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一段大学时光

2021-10-09 13:46
求学·文科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院校

将有一座城市,承载我们四年甚至更长的时光;

将有一座城市,教会我们遇见、深交、分别;

将有一座城市,帮助我们绘制未来的图景。

你做好选择了吗?

城市·群像

读大学,有人去了北上广,有人去了小城市;有人在都市里徘徊,有人在小城里寻味。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同样的精彩。

北京· 廉鹏举(北京大学)

除了蕴藏在那些宏大的建筑和深沉的景观里,“京城”的味儿还沉淀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及细微的市井生活之中。那些五脏俱全的小胡同、四合院,还有胡同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沿街悠扬往复的叫卖声,红墙根络绎不绝的鸟笼,蓝天下成群结队的哨鸽,再加上馊了似的豆汁儿、冒热气儿的涮肉、软糯黏牙的驴打滚儿、酸甜爽口的糖葫芦……也许北京并不总是富丽堂皇的,但北京总是有滋味的,总是活的。

宁波·卜一淇(宁波大学)

宁波,算不上鼎鼎有名的大城市,可也是极为重要的全国性港口城市。我生于杭州,学在宁波。与它的邂逅,或许是冥冥中的缘分。作为一座经过岁月风霜洗礼的城市,宁波至今仍保留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迹。你想读到的文山书海,在天一阁的展馆里珍藏着;你想看到的江南水乡,在鸣鹤古镇的溪水里倒映着;你想领略到的青山绿水,在浙东大峡谷的画卷里沉淀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骨子里是道不尽的温柔与深沉。

延吉·赵令(延边大学)

虽然延边大学知名度不高,但她的辨识度却很高。她所處的延吉市也很有特色,这里通用的语言是中朝双语。从火车站到学校的路上,我所见之处皆是中朝双语广告牌。延吉市盛行朝鲜族礼仪文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晚辈对长辈或后辈对前辈说话必须用敬语,见面要主动向长辈或前辈鞠躬问好。受到当地民族语言以及地理位置(靠近朝鲜和俄罗斯)的影响,想要在这里学习一门外语如俄语、朝鲜语、日语等并不难。所以,外语专业自然就成了延边大学的特色优势专业,很多学子除学习本专业之外,还会再辅修一门外语专业。

武汉·张紫鑫(武汉理工大学)

后来我试图去窥探这座城市的灵魂,我看见一座座大桥建立起来,我发现地铁从无到基本覆盖整个武汉,我注意到商圈日渐高楼林立、繁华热闹。这是一座很努力的城市,它始终保持一个追逐者的姿态。“武汉,每天不一样”不只是一个振臂高呼的口号,更是关于基础建设,关于教育,关于民生的,实实在在的努力的写照。同时作为大学城的武汉,也激荡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着无限的活力,也充满着无法估量的潜力和未知的机遇。

沈阳·潘丽娜(中国医科大学)

我在沈阳生活五年之后,发现爱上一座城,会把它当作一个朋友。在我眼里,沈阳是广阔、深厚、审慎、担当和豪爽的代名词。前不久,沈阳著名艺术家艾敬回到家乡举办了个人艺术展,表达了多年来她对沈阳的思念和热爱。从她的歌、画作和工艺品中,我看到沈阳这座城市给人的深刻的精神烙印。同样的,五年时光里沈阳的历史文化也带给了我厚重的时间记忆,它的家国情怀教会我担当和踏实奋斗,它的商业和艺术气息让我开阔视野、豁达成长。

石河子·三月燕歌(石河子大学)

2015年9月,我在四季常青的“山城”重庆坐上了前往石河子的火车。在悠长的鸣笛声中,一路晃晃荡荡,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见广袤无垠的沙漠。开学后,我感受到了明显的时差。军训的时候,我们晚上九点在操场做晚训,我猛然发现阳光还好刺眼!而太阳完全下山的时间居然是晚上十一点!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心,之前所有的阴霾一扫而光。我后来喜欢上了石河子大学夏天晚上十点钟的天空,天边柔和的橘黄色和紫红色交融在一起,我们会躺在东区的草坪里看看书,或给家里人打一个电话,感觉特别惬意。

