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源莉
曲艺是一种以说唱讲故事的叙述艺术。有艺谚云:“说书唱曲劝人方”。说书要成为“劝人方”,就得用叙述这一手段来完成,当然它不是一般说话的叙述,而是一种艺术化的叙述。人类在没有文字以前,就是靠着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向后代传递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可见,说书(讲古)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留存至今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评书即是。当然,我们不能认为侯白的“说一个好话”为今日之评书,但可视其为今日评书之滥觞。这种说书艺术之所以能沿袭传承千载,是它所赋予人们艺术享受的功能使然。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评书表演艺术》一书的出版,为我们解读了说书艺术的博大精深,填补了曲艺艺术教材的空白。
《评书表演艺术》是一本由评书表演艺术家即田连元先生集一生艺术实践总结撰写的教材,内容形象、生动;有理论、有实践,深入浅出。全书共分6个章节。
第一章“评书概述”。用了不长的篇幅从评书的定义、历史源流、评书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评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互为借鉴等作了阐述。关于历史源流与发展一节,能客观引用学界取得共识的史料,通过本章的学习给学生对评书有一个粗略的认知。
第二、三章是本教材的核心。第二章“评书的创作”开设了三节:一、创作的题材与体裁;二、评书的结构;三、评书的情节设置。该章节简明扼要地阐述评书创作的结构要点,举例解析说书艺人是如何设置情节进行口头的二度创作等。如以《隋唐演义》中“秦琼卖马”的一段书为例,讲述不同说书人对同样情节的不同创作处理等。
第三章“评书的表演”阐述了怎样说评书,怎样说好评书的技艺。作者用了大量的实例讲解评书表演技巧的运用。比如讲到赞赋分多种门类,数量繁多,各种门类又有不同内容的赞赋,对此均一一举出例子,并说明这些例子的运用和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赞赋是评书表演技巧的传统之一,它合辙押韵、语言生动,给听众以美感的享受。“但用传统的赞赋已经无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今天的生活了”(见书中第118页)。“赞赋在评书艺术里,是一种辅助手段,但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练习着去创作新的赞赋”(见书中第120页)。
在讲解每一种技巧运用时,教材都会对其运用的历史背景加以介绍。如评书表演的传统技巧“拨口”。“ 拨口”是旧时评书艺人在说长篇书时分段收钱的一种表演技艺,今已少见。书中写道:“今天,我们把这已经过时的表演内容提出来干什么呢?是的,我们早已告别了那种分段敛钱的时代,但是,对于这种设置拨口的技能,却不能随便丢掉。因为它已经转换为短篇作品的结尾处理和长篇评书段落的结尾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技巧。”这段话指出了不能轻易丢掉传统,而是要学会利用传统。随后便用一些生动的实例剖析“拨口”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同时对当今对“拨口”在评书艺术中的作用的无知现象,做了中肯的批评:“如今的长篇评书节目,每日的联播,到时停止,听不出有‘拨口和结束句的感觉,这只能说是节目的负责人不懂艺术规律,或不知‘拨口的作用,更不知听众欣赏的艺术美学,只注重节目当中插播广告的经济效益而已。”由此,我想一些做文化传媒的人士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评书表演艺术》,以免将这既古老又具时代活力的传统艺术形式失去其本真特质。
在评书的表演一章还专门开设了“评书表演艺谚艺诀”一节。短短的篇幅,总共12条,但它浓缩了历代评书艺人艺术经验的总结,有其一定的哲理性,能使评书的从艺者得到很好的启迪。
第四章评书的艺术特色。按常规,艺术特色一般都是在概述中来阐述,而本教材却为它单设一章,足见其分量之重。仔细读过可见作者的用心。他不是概括地讲述特色,而是将评书的艺术特色与表演技巧糅合,归纳出细腻、逼真、传神、幽默分4节阐述。对每一种特色均作详细剖析,然后举出例子加以说明。如“细腻”一节说道:“说书需注重细节,没有细节的书,听起来会索然无味。”“这就好像,你走在一条漫长的路上,总要被路旁的景物所吸引,山川、树木、河流、房屋、人物,你边看边走,不会感觉劳累。倘若是走夜路,又是月黑天,什么都看不到,那你就会感到疲惫、有困意、无情趣了。”随后便以情节发展细节、人物刻画细节、环境景物细节,并结合生动的书例,如《呼延庆打擂》《包公案》《三国演义·古城会》等,讲述细节的安排和运用。这样解析艺术特色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评书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怎样说好评书和怎样鉴赏评书的感性认识。
第五章用了很短的篇幅,简要地介绍了评书的地域分布;第六章则是六部经典评书选段赏析。值得提出的是在本教材的部分章节中,置入了视频二维码,用手机扫描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所讲述的内容。但在赏析这一章仅《调寇》有,其余均无,不免遗憾。
《评书表演艺术》教材是传授、传承、传播评书表演的开山之作,是民间艺术的实践者与传承者田连元先生,根据其所从事的评书表演艺术进行编撰的。诚如他在后记中所述:“我将所学、所知、所悟、所听、所闻、所演、所练——统统进行归纳、分类,秉笔陈言。”“一家之言,一己之见,也许会有‘引玉的作用。”的确,“一家之言,一己之见”是该书作为示范教材的缺憾。因为这是一本高校教科书,不是某位艺术家的表演教材。他给予学生的知识应该是全面的。比如书中所举的例子多是出自田连元先生所说演的作品。但是作为统一的教材,要传授给学生的是完整的、全面的评书表演艺术。教材缺流派这一章节介绍不同名家的表演技巧及其艺术特色;第六章的经典选段多是田连元先生的代表选段;另外,此教材应是面对全国高校的,因此其内容不应局限于北方的评书,还有各地的方言评书,如四川评书、湖北评书、山东评书等,尤其是四川评书,除了有本教材所述的各种共性的表演艺术技巧、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表演技巧与特征,这都是应该给予学生的知识。在“评书的地域分布”一章介绍北京评书时说道:如果谈到北京评书的代表人物,只能从现在活动在评书舞台上或广播电视上的演员说起。这样介绍恐有割断历史之嫌,既谈北京评书代表人物,就应从第一代代表人物说起。此外,把蘇州评话、扬州评话列入其他地方评书中介绍也不妥,评话属于另一系列的说书。
开山之作,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这本教材在教学运用的实践中,能集思广益做进一步的修改、充实、完善、提高,为传播、传承评书表演艺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