历史认知危机、制度认识危机,便是“毒教材”危害的现实体现。

回归以来,香港受殖民统治时期的制度、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一些新一代香港人的国家、民族意识更加淡漠。而一些带有强烈政治倾向的教材则刻意将“香港人”和“中国人”割裂开来,要求学生站队,并以课堂讨论、教师批改等形式进行洗脑式教育。这一套做法的后果可以从台湾地区的“去中国化”教育中窥见一二。李登辉“执政”后,20年的“去中国化”教育,已经使台湾年轻一代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的比例大大上升[2]。而当下之香港,面临相似的风险。孩子是可塑的,也是无辜的,从来没有什么“天然独”,国民教育缺失才是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香港人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而此后却持续走低,究其原因,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缺位难辞其咎。

香港教材素来以多样性著称,海内外众多出版社竞相争夺香港教科书市场[3]。通识教育实施十年来,各种有外国背景的出版社编写的教科书占据市场,“歪屁股”成为一些通识教材的通病。通识教育本以自由、博雅为义,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却因无专职教师、无统一教材、无教学规范而成为“黄师”夹带私货、荼毒学生的主阵地。通识教材不送审,部分教材得以大肆丑化內地发展现状,报忧不报喜[4];曲解内地政治制度,吹捧英美“民主”;甚至为英国殖民历史洗白,将鸦片战争的起因归结为“英国帮中国禁烟”[5]。各种荒诞的虚假的“历史”正影响香港年轻人的认知,香港部分通识教材俨然成为西方国家对香港乃至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入侵的工具。

一国两制,“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这一先后关系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天经地义,在香港部分“毒教材”中则成为“争议”问题,中央对港实施全面管治权被描述成“中央政府介入香港事务”[6],港警维持社会秩序则被诬为“黑警暴力执法”。部分教材在“社会政治事务的参与方式”中更是大肆鼓吹游行示威、静坐绝食、罢工罢课、公民抗命等“非制度化途径”,俨然成为街头政治的操作指南。在类似教材的洗脑下,大批青年学生仇视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曲解“一国两制”内涵,进而在幕后黑手的操纵下参与街头暴力,香港的乱局也就不难解释。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以来,街头暴力事件大幅减少,香港社会重回正轨,反中乱港行为得到应有的惩治。然而,表面的平静下,社会撕裂的创伤仍需要时间来弥合,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香港教育病了,而且病了很久,其病灶,在于教材、教师、教协。

放眼内地,孩童在接受教育之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便是课程表上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期之初发放教材时,教科书上精美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总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而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公德则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中学,不论文科理科,学生都需要系统地学习历史、地理、政治课程。中学教材注重具体、客观地展现我国乃至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用科学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直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程,更加深入全面地塑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力求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建设者。这些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经过长期的积淀,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内容相对稳定而不失前瞻性,能与学生过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好地衔接,也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再看与香港同为特别行政区的澳门,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特区政府委托人教社编写的历史、地理等教科书,同时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7]。同一本教科书,激发了澳门与内地年轻人的共鸣,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近期的风波中,反中乱港活动并没有蔓延到隔海相望的澳门,澳门民众也普遍反对香港的街头政治。可以说,爱国爱澳的思想已经深植于澳门年轻一代心中。

一本好教材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家国情怀,可以助力一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反观香港的部分教科书,内容频频受到政治操弄,煽动仇恨与对立,一边倒地宣扬西方价值观念,淡化民族意识,抹黑内地制度。被这样的教科书毒害的年轻一代成为街头暴力的参与者,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香港要实现教育界的拨乱反正,教材审查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

用好教材,准确传达教材理念,责任在教师。当下的香港,课堂政治化严重,“黄师”大行其道。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成百上千名爱国爱港的学生,一名散播仇恨和暴力的教师则会教唆产生大量的暴徒。如何培养一支适应“一国两制”的教师队伍,如何从教师入手进行去殖民化改革,是香港教育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有自己的政见无可厚非,但课堂不应成为散播仇恨的平台,学生不应成为教师表达错误认知的工具。香港校园变为暴徒的乐园,甚至沦为生产暴力的“兵工厂”,部分教师难辞其咎。

“黄师”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背后的教协是重要靠山。香港教协以香港教育界最大工会为名,行反中乱港政治团体之实。一方面,教协自编自审“毒教材”,频频发声反对特区政府教育改革,助长“港独”活动;另一方面,教协为暴徒和“黄师”撑腰,煽动教育界罢工,破坏教学秩序。可以说,教协是香港教育界的毒瘤,是“毒教材”“毒师”的大本营,只有清理这一病灶,大刀阔斧改革,爱国爱港教育才能扫除阻力,顺利推进。

香港教育的痼疾要予以根治,须从一套重新编写的教材入手。香港回归以来,国民教育和德育课程本应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长期被认为是“政治洗脑”而予以搁置。然而,纵览全球,不难发现很多国家的教材中都有相关内容。国民教育旨在培养公民共同的文化底色和价值追求,而香港社会的多元文化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如果只强调“异”而忽视“同”,香港社会便失去其灵魂。

另外,港英时期的殖民教育刻意割裂香港和中国的联系,这一“特色”被现有的部分香港教科书所继承,将香港史剥离出中国史,用“本土意识”觉醒取代爱国主义教育,是“毒教材”的惯用手段。香港街头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中年轻人频频打出英国旗、美国旗的怪诞景象,其深层原因大抵在此。如果说香港人对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的不了解可以通过增进沟通来解决,“毒教材”人为造成的无知和偏见则根深蒂固。“毒教材”已经毒害整整一代香港年轻人,其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消除,其给香港社会造成的巨大撕裂短期内也难以弥合。在香港,国民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已经刻不容缓,对教材的编写和审定也应出重拳加以规范。如有必要,特区政府还应积极引进内地教材,填补本地市场上国民教育教材的缺失。

香港教育界的乱象对内地也具有启发意义。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传统使得学校侧重文化课教育而忽视德育,思想政治类课程长期归于“副课”门类。而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保守,教师教学特色受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香港的教训表明:国民教育非但不能缺失,反而应当加强。若要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严格教材内容审核基础上充分的市场竞争不失为一种对策,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的教材可以在與学生、教师的良性互动和与其他同科目教材的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倡导基于教材的个性化表达,培养有底线、有思想、有能力的教师,既不可像部分香港“黄师”那样将个人政见带入课堂,宣扬仇恨与对立,也不可照本宣科,囿于书本之中。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大计。唯有牢牢把握教育战场的主动权,坚守课本、课堂阵地,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中华民族方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吴小鸥,石鸥.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教科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0):9-14.

[2]何锋,黄世栋.台湾“去中国化”之文化类属变因分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57-61.

[3]李家驹.回眸为前行:香港教科书出版六十年[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4):12-21.

[4]汪灵犀.教材”排毒”香港教育拨乱反正重要一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8-25(4).

[5]凯雷.香港教育要”二次回归”正本清源[N].文汇报,2020-12-12(A10).

[6]樊未晨.香港问题的教材“病根”[EB/OL].(2019-08-26)[2021-05-10].http://news.cyol.com/yuanchuang/2019-08/26/content_18128022.htm.

[7]新澳门故事 爱国种子种心中[EB/OL].(2019-12-17)[2021-05-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182693509357715&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香港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