西安· 魏玉会(西安交通大学)

夏天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沿着西安的槐荫小道缓缓前行,丝丝凉风可以消除内心的燥热。在晚上,站在城楼上还可以感受眼前万家灯火的祥和之景。东郊的大部分街道边都长满了高大的梧桐树,它们金黄色的叶子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迷人的色彩。西安还有一种必须提到的植物,那就是“灞桥柳”。灞桥位于西安市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力的古桥,春天的灞桥最适合散步,站在灞桥垂柳下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的情怀便涌在心头。

兰州· 既禾(兰州大学)

2001年,在“中国大学魅力榜”中,兰州大学(以下简称“兰大”)被评为“中国最孤独的大学”。这个名号毫不夸张,兰大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城市的尽头是乡村,乡村的尽头是荒野,荒野的尽头是榆中(兰大榆中校区)。在这所伫立在西北的大学里读书,在这个左拥田野和右抱军区的校区里求学,你看到的军用直升机比汽车都多。但三四年后,我爱上了这份孤独,并且深知兰大的特别之处——在积蓄了百年的历史中,在代代兰大人的思考中,孤独成就了兰大的气质,把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守着萃英山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在魔都挺好的

张国燕

在这里,我遇见了很多人,听到了许多故事,找到了全新的自己。这里,是魔都。

这里,高校云集,人才济济。大一的时候,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由同济大学承办的一个学术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人们所关心的科技、健康、环境、经济等问题。

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的是同济大学的一个本科生,他已经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通过亮眼的主题,直观的数据,可靠的结论,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把科研讲“活”了,场内掌声雷动。在上海,还有许多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年纪轻轻,技能满点,还很谦逊。跟着优秀的人同行,自然会见贤思齐。

这里,朝气蓬勃,机遇众多。作为国际化都市,这里的许多高校都和国外的名校有合作。之前,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利用暑假去了台湾等地交流或者去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访学,学校会报销部分费用。大四时,我们专业的同学还能去日本实习三个月。这些经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丰富了我们的简历。虽然现在因为疫情,这些访学的项目都暂时取消了,但是对于想出国深造的同学来说,这样的高校依旧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因为国外大学一般比较认可合作方输出的生源。此外,学校会给我们许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大一时,我们就分别去了三家企业见习,虽说见习可以理解为“到处看看”,但是只要你愿意,带教老师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你争取动手实践的机会。随着年级的增长,实践的机会也会增多。如果你足够优秀的话,也可以向各个企业自荐,争取在魔都就业扎根。

这里,光怪陆离,却又温润如玉。抵达上海的第一天,我就去打卡了城市地标东方明珠以及高耸入云的魔都“三件套”(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吹着黄浦江的晚风,欣赏着外滩的夜色,听着轮船的汽笛声,跃入南京东路的人群,深吸一口气,觉得这个地方拥有无限可能。闲时,带上相机,约上三五好友去逛逛古色古香的七宝老街,古韵犹存的上海老街,文艺清新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在快节奏里找慢生活……

离开熟悉的故乡,辗转到新的城市,遇见这些美好的事物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在魔都挺好的,未来,会一直行走在路上!

选择·城市

此时此刻,或许你心中已经有了喜欢的城市,关于那座城市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好……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选择那座城市?选择它的理由是感性成分多一点,还是理性成分多一点?如果只是单纯地喜欢它,不妨先放下这份喜欢,理性判断它是否是一个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地方。当然,或许你还在迷茫观望,没有喜欢的,也没有讨厌的,那么也请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城市,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带给你们一点思考。

如何选择一座城市?

