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伟,刘 哲,肖 瑞,鲁 皎
(北京联通,北京 100038)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IoT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构建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根据数据传输特点,蜂窝物联网技术可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蜂窝物联网分层结构
其中低速率连接数在IoT业务中占比最大,3GPP针对此类业务的特点,设计制定了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协议标准。NB-IoT单载波系统带宽为180 kHz,主要面向大连接、低速率、低功耗和低成本的IoT应用场景。
对于采用NB-IoT接入技术的物联网而言,其端到端架构是由NB-IoT终端/模块、NB-IoT基站、NB-IoT核心网、NB-IoT平台及第三方应用服务器组成[1-3],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架构
NB-IoT终端/模块:NB-IoT终端具有信息采集、通信和控制功能,常见形态为水表、车载、表计等。
NB-IoT基站:RAN需要支持NB-IoT终端的接入。
NB-IoT核心网:集成MME、S-GW、P-GW、HSS功能,为物联网业务提供移动性管理、网关功能、用户签约信息管理和用户位置管理等服务。
NB-IoT平台及第三方应用服务器:对于不同的物联网业务应用,统一采用NB-IoT平台支撑。NB-IoT平台无法感知具体的业务形态,由第三方服务器在平台注册,对指定的NB-IoT终端进行查询或控制[4-5]。
NB-IoT网络指标评估体系依据物联网自身的业务特性,结合网络实践,从6个维度进行体系评估,如图3所示。
图3 NB-IoT网络指标评估体系
在六维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细化每个维度的评判指标,准确评估网络性能和质量,综合评估网关数据与测试数据,关联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及相关性,将各类指标按照对NBIoT业务的重要程度分为3个等级,形成物联网六维三级指标评估体系[6],见表1所列。
表1 六维三级指标
指标评级标准:
(1)一级指标:筛选出能够直观反应网络性能和质量的指标,作为网络优化的基础指标,优化权重占比较高。
(2)二级指标:作为NB-IoT网络评估的细分指标,能从其他角度间接反应网络的性能和质量,是一级指标的重要补充。
(3)三级指标:对一、二级指标作进一步细分,能够体现出网络性能和质量的细微差异,使评估方法更加细致客观。
依据六维三级指标评估体系,综合分析评估现网实际指标情况,确定各类指标的高、中、低门限,见表2所列。
表2 指标门限
NB-IoT涉及垂直应用行业众多,不同的垂直行业具有不同的业务特征和模型,结合实际应用中的经验,物联网模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规范。
覆盖可以通过信号强度RSRP和信号质量SINR两个参数来评估,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越好,则业务性能越好。3GPP将NB-IoT的覆盖划分为3个等级,即覆盖等级分别为0,1,2,且主要由信号强度RSRP划分。覆盖等级为0,则覆盖程度最好。在发射功率为20 W的情况下,推荐的覆盖等级门限见表3所列。
表3 覆盖等级门限
NB-IoT终端尽量安装在覆盖等级为0和1的区域,即安装点的网络参考信号RSRP≥-115 dBm,信噪比SINR≥-3 dB。在覆盖等级为2的区域,NB-IoT终端可以接入NBIoT网络,但时延、耗电均会增加。
由于物联网设备应用场景的特殊性,NB-IoT终端设备经常会安装在地下等不易接近的地方,对电池寿命要求较高,往往要求终端在电池供电场景下能持续工作5年甚至10年以上。因此,对终端设备功耗要求如下:
(1)NB-IoT模组ST模式下发送数据时的功耗电流应小于250 mA;
(2)NB-IoT模组ST模式下接收数据时的功耗电流应小于80 mA;
(3)NB-IoT模组休眠态(PSM模式)的功耗电流应小于 5 μA。
为降低终端功耗,业务设计推荐原则如下:
(1)减少消息交互的数量,例如将多条消息合并为1条消息;
(2)减少数据净荷大小,例如增加数据压缩的流程;
(3)在满足应用需求时,尽量减少每日消息交互次数;
(4)适当增加TAU(T3412)定时器时长,减少TAU次数,例如,消息上报周期为24 h,则可将TAU定时器设置为25 h;
(5)适当减少ActiveTimer(T3324)定时器时长,使终端释放连接后,尽快进入Sleep状态,例如抄表类业务可以配置为0;
(6)尽量使用PSM模式降低终端空闲态的耗电,而不是直接将终端断电(使用断电方式后重新供电,模组需重新接入无线网络,注册到核心网和IoT平台需要多个信令流程,而PSM模式则无需这些流程,相比断电方式较为省电)。
NB-IoT信道带宽为200 kHz,最多支持12个终端用户并发。根据3GPP协议,单个调度周期内,NPDCCH可调度的最大用户数为2,NPDSCH数传用户数为1,NPUSCH数传用户为12。若同一区域内大量终端同时传输数据,则相互之间会产生碰撞,导致接入时间较长,甚至接入失败。因此,需通过终端和网络设计避免海量终端同时接入。
错峰接入:模组上电后自动向网络发起注册,因此需要对模组上电时间做随机离散化处理。针对批量终端统一集中供电场景,可以通过终端软件控制MCU将模组上电时间随机延迟0~99 s,延迟值可以采用设备ID最后两位。
离散上报:对周期上报业务时,终端宜将上报时间点按照上报周期做随机离散。通过终端本地配置文件,实现终端上报数据的随机离散化。例如智能水表每天上报1次,可以设置水表在每天的00:00—08:00之间上报数据,每个终端上报的时间点T在00:00—08:00之间随机离散,T=(SN mod 960)*30 s。其中,T为从0点开始的秒数,SN为水表的序列号,(SN mod 960)是SN除以960的余数。针对心跳业务,避免同时接入导致的网络拥塞,心跳时间不能用绝对时间,而应以第一次上报成功的时间作为开始,周期性上报。
终端分批分区域控制:需要对大量终端进行远程控制操作时,为保证网络顺畅,宜对同一小区内终端进行分批分区域控制。例如将终端按照约每0.8平方千米(小区半径500 m)分为1个区域,不同区域的终端可以同时控制,但同一区域的终端延迟1 s以上进行控制[7-8]。
从NB-IoT端到端业务流程出发,建立逐层支撑、映射的指标体系。结合物联网特征和现网指标建立六维三级指标评估体系,为后续网络的建设与优化评估提供参考。结合物联网垂直领域业务的特征和已有经验,给出解决方案的一般性思路和方法。对NB-IoT实际业务部署和运维中的网络评估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