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利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保证水稻的安全性。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对策
利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利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以降低水稻农药残留,成为技术人员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6月水稻易发生稻飞虱,7~8月水稻易发生纹枯病。不同病虫害发生的阶段不同,对水稻的影响也不同。我国主要利用化学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但这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如土壤农药残留超标、水稻颗粒农药残留超标、稻田区域空气污染等。而环境污染一旦形成,难以快速恢复。农药使用过量,一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二是容易使病虫害产生抵抗力,三是会造成资源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研究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目的是通过生物性农药与低毒性的化学药剂的交替使用,在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 植物源农药技术
水稻象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对水稻象甲进行防治可以施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是一种可溶性药剂,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植物源杀虫剂。利用苦参碱制作的材料具有天然性特征,成品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呈现可溶性,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植物源杀虫剂在使用后不会在土壤和水稻上形成过量残留,不影响水稻的后续种植。在农药中添加1%的苦参碱能够有效防治水稻象甲。具体方法是在水稻象甲成熟前,采用喷雾方式将苦参碱喷洒在水稻叶片上,每间隔7天喷一次,以提升虫害的防治效果。苦参碱对虫害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对水稻的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诱杀技术
诱杀是一种物理虫害防治方法,具有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诱杀法主要是利用酒、糖、水、醋,按照1∶3∶2∶4的方法调配制作成诱杀剂,并放于特制的盒子中。将盒子放于架子上,架子放置在稻田周围的水渠旁。诱杀技术的防治原则是利用气味将害虫吸引到盒子中,并对虫子进行捕杀。诱杀试剂的放置密度为每133平方米放置一个,10天左右换一次试剂,目这样可以提高虫害的防治效果。
2.3 灭虫灯技术
绝大部分的害虫都具有趋光性,因此可以利用此特性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根据水稻的种植区域划分,设置好趋光灯,利用趋光性,将害虫吸引过来,并进行灭杀。装置趋光灯要在水稻插秧前进行,重点是要选择虫害发生密集的区域安装趋光灯,这样更容易吸引如二化螟这种跨冬成长的害虫,以及甘蓝夜蛾、金龟子等。每年7月可利用灭杀灯对水稻象甲进行集中灭杀,目的是减少水稻象甲的数量,进而为第二年水稻象甲的防治奠定基础。
对无公害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需要根据区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防治计划,以不断降低病虫数量,并对病虫害的发展进行管控,进而为水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最终实现水稻高产,不断促進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周云成(1970-),男,大专,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