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彬,包菊芳,张水旺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高校是培养物流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主要有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注重管理、工程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涉及物流硬技术与物流软技术,其中硬技术涵盖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工具、设施和设备等。物流硬技术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实验教学,同时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笔者收集整理了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大连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南华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其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从实验课程的性质上看,主要有课内实验(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还有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例如:物流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或课程设计(例如: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有必修课实验也有选修课实验。从实验课程的类型上看,主要有公共课领域实验(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学科领域实验(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和专业领域实验(例如:仓储管理与技术实验)。从实验课程(含选修课)的学时来看(部分课程以周计算学时,按照1周等于16学时),十所高校的学时均超过200,最高为386,最低为210。从实验课程的创新性来看,部分高校紧跟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开设相关课程、设置相关实验,例如,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实验、智慧物流硬件设计基础实验、物联网技术实验等。部分高校结合学校特色或优势专业开设物流硬技术实验课,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开设有信息技术模块、交通运输模块和物流模块的实验课,武汉理工大学则强调物流工程与机电的交叉融合,开设物流硬技术实验课。
虽然高校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实验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于理论课程建设。为了顺应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的物流发展趋势,多数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导论、大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等物流硬技术理论课程,但部分课程并未安排实验环节,实验环节对理论课程的支撑度有限。(2)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不明确。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清楚认识到实验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何种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目前部分高校的建设思路还不清晰,往往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实验课程,而不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置实验课程。(3)各实验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低。分析各高校的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不难发现,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流技术,实验课程往往呈现多而杂的特点。由于未能准确认识各实验课程内涵和各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课程体系难成系统。
2008年,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这是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标准。2018年,教育部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两个标准均指出需要构建以物流工程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的物流硬技术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2018版国家标准又进一步指出,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和独立设置的实验或实训课程,鼓励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验学时,并强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上述标准。
物流工程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物流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面向产业和社会需求是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武汉理工大学认为物流产业人才需要具备物流装备与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并将物流装备与技术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分支,包含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和物流设备设计等多个内容。武汉科技大学同样认为社会需要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需具备物流装备与技术设计应用能力和物流系统集成设计能力,并将课程实验分为理论课程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
物流工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每次变革也会推动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201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内多所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入选“卓越计划”,旨在为物流行业输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解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国内高校开始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并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校开始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和相关标准引入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2017年,教育部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主要目的是培养面向新产业、新经济的复合型人才,部分高校开始将智慧物流、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融入到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中。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双一流”建设,这对物流工程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必须走向国际化和先进化。
进入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或“研究性”实验课程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工程素质。北京科技大学通过实验来调动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体验应用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构建了一套快乐教学法。山东科技大学通过增加课程设计、借力当地资源、利用仿真软件、融入科技活动等多种方式,解决物流工程实验设备短缺的问题,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验设备研制,打造创新性实验。
安徽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开设的设备管理专业,后改为物资管理专业,2003年更名为物流工程专业,专业先后获批“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该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面对不断发展的物流业和不断变化的物流人才需求,安徽工业大学于2019年修订了物流工程培养方案,按照“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种层次”的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见图1),理顺了实验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升了实验课程的内涵。其中“一个目标”主要是培养掌握物流硬技术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物流本科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考虑到新时代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紧紧抓住“两条主线”,即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和工程能力。根据“两条主线”,设置了“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即基础层级实验课程、专业层级实验课程和系统层级实验课程。
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修订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见表1)主要涵盖通识教育类、学科大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和集中实践环节五大类型,其中集中实践环节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其它均为课内实验。通识教育类的实验主要有大学计算机基础B实验和程序设计基础(python)实验,学科大类平台类的实验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基础A实验,专业基础类的实验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专业类的实验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实验,集中实践环节设置的独立实验课主要有生产系统实验、电工电子实习A、物流工程与自动化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训。
图1 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表1 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
伴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改革正不断推进,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的未来建设方向主要有:(1)不断强化课程自身建设。高校应根据物流发展前沿开设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合理设置相关的实验项目,特别是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实验项目,同时推行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实验教学效果。(2)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充分结合学校的行业背景和学科优势,合理设置2~3个物流工程的专业方向,在整体建设思路指导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特点建设各专业方向的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3)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在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与物流企业合作,联合设置相关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走进企业,通过现场的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综合能力。(4)创新研发实验设备。与现代物流硬技术发展相配套的实验设备还很稀缺,应当鼓励相关企业和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发相关实验设备和实验项目,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技术,高校物流工程专业的物流硬技术实验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