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伟
摘 要:为了充分发挥红歌教育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需要從红歌资源的发掘出发,关注红歌的教育使命,自觉定位与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使学生践行爱国奉献,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进而寻找实现红歌德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选择;理解;把握;红歌;德育
红歌催人奋进,促使人们燃烧理想,释放激情,并能让人们把内心那种阳光的、高尚的、健康的、主流的东西表达出来。为了发挥红歌的德育功能,我们采取措施在中学校园唱响红歌,这对中学生的德育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选择:红歌资源的发掘
红歌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简单而又有艺术气息的《英雄赞歌》《保卫黄河》,有传播革命真理的《南湖的船》《洪湖水,浪打浪》,有宣扬民族精神的《英雄儿女》《红梅花儿开》。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选择,让中学生去学唱。红歌的产生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有研究者指出,红歌是20世纪时代特征与民族精神的统一体,包括外在歌词的谱写和人自身身心的塑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红歌了解、感知和领会民族精神。如果教育者仔细发掘,善于利用红歌资源就可以为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理解:红歌的使命自觉
红歌教育必须融入学校德育,明确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开展红歌教育时,教育者必须明确教育的重点,将学生精力放在聚焦领会、认同、践行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上。
首先,要以爱国主义为尺度选择红歌内容。如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充分利用音乐课的时间,让学生练唱,掌握其内容,从第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始,越往后唱思想感情越高涨,直至最后推向高潮。这首歌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
学生在体会了这首红歌的思想感情后,再将这首歌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密切结合起来,无形中就实施了项目化的学习,从红歌中吸取了它的精神养分。
其次,面对挑选出来的红歌,教师要加以分类,对语言优美的歌曲,要加以强化记忆内容;对于那些感情饱满的歌曲,要着重体会它的思想感情,还需必要的创造性的转化,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其中的精髓。
最后,红歌教育要切合实际,预先设定好实施方案,避免加重学生负担。因而,教师要精选歌曲,引导学生经由有限的红歌深入领悟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探究红歌内容的兴趣。
三、把握:融入德育的路径
有些教师想当然地将“唱红歌”与“德育”等同起来,满足于让学生记记歌词、唱唱红歌,这容易使红歌教育陷入形式化,这与当前的教育研究所提出的“德育应该生活化、德育方式多样化、德育应该融入学校的全过程”等原则相违背,不利于红歌教育融入德育实效性的彰显和提高。
1.发挥音乐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中学生对音乐课情有独钟,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红歌歌曲,让学生重点练唱,学习其内容,感受其旋律,领悟其精神。中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中积淀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可以抄歌词、唱红歌,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让学生集体合唱,将红歌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2.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主战场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战场,可以选取与红歌内容相关的课时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所唱的红歌,了解红歌的历史,把知红歌、学党史的内容深入到课堂,让红歌教育在德育中真正发生。
3.将红歌教育纳入和谐校园文化
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何利用红歌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命题。
学校应将红歌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红歌教育,不断地探索新的主题活动形式,通过唱响红歌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歌影视展览等,不断加深中学生对红歌内涵和精神的理解,使红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红歌教育的扎实开展,要求教育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认真发掘红歌的思想内涵,将红歌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德育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身体力行,逐步达到德育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