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灾害调查统计与分析

2021-10-12 08:24刘伟
采矿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总数滑坡灾害

刘伟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输油气分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60)

0 引言

地质灾害指受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且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灾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给财产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损失[1-2]。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地质地理环境多变,山区覆盖占主体,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3]。地质灾害长期为我国自然灾害主体之一,应急管理部公布的 2019年十大自然灾害里,贵州“7·23”山体滑坡灾害、四川“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长宁 6.0级地震及山西“3·15”滑坡灾害4项均为地质灾害[4]。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现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关键[5]。

1 地质灾害事故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1 地质灾害事故概况

地质灾害是地区表层在人类活动及地质作用下发生的自然现象[1],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和地裂缝等灾害形式为主要表现形式。滑坡在我国地质灾害中所占比例最高,是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别。

滑坡、崩塌往往相伴而生,两者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大气降雨和地震等,人为因素以坡脚开挖和植被破坏等工程活动为主[3]。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多以暴雨为主[3]。日降雨量大于200 mm的特大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地面塌陷指地表的下沉或陷落现象,尤以城市地面塌陷危害最甚。引发城市道路地面塌陷的原因有自然地质类与人文建设性破坏类,前者包括土洞塌陷、溶洞塌陷,后者多指采空区塌陷、城市地下设施工程质量欠佳[6]。

1.2 地质灾害事故统计现状

西方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研究始于1960年代,并在相应法规中对地质灾害评估、调查、救助等环节做了相应规定[2,7]。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UNISDR)和灾害传染病学研究中心(CRED)联合研发了全球自然灾害数据库,对 1900年以来的重大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编录和统计分析[8]。1992年,国际地科联环境规划地质科学委员会成立了地质指标工作组,将滑坡灾害列入监测和评价环境状况的27种指标[9],从1994年开始,部分拉丁美洲国家联合编制拉丁美地区自然灾害详细目录,研究地震、地质、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空变化规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10]。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灾害与脆弱研究所(HVRI)研发建设了地震、滑坡等18种灾害在内的美国灾害与损失数据库(SHELDU)[8]。

我国地质灾害统计制度建立较晚[8],较大规模地质灾害调查从 1980年代开始,围绕特定区域开展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地质灾害图编制等工作,199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质灾害调查进入大规模时期,主要围绕区域水工环和能源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地质灾害统计勘查工作不断扩大比例尺、细化统计范围,取得了较大的成果[11]。如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陆续部署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明确了我国地质灾害规模、诱发因素、发育分布等基本情况[3]。

1.3 研究方法及目的

以2012年—2018年我国地质灾害统计结果为依据和研究对象,从事故发生的类型、时间、伤亡人数、地域等多方面,结合近些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投入资金进行分析,通过绘制包括柱状图、饼状图在内的各类统计图,从各个角度对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直观的数据结论以及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2 2012年—2018年地质灾害统计分析

2.1 全国地质灾害总体分析

查找2012年—2018年我国地质灾害统计数据,计算各阶段各个指标的变化率,结合历年的事故数及死亡人数,得出历年事故数及变化率图(见图1)、历年死亡人数及变化率图(见图2),并对其进行分析,寻求全国地质灾害总体的趋势与特点,得出其原因与对策建议。

由图1可知,2012年—2018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在曲折中持续下降,其中 2013年、2016年发生总数相较往年有所上升,增长率分别为4.7%、31.6%。2017年、2018年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变化率分别为-31.6%、-60.1%。

图1 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总数及变化率

由图2可知,2012年—2018年间,地质灾害共导致 2157人死亡,死亡人数无明显增降趋势。2013年、2016年地质灾害发生总数涨幅最大,造成的死亡人数也为历年之最,死亡人数增长率分别为64.5%、60.2%。2018年相对2017年,死亡人数有明显减少,变化率为-68.1%。

图2 历年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及变化率

(1)分析。总体而言,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在曲折中呈现下降趋势,地质灾害总数和死亡人数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关,但死亡人数每两年的增减幅度很大,死亡人数为 200~400人,即在总体转好的大趋势下,死亡人数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建议。构建、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保障服务平台,在地质灾害发生同时,及时、有效控制死亡人数总数;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构建、完善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掘数据信息背后规律,做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构建、完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防工作。

2.2 按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发生比例占前4的分别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根据在国家统计局所查得的统计数据,得出事故类型统计图,计算得出事故类型事故数占比图、分析各事故类型的特点,得出其原因与对策建议。

2012年—2018年,滑坡发生总数占比71%,达到50 110处。崩塌发生总数占比为19%,为13 289处。泥石流、地面塌陷占比均不到10%,总数均不到5000,如图3、图4所示。

图3 各类型地质灾害统计

图4 各类型地质灾害占比

(1)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直观看出,2012年—2018年滑坡灾害占地质灾害的78%,1999年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290个区域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结果中,滑坡灾害占地质灾害的51%[3]。

(2)建议。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为方针,实现综合防治、彻底治理;在滑坡隐患点治理过程中,合理划分治理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加固岩体,做到减少、避免滑坡灾害的出现;滑坡多发地区加强日常管理,在滑坡体及保护区内,应严禁挖掘、采石和取土等工作,在滑坡体区内,禁止砍伐和放牧,避免地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大量种植植被,定期观测滑坡体,做好预警、预报等管理工作[12]。

2.3 各省市事故统计分析

将2012年—2018年地质灾害数据按省份分类,通过在国家统计局官网查找2013年—2019年统计年鉴,计算、统计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总数及各类灾害总体情况。

现有数据显示,2012年—2018年以来,31个省市发生过地质灾害。发生总量最大的为湖南省,达到20 854处,总量最少的为上海市,共计3处。发生总数达到1000处以上的省市共14个,湖南、四川两个省份发生总数达到5000,见表1。

表1 各省市地质灾害总体情况统计

选取地质灾害发生总数超过 1000的 14个省市,统计、计算2012年—2018年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绘制柱状图和饼状图,分析各省地质灾害事故总体的特点,得出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湖南省发生总数最多,为20 854处,占比达32%,陕西省发生总数在14个省市里相对最少,为1250处,占比约2%。如图5、图6所示。

图5 各省市地质灾害总数过千统计

图6 地质灾害总数过千各省市占比

(1)分析。自然因素方面,湖南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变化比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13-14],地质灾害高度、中度易发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7.6%。人为因素方面,湖南省人口密度大,工程活动频繁,基层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淡薄。湖南省农村地区依山、邻水、靠路建房的现象非常普遍,数据显示,近年湖南省切坡建房造成的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占因地质灾害死亡总人数的 70%以上,严重时达到90%[15]。

(2)建议。着力防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统计、解决矿山历史遗留问题众多,排除采空地面塌陷、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加大防灾投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3 结论

(1)我国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但我国的地质灾害统计制度建立较晚,自 1980年代起逐步建立细化到各易发省市的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库。

(2)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总数在曲折中呈下降趋势,但造成的死亡人数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年死亡人数200~400人。

(3)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要表现形式,湖南省、四川省为地质灾害多发省份。

(4)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各省市县为基本单位,加大防灾减灾投入,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控平台和应急管理中心,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控及应急管理工作。

(5)地质灾害数据统计工作任重道远,有关部门应做好隐患点的排查登记工作,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为方针,实现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总数滑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案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