1.看综合实力

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其硬经济和软经济,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自2015年起,华顿经济研究院按照城市硬经济指标(权重0.618)和软经济指标(权重0.382)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编制了“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我们可以參考这个榜单或其他权威榜单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比如这个榜单中连续几年都排在前十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综合实力强大且稳定;一些“新秀派”城市也值得关注,如2021年首次跻身此榜单十强的无锡,首次进入此榜单前十五强的长沙、郑州、济南等。在综合实力强的城市读大学,我们能获得的发展机会会更多,眼界也会更开阔。如果成绩允许,尽可能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城市读大学自然是好的,但我们还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比如想读的专业是否与城市的产业发展相契合,日后在当地就业是否有优势等。

2.看城市氛围

有的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比如南京,有的城市商业氛围浓厚,比如深圳;有的城市历史感很强,比如西安,有的城市都市感很强,比如上海;有的城市节奏慢,比如成都,有的城市节奏快,比如北京……你心里向往的城市氛围是怎样的?你所学的专业和将来想选的职业在什么氛围的城市里发展是最好的?这些都要认真思考。

3.考虑消费水平

虽然同一个录取批次中,各院校学费不相上下,但所处城市消费水平不一,有的城市物价比较高,比如沿海发达城市、货物运输成本高的偏远城市等,使得学生除学费之外的生活成本偏高。家境普通的同学要考虑家庭的承受力,不只是为了在校学习期间保证生活质量,更是因为日后如果考虑在这个城市就业和生活的话,那么消费水平高会极大地增加你的生活压力。

4.考虑气候环境

一般而言,北方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南方夏季炎热潮湿下雨多,因此在选择城市的时候,很多北方的同学不愿意选南方的城市,尤其是西南地区,很多南方的同学不愿意选北方的城市,尤其是东北地区,就出现扎堆报考东部沿海城市的情况。我们的确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能否适应气候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如果目标院校所在城市与自己生活的城市有轻微的气候差异,那么努力克服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气候差异太大,我们就要谨慎选择了。此外,不要靠刻板印象去判断一座城市的气候,有些城市的气候不一定“按常理出牌”。比如青岛,虽然是北方的,但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大连,虽然纬度高,但它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伊犁,比起新疆其他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信阳,比起河南其他城市,寒冷期短,降雨丰富,舒适宜人……

5.考虑饮食等生活习惯

在选择城市时要了解当地的饮食等生活习惯是怎样的,这些会影响我们在那里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影响我们与当地同学的人际交往。虽然当我们选定了某个城市,或许会很少因为饮食等生活习惯不同而放弃,但至少我们在去那里就读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免因为心理落差而影响学习。

选择城市注意事项

1.片面追求大城市,会很大程度挤压选择空间,不得不放弃很多实力很强,但地理位置不太理想的学校。大城市的院校录取分数普遍偏高,报考人数也多,竞争大,而有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其实力强校录取分数反而不高。在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大城市,那么就得接受只能报考普通院校的可能,而如果选择普通城市,那么被实力强校录取的可能性更大。比如2021年上海大学在湖南理科类录取最低分为624分,而湖南考生这个分数可以报考很多其他城市的“985工程”院校,如果只盯着上海,那么或许只能选为数不多的“211工程”院校了。

2.片面追求高校“头衔”,不考虑所在城市。我们谨慎选择城市不仅是因为以后要在那里学习几年,更是因为我们还有可能在那里就业。如果你为了上一所“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而选了一座离家很远且位置比较偏的城市,那以后想回老家工作不一定有优势。有的人说选择“头衔”好的高校以后考研有优势,但一些偏远地区的“211工程”院校的考研成功率并不算高,我们要注意查看院校的学术水平及考研成功率、保研率等。

3.要注意大学名称里的城市名不一定是其所在地。比如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不在四川,而在重庆;西藏民族大学不在西藏,而在陕西;河北工业大学不在河北,而在天津;等等。还有一些大学的分校与校本部在不同的城市,比如华北电力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另在保定分设保定校区;东北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而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山东大学实行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办学;等等。

