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页岩公路隧道地质与支护技术研究

2021-10-11 10:31彭朝晖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砖瓦 2021年9期
关键词:钢纤维掌子面间距

彭朝晖(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山区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在南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山区隧道修建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山区隧道仍存在较大的困难。目前,针对复杂地质段泥质页岩隧道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研究,及时优化隧道支护措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1 工程概况

玻利维亚艾尔西亚公路位于科恰班巴至圣克鲁斯公路中央部位大约100km和130km处,全长30km,公路共有4条隧道,3号和4号隧道所处区域地层为泥质页岩。3号隧道起始桩号为KM2+824.79,终点桩号为KM3+286.3,全长461.51m。4号隧道起始桩号为KM3+340.11,终点桩号为KM3+814.96,全长474.85m。3号和4号隧洞全长共936.36m。

1.1 隧道区域地质资料

根据当地地质资料显示3号和4号隧道所在区域围岩类型为志留纪坎卡尼里组泥质页岩,部分夹砂岩和石英砂岩薄层,该单元的厚度为20m左右。从岩性上讲,它是由层状页岩、滑石和深灰板岩构成的。页岩的底部是软碳酸盐,砂岩层向较高层穿插,向上覆地层过渡。

图1为3号隧道的地质勘探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隧道穿过两个逆断层,隧道覆盖层厚度较浅,平均厚度为80m。根据RMR法围岩的分值得出相应的围岩等级,最终根据围岩判定等级确定隧道断面支护类型,因隧道洞口段要加强支护,故按最高等级支护。从图中可以看出3号隧道围岩等级类型为:3类围岩344m,占比为74.54%,剩余25.46%受断层带影响。3号隧道断面支护类型为:3类占比为55.15%,4类占比为21.76%,5类占比为14.23%,6类占比为8.86%。

图1 3号隧道地质勘探资料

图2为4号隧道的地质勘探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隧道穿过一个逆断层,隧洞覆盖层厚度较浅,平均厚度为50m。从图2中可以看出4号隧道围岩等级类型为:3类围岩384.89m,占比为81.06%,4类围岩49.96m,占比为10.52%,剩余8.42%受断层带影响。4号隧道断面支护类型中:3类占比为27.38%,4类占比为46.20%,5类占比为14.74%,6类占比为11.67%。

图2 4号隧道地质勘探资料

2 现场围岩判定与支护研究

2.1 现场围岩判定

根据比尼奥斯基(Bieniawski)RMR分级标准(1989),对每一次开挖循环的隧道掌子面进行围岩分级判定。依据RMR1=A1+A2+A3+A4+A5,RMR0=R1+B(修正系数)得出每个掌子面的围岩评分,再根据表1围岩等级评价表判断围岩级别,其中A1为完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的分值,A2为岩石完整性RQD(%)的分值,A3为结构面间距的分值,A4为不连续面特征的分值,A5为掌子面地下水特征的分值,B为不连续结构面方向修正系数。根据现场每一循环对每个开挖后的掌子面进行围岩判定,依据判定结果进行爆破开挖设计和支护。3号隧洞全长461.51m,根据RMR分级标准对3号隧道围岩共判定231次。4号隧洞全长474.85m,根据RMR分级标准对4号隧道围岩共判定263次。3号和4号隧道围岩判定共计494次。

表1 围岩等级评价表

表2为3号隧道掌子面RMR法围岩判定汇总表。与图1地质勘探资料3类围岩占比74.54%有较大的出入,根据现场实际RMR判定:其中4a类围岩177.49m,占比为38.44%,4b类围岩263.51m,占比为57.07%,5类围岩20.76m,占比为4.50%。3号隧道断面支护类型为:4类支护占比为38.44%,5类支护占比为57.07%,6类支护占比为4.50%。

表3为4号隧道掌子面RMR法围岩判定汇总表。图2地质勘探资料显示4号隧道3类围岩占比81.06%,但是现场实测围岩类型均为4类围岩,根据现场实际RMR判定:其中4b类围岩474.85m,占比为100%。4号隧道断面支护类型为:4类支护占比为38.44%,5类支护占比为57.07%,6类支护占比为4.50%。

