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琰沁
李娟,1979年7月生,籍贯四川省乐至县。2003年,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2010年,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2011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2012年,相继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羊道》等。 2017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这本书描写了作者母亲在荒漠上开辟近百亩葵花地的过程中所历经的灾难,与此同时,人们心中那如同星火一般的希望仍在燃烧。作者将这片葵花地与她的家人,以及两只狗、鸡鸭兔融合在一起,展示生活中细微的故事与感情。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
“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
在遥远的乌伦古河南岸,作者的母亲拥有一片近百亩的葵花地。故事便是从葵花地里生长出来的。
向日葵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花。它努力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生长出比其他花朵更为粗壮的茎,开出鲜嫩的、艳丽的、明亮的黄色花朵,花盘则是深深的棕色。自然万物是神奇的、伟大的,光是一朵花,就被赋予了多种颜色。
种植向日葵,也是在种植希望。
当遇到灾情时,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鹅喉羚是葵花地种植者的敌人。向日葵只要一长高,它们就闻风而动,呼啸前来,于是一切只能从头来过。碰上旱年,水更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作者的母亲不仅需要重新买种子播种,每天还需去附近的排碱渠打水,每次装满两个装水量达20千克的塑料桶,鸡、鸭、兔、狗、人,所有的动物这一天都靠这两桶水生活。
母亲的心是坚忍的,三次播种皆无果,她依旧没有放弃。到了第四次,这片土地上终于长出了令人喜爱的、明艳动人的向日葵。
母亲心中不乏希望,她對这近百亩土地上生长出向日葵充满希望。她心里憧憬着那样的场景: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在热烈的阳光与它散发的热浪下,赤脚行走于葵花之间,她与这片土地亲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城市出生的孩子与土地相隔甚远,脚下踩的是水泥地,伸手触摸的是水泥墙,我们几乎难以感受到自然界中的辽阔与宁静。
大马路上是飞驰的汽车,两旁总是栽了些树。伸手触碰它们的枝干,难以想象它们是如何长得如此高大。特别是在干旱的天气,城市里会派遣洒水车为它们浇灌,但大部分时候,它们汲取的水源都是天空赋予的。
雨天,雨滴滴答答地落在树上,奏响清脆的乐章,没有什么声音比这更让人感到安静。有机会坐在窗边听雨、看雨,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我们心中也有自己的土地,即便生活在车水马龙、嘈杂喧嚣的城市里,我们也会在心中的土地上种下希望。希望可能会夭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播种。直到有一天,它会生长出一片楚楚动人的向日葵,赏心悦目。
这本书里最感人的是与作者外婆有关的故事。
作者的外婆很年迈了,她迈向的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很长一段时间,外婆都与作者生活在新疆的阿勒泰市,她每天都在阳台上眼巴巴地等待作者回家。
在这最后的旅程中,年迈的外婆身体与心灵都已经与这个世界和解,坦然面对最终的结局。
自然而然地,我想起了我的父母、爷爷奶奶,甚至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抓不住时间的尾巴,因为它的速度太快,很多时候它都弄得我们有些措手不及。
正因如此,我们才该在这短暂的光阴中学会珍惜。珍惜与亲人的团聚,闲暇时不忘彼此陪伴,争吵时别忘了我们彼此相爱。
在日复一日的餐前感恩彼此,在每一个夜晚认真拥抱,再道一声晚安。四季变换,总有一天,小孩会长成大人,成熟又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大人会老去,生出皱纹,长出白发,行动不便。
等到了那样一天,我们应该会感谢我们过去的每一个拥抱、每一句不吝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