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曼
朋友阿朱热爱旅行,近几年却似乎少了兴致。事前攻略准备得越充分,游玩就越顺畅。然而,到了旅行地,阿朱突然发现失去了最重要的体验——新鲜感。
不仅是旅行,信息时代,模仿成为新的生活状态。人也好,物也好,前面都有一面鲜红的旗帜,逗引着人们热切地追随。短视频层出不穷,网络上各种体验笔记,稍微有点创意的,大家马上就跟风。我们度过的时间都是别人的“二手时间”。
流行田園美学时,一到风和日丽的周末,朋友圈全是格子布、竹编提篮、莫兰迪色的气球,渲染出相同风格的郊外野餐。新开发的古镇都标配统一的牛轧糖、手工酸奶、东北大板、煎饼果子、糖葫芦、银器、背景音乐,南北千里时尚的潮汐一线牵。
张爱玲曾经感慨,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
信息时代,我们更容易把追随当成特立独行,在模仿中人云亦云。看电影之前先去查看网络评分;外出吃饭,先打开点评App;旅行更不用说,要么跟着微信朋友圈的九宫格一拥而上,要么下载一份详细的攻略按图索骥。年轻父母痴迷育儿专家的科学理念,老年人跟着各种偏方去养生。海拔8848米的珠峰人潮汹涌,大家都在拥堵中获得征服的虚荣心和成就感。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是跑过不同城市的马拉松,不用牙齿咬住奖牌,就觉得不是积极上进的人生。
微博和朋友圈成为人们卖力摇旗的舞台,名牌、潮流、热点是这条路上醒目的路牌。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潮流借助科技的力量,正在呼啸而来,它席卷过普通人的生命,把他们变成空无的海滩。我们以为的新鲜与奇特,不过是别人走过的风景,流利畅达中失去的恰是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是信息时代流水线上的灌装生活,一笑一颦,都有着标准尺度。短视频的火爆使得人们的某些行为呈病毒式扩散,不论是话语、食物,还是行为、姿势。
有一年正月初一,路过云南楚雄。到饭馆吃饭,发现地板上全铺着松枝,散发出浓郁的树木香气,像走进森林。当地人的过年风俗与许多地方不一样:逢年过节,屋子里要铺新鲜松枝。一屋子的松枝香气,这是属于楚雄的翠绿、清香的新年,它不是火红色的新年。
幽居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在自然的山林、湖泊中获得宁静的喜悦,但他并不认为那段生活是值得效仿的。他恰好希望这世界上有尽可能多的与众不同的人,非常清醒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母或者邻居。
做你想做的事,走你想走的路。千人一面,灵魂该是何等无聊和疲倦。
(严 格摘自《杂文月刊》2021年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