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近几年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研究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转换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有无限潜力等待进一步发掘。因此,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关于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教学实践 有机融合 思维拓展
“非连续性文本”对于不少教育工作者来说,听起来像是一个新词汇,但它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之中。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比较,具有更为直观的优点,它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注重体验性阅读,更加强调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从全方面感知、体验世界。它是一个让学生通过文本去想象并进行创造、建造、再解释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冀中的地道战》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奇特之处,通过分析,感悟地道设计周密、功能齐全、易守难攻、通讯巧妙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的智慧。那么,如何在这样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融入非连续文本教学呢?笔者抓住“奇”这一特点,进行了层层推进的处理,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以有效的方法叩击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拓展思维。
一、巧用图片、视频片段“论奇”
于永正老师说过:“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抗日战争毕竟距离现在太遥远了,单凭课本中的文字,学生的想象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很难真正体会到地道设计的精巧。基于此,笔者改变了以往细致的阅读分析教学,而是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图片和视频赏析等形式,探讨地道“出口、防御”之奇。
【教学案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5~7自然段,选择描写地道“出口、防御、通讯”部分中最感兴趣的文字读一读,用横线画出你认为“奇”的词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出口很奇,出口的设置非常隐蔽而且安全,口外堆满荆棘,还设置陷坑,让敌人难以找到且进入地道。
师:地道的出口不但隐蔽安全,还常常开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呢!你猜猜出口可能开在哪?
生:牲口棚。
生:他们每天睡的炕下。
......
(出示图片:橱柜出口、水井出口、磨盘出口、牲口棚出口等)
过渡:口外的情况我们了解了,谁来聊聊口内的情况?
生:(抓关键字)出口不远的地方——警戒,岔道——迷惑洞,死道——地雷,活道——孑口 。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地道里层层设计,关关把守,这样的地道易守难攻,面对如此坚固的地道,敌人是如何来破坏的?
生:火攻、水攻、毒气攻。
师:那冀中人民是怎么对付狡猾敌人的进攻?
生: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介绍,来看看冀中人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播放地道防御解说视频)
生:敌人还用挖毁地道来破坏,可是没有得逞。
师:冀中人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狡猾的敌人一次次“围剿”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了。
【反思】
与单纯的文字阅读相比,结合本课的文字内容,搜集所相对应的图像、视频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和独特魅力。有力的图片、形象的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能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官刺激,在传递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生动而形象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图像化的印象,不仅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更有助于避免“非连续性阅读”引起的跳跃逻辑,这样,“冀中的地道”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静态的、死板的,而是鲜活的、丰满的。
二、巧用思维导图“画奇”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简明特点,更能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多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的创作,能使学生对课文细读深思,深入感受,对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也留下了明晰的印象。这样的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我们将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将地道战的奇特展示出来,可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四人小组合作,用贴一贴、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描绘冀中的地道战,做好上台交流的准备。
(学生合作探究,并完成作品)
整节课的板书也巧妙地设计成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借助思维导图将文本信息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文脉,而且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需要教给学生的一项重要阅读策略。
【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语言文字,用贴一贴、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地道简图,同时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理解、小组合作创作,将文字的“意”与“形”通过创意转化而产生了“图文互语”的独特效应,减轻纯文字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从而获得学生的青睐,使学生对冀中地道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丰富。在小组汇报环节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对所学内容进行二次内化,更是对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一次提升。将非连续性文本融入在教学的突破点,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文章的重组,激发学生整理材料、寻找重点的潜力,从而提高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三、巧用表格“探奇”
教师的教学不应該只局限在课本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以学习单的形式拓展了“破袭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的资料阅读,将非连续性文本融合于教学提升点,不仅回顾本课主题,而且升华了情感,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对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且埋下了爱国种子。
【教学案例】
师: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史上,这样的奇迹还有许多。请同学们先拿出学习单,在众多材料中截取关键信息,在表格里填上关键词。
战役名称 地点 作战方式 作战成果
师:你从所填的表格中,读出了什么?
生:虽然我们当时的设备都很简陋,但是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斗争方式,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
师:(小结)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劳动人民自发武装,靠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赢得了一场又一场保卫国家的正义之战。
【反思】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延伸,也给予了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平台与契机,将连续性文本与非续性文本教学有机融合,使两者之间有了更多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知识、提升情感。这样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阅读以及学习能力为基础设计的,贴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有利于他们内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有所感、有所悟,进而把学习变成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形成能力,影响深远。
四、创作非连续性作品“传奇”
课后延伸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让学生从语文课堂走向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教师如果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能够布置以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背景的作业,更能推动学生进一步联系教材,从小语文课堂走向大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且能够不断提高获取、理解、思考和判断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案例】
作业布置:
1.结合课内外资料,独立完成一幅《冀中的地道战》的思维导图。
2.跟爸爸妈妈一起欣赏电影《地道战》。
【反思】
在《冀中的地道战》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了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后,得出了一些思考:在进行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将非连续性文本融入其中,这样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补充阅读,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在了解文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中的核心要义提炼出来,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且进行知识内化。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会出现思维跳跃以及思维跟不上的情况,这时也需要连续性文本作为补充,帮助学生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整体内容,更快地将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以及提炼能力全部培养出来。综上所述,这样的教学设计安排,能架构起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连接桥梁,使得二者相互借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这两类文本的能力,提高其语文阅读综合素养。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送给全国教师一句话:“大鸟的责任是帮助小鸟学会运用自己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是的,课堂要还学于生,构建生本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在充分把握课堂节奏的情况下,让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非连续性文本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元教学让课堂更有灵活性,能够更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大胆地去追,勇敢去飞,从而使他们的认知由肤浅到深刻,积累由贫乏到丰富,这将是我们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月红.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2]曹月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學难题的破解之道[J].人民教育,2017(2).
[3]张松元.一朵奇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