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再结合表1可以看出,3号和4号隧道地质情况极差,围岩等级全部是4类岩和5类岩,围岩评价结论为差和极差。

表2 3号隧道掌子面RMR法围岩判定汇总表

表3 4号隧道掌子面RMR法围岩判定汇总表

2.2 支护研究

因地质勘探资料的不准确性,加上地质条件和断层带的影响,给隧道的施工增加了极大的施工成本、安全隐患和技术难度挑战。

在施工前期发现地质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隧洞稳定性的监测和超前探测,确保施工安全。在开挖时及时调整开挖方案,通过半洞开挖、减少爆破装药量、机械和人工辅助开挖等措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同时调整支护方案,通过短进尺、勤支护、减少钢支撑间距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2.1 围岩稳定性监测

通过测斜仪和收敛仪分别监测隧洞洞脸边坡和掌子面围岩变化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地质较差的区域应增加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通过测斜仪和收敛仪数据以及洞顶岩层的变化,成功预测出4号洞洞脸上方岩层的滑坡危害,避免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2.2 围岩支护

3号和4号隧道全部分为上半洞和下半洞以及底拱3部分开挖,并在开挖后进行及时支护。4a类围岩支护采用4.5m长、环向与纵向间距(1.3m×1.3m)、Φ25mm的系统锚杆、挂Φ8mm钢筋网、含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7cm+10cm)和不含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5cm)进行顶拱和边墙的支护,底拱采用挂双层Φ8mm钢筋网(15cm×15cm)和浇筑21MPa的混凝土进行支护。4b类围岩支护采用4.5m长、环向间距1m、纵向搭接1m、Φ25mm的超前锚杆、立钢支撑(纵向间距1.5m)、挂Φ8mm钢筋网(15cm×15cm)、含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7cm+26cm)和不含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5cm)进行顶拱和边墙的支护,底拱采用挂双层Φ8mm钢筋网(15cm×15cm)和浇筑21MPa的混凝土进行支护。5类围岩支护采用12m长、环向间距0.5m、纵向搭接3m、Φ88.9mm的管棚、立钢支撑(纵向间距1.1m)、挂Φ8mm钢筋网(15cm×15cm)、含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7cm+26cm)和不含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5cm)进行顶拱和边墙的支护,底拱采用挂双层Φ8mm钢筋网(15cm×15cm)和浇筑21MPa的混凝土进行支护。

因3号和4号隧道现场实际围岩等级较差,在开挖过程中不时有冒顶等现象发生,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围岩支护措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4a类围岩系统锚杆环向与纵向间距改为1.0m×1.0m~1.3m×1.3m。4b类围岩将钢支撑纵向间距改为1.0m~1.5m。5类围岩将钢支撑纵向间距改为0.5m~1.1m。同时在容易冒顶部位,减小钢支撑间距,同时将钢筋网片改为双层。在断层区域,通过超前钻探、管棚超前支护和增加监测点位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 结语

由地质勘察RMR围岩等级和现场依据RMR法评定的围岩等级差异可以看出,玻利维亚当地的勘察单位勘察精度较低,缺乏其他勘察手段对钻探数据进行有效的矫正,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例如增加施工成本、施工技术难度和施工安全风险。

对于复杂地质段泥质页岩隧洞,在施工时,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手段对洞脸边坡和洞内围岩进行监测,增加监测点和提高监测频率,尽早监测,预防为主,安全施工。在施工时,遇到围岩等级变化段和冒顶区域,要加强支护,特别是4类与5类岩交接处,要减小钢支撑的间距,防止因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导致顶拱裂缝和冒顶现象发生。玻利维亚艾尔西亚公路根据现场实测RMR围岩评价标准,按照其上围岩支护方法,质量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钢纤维掌子面间距
不同纤维长度的混杂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既有钢纤维混凝土超声回弹综合法的试验研究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饱水砂性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塌方形态
算距离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墙基于CONWEP的爆炸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