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文博 黎 豪 王 蕾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2020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所有课程都要发挥好育人功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大格局[1]。按照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任务要求,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深入挖掘具有地铁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和优秀人物事迹等弘扬新时代的正能量,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从而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2]。本文将以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良好品格培育为基本出发点,从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中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政要素,并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的系统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地铁车站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以及钻爆法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新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和典型工程案例,理论与实践并重。此外,该课程内容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的必备知识。
地铁车站是地下铁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联系的重要纽带,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铁车站作为地铁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保证地铁工程的建设质量非常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未来从事地铁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更应养成良好的职业品格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为国家贡献一项项精品工程。下面从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等四个维度对本课程目标进行分解,见表1。
表1 地铁车站施工课程四维目标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必须紧密结合课程性质、内容和特点,从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中提炼具有地铁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准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3]。下面分别从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将爱国主义、职业素养、良好品格培育等贯穿到地铁车站施工课程的学习全过程,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和价值导向。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以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良好品格培育为基本出发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立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文化等角度,拓展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4]。在保证专业课含金量的情况下,结合大量工程案例与社会热点问题自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正常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及其融入点设计情况,见表2。
表2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及其融入点设计
《地铁车站施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智慧职教”“学习通”等现代化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针对性问题导入、课中小组讨论汇报、课后案例分析及热点讨论三个阶段,达到知识启化—知识同化—知识应用的全过程,从而将专业课程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推向实践,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进行PPT汇报展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其他学生积极点评、老师引导,实现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互换,达到了翻转课堂的目的。在课程中引入的工程案例均为所在城市地铁建设的实际案例,这样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网络搜集国内外代表性工程案例的视频资料,如《中国城轨》纪录片全景式反映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就,国内多个重点项目在片中有大篇幅展现,可以将其融入不同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使学生容易通过直观感受建立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将挖掘的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效融合,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民族自豪感等贯穿到本课程的学习中,提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6]。下面以单元四:浅埋暗挖法施工课程内容为例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介绍:
环节一:课程导入。以西安地铁典型车站的施工为例,引入国内外常用的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结合西安地铁1号线二期和5号线近期开通的新闻视频以及我国城轨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知识铺垫。低等级公路上的毛洞隧道或部分人工洞穴不需要支护也是可以长期或短期稳定的,表明围岩本身是有一定的自稳能力。以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冬暖夏凉、长期稳定”,看我们祖先的大智慧。
环节三:知识形成。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18字方针为“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这是王梦恕院士首次在北京地铁一号线修建过程中提出的,在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此外,通过观看近几年国际隧道协会评选的世界范围内重大地下工程获奖情况,让同学们了解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隧道建设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树立民族自信心;在隧道机械化开挖与支护技术方面,通过对比国内在隧道施工机械上的差距,让同学们明白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责任重大,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超越国外在隧道机械化施工领域的业绩。
环节四:突破重点。常用分部施工方法包括预留核心土台阶法、CD法与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从各种工法的施工注意事项出发,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繁荣发展相结合,做一名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人才。
环节五:化解难点。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以及其他附属设施。从施工全过程的角度激励学生必须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环节六:知识应用。搜集所在城市地铁隧道相关施工案例,详细介绍具体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王梦恕院士在北京地铁一号线一次图纸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施工设计图未考虑贯通误差问题,并通过试验验证其正确性,受到党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绝大多数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课程思政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道理对他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之中,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的现象;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本文以地铁车站施工课程内容为载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与教学过程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掌握地铁车站施工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程思维。《地铁车站施工》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要素,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方法和策略上进行持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