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立(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大量建设新校区。同时地方政府热衷于把多所大学的新校区集中在一块,建设大学城或者高校园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各高校基础设施的共建和共享,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大学城建设又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多外部效益,如: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大学城周边的土地商业价值、带动城市人气等。因此为了解决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问题,很多高校采用了土地置换模式,即将市区的老校区土地置换,在郊区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可以分担原来老校区的部分职能,可以更好地完善学校设施,扩大学校的影响,分担老校区的接纳能力,可以更加方便地划分各校区的职能,土地置换在高校中的应用盘活了教育存量资源,实现了高校的规模扩张,满足了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
而我国高校的老校区现存或者历史上存在很多近现代有特色的工业建筑,特别是在建国初期、苏联援建和三线建设期间工科专业的大量开设,大多数理工科高校修建了很多工厂、实习车间、培训楼等工业建筑,由于历史久远很多建筑已比较陈旧,如何保留这些有特色的工业建筑进行非工业化改造利用,因此高校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改造利用评价体系研究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1 原址保护
对已经公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原则上原址原风貌保护,对暂时不可移动近期又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建筑,由政府和高校共同出资对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修缮。
2.1.2 异地原貌重建
对在高校老校区确需拆迁的个别优秀近现代建筑,经规划论证后,由政府和高校出资在新校区内进行原貌重建。
2.1.3 异地原貌复建
对在高校老校区历史上存在的个别优秀近现代建筑,经规划论证后,由政府和高校出资在新校区内进行原貌复建。如2010年四川大学原华西坝处复建了华西协合大学1910年建校时的老校门。
2.2.1 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进一步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大力宣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政府和高校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力度,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确保我国高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顺利实施。
2.2.2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是城市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需要研究出台保护、修缮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并形成切实可行的政府安排资金为主,社会捐赠、公有建筑合法转让、出租收益、个人、投资实体参与投资的运作模式,确保保护工作资金有保障,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有一些建设投资公司(如开封、西安、南京等地)已经开始对有价值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及一些特殊地段片区的老房子进行产权收购。
2.2.3 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加大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力度
按照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高校优秀近现代建筑进行维护、修缮,同时严格审批,确保高校优秀近现代建筑不受人为破坏。
根据实际调研和工程实例,通过总结归纳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高校工业建筑遗产的非工业化改造利用评价体系。建筑遗产综合评价ε=λf λl,其中λf=Σλfi⋅ωfi,λl=Σλli⋅ωli式中λf-建筑遗产的价值综合指数;
λf-建筑遗产的费用综合指数。
静态投资回收期n=I/A,动态投资回收期n=log[A/(A—Ii)]/log(1+i)
式中A-高校工业建筑遗产收益(元/年)=(历史价值收益+艺术价值收益+科学价值收益等);
I-高校工业建筑遗产总投资(元);
i-高校工业建筑遗产投资年利率(%)(可参考银行同期商业贷款年利率计算,一般应在5%~10%左右);
n一般为10~30年左右。
成都工业学院花牌坊校区培训楼为1956年苏联援建成都市东郊工厂的工业配套建筑,该楼于1956年底竣工,属于典型的苏式建筑(工字型),地上四层,有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约7000m2,2013年列入成都市近现代保护建筑。该建筑采用内廊式建筑布局,围合有庭院。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小青瓦屋面,外墙为实心黏土灰砖贴水刷石,钢质门窗,坡屋顶屋面,整个建筑简洁大方,尺度宜人,在当时的学校中别具一格。建成后成为成都市西门区域最高建筑之一。1970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逐渐深入,成都工业学院在成都市东郊的洛带建设了分校区,主要建设了实习车间和工业厂房。作为“备战、备荒”国家战略方针下的工业生产、工业教育的大后方基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都工业学院工厂大楼为学校校办工厂(国营633厂)的工业建筑,该楼于1993年竣工,属于典型的多层厂房工业建筑,地上三层,建筑面积约6000m2,是国营633厂生产军品、民品的主要厂房之一。
2019年12 月,成都工业学院与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用好花牌坊校区现有资源,积极融入金牛区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商圈整体规划建设,共建工业文化创意园区,使百年工业文化在新时期、新街区以新的形式进一步沉淀,发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平台支撑人才供给、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旧改惠及人民群众的示范作用,成为工业建筑遗产的非工业化改造利用创新发展的一张优质名片,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工业学院花牌坊校区工业文化创意园区效果图
表1 成都工业学院花牌坊校区培训楼建筑遗产的绿色价值评价体系表
根据公式计算,建筑遗产综合评价ε=λf λi79/75=1.05>1,可见该建筑遗产价值较高。根据该工程费用和专业机构评估计算,A-建筑遗产收益(元/年)=(历史价值收益+艺术价值收益+科学价值收益等)=15万(计算依据:建筑历史学家、造价咨询机构的评估价)+20万(计算依据:建筑师、艺术家、造价咨询机构的评估价)+25万(计算依据:建筑师、造价咨询机构的评估价)=60万;I-建筑遗产总投资(元)=780万(计算依据:工程预算);i-建筑遗产投资年利率(%)(按目前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6%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n=log[A/(A—Ii)]/log(1+i)=log[60/(60—780×6%)]/log(1+6%)=26.2年<30年。考虑到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因此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较好。
在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框架下,如何让现有资源产生最大效益是校地双方共同关切的。打造文化街区,使其以高附加值的状态得以呈现,是校地双方的共同愿望和目标,学校将发挥自身优势,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努力让“特色街区火起来”。
成都工业学院肩负“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重任,成都市金牛区提出了“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重优提质典范区’”的工作目标。前期,校地双方在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现代都市工业、校地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平台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本项目作为成都市承办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城市街区更新改造配套项目,在成都市和金牛区的大力支持下,使百年工业文化在新时期、新街区以新的形式进一步沉淀,发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平台支撑人才供给、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旧改惠及人民群众的示范作用,这一定能成为两地深度合作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创新提能各项工作中一张优质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