4.我们不妨对一些低调的名气不大的城市另眼相看。除了高校云集的大城市,还有一些城市虽然高校不算多,但其高校名声比较大。这类高校报考竞争没那么大,或许我们可以“捡个便宜”。比如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是“211工程”高校,2021年在广西理科的录取最低分为564分,而我们查看2021年各高校在广西的理科投档分,发现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普通本科)投档分为564分、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普通本科)投档分为565分。此外,还有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工程”),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工程”)等城市和高校,都值得我们关注。

分数不够,选择城市宜智取

1.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后想去大城市工作,但现在分数不够报考大城市的院校,不妨选择目标城市附近的城市,这样以后找目标城市的实习工作也会更方便。

比如想去北京工作,可以考虑去保定、天津等读大学。保定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保定的河北大学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学,省强势特色学科历史学等。录取分数也不算太高,比如2020年在吉林理科类录取最低分为517分,刚好等于理科一本线。

又比如想去上海工作,可以考虑去南通、苏州、无锡等城市读大学。南通是一座现代化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有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苏州有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无锡有江南大学等。

但是要尽量选择认可度高的院校,大学期间多利用假期去目标城市实习,积累实习经验。

2.独辟蹊径:能选的城市不多,又想去好一点的大学,何不挖掘“小众”城市及其重要大学?一所院校的实力与其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选到与城市产业、地缘等优势相关的院校和专业,就能利用城市更多的资源。我们有很多容易被大众忽视的“冷门”城市,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或其他优势,也有实力较强的高校,但在高考志愿选择中,常处于“边缘地带”,比如以下城市和院校。

城市+院校 城市及院校的特色 院校录取情况

延吉

延边大学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东直距中俄边境60千米、直距日本海80千米,南直距中朝边境10余千米,兼具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异国风貌。处于延吉市的延边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朝鲜语言文学、朝鲜语、英语、日语和俄语是其特色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吉林省重点学科,并于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其专业发展体现了区域优势与民族特色 2021年在四川文史类的录取最低分为565分,超一本线24分;其中,朝鲜语录取最低分为566分,超一本线25分

大庆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中国第一、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位于大庆市的东北石油大学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重点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2020年在山西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539分,超一本线2分;其中,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录取最低分为553分,超一本线16分

攀枝花

攀枝花学院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著名的钒钛之都,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的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深耕“钒钛+”领域,主动融入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建立了全国首个国际钒钛学院和国际钒钛研究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冶金工程等,采用“3+1”联合培养模式,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北京、上海交流学习一年 2020年在河北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51分,超本科线36分,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录取最低分为493分,超本科线78分

享受·城市

当你选定了一座城市,不管它是不是你心中最理想的,它都将与你四年甚至更长的青春时光产生联系,希望你能认真享受在那座城市的一切,并找到生活的更多方式和可能。记住,“好”的定义多种多样。

后来,美好的梦境都与桂林有关

平平无奇

当我在语文课本上读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我从未想过人生中会有四年时光与桂林息息相关。我曾经和许多人一样,幻想着去大城市读大学,但没有分数优势的我不得不放弃幻想,选一所位于小城市里的较好的大学。

我喜欢读书,我之前所有的浪漫情怀皆源于文学作品,来到桂林之后,才发现,一处风景、一条街巷、一段际遇就可以给我丰富的浪漫体验,给我无尽的想象和深刻的感受。

桂林,是一座文艺到骨子里的城市。直到现在我还庆幸,在下课的时光里,我和同学不是躺在床上等外卖,而是在桂林的街道闲逛。在高楼大厦间逛累了,走上解放桥,眼前就是那幅著名的画——漓江山水,波光粼粼的漓江延绵到云深处,中间横着的就是象鼻山,江上竹筏缓缓移动。看到这些,你很难想象自己正身处城市。但这并不是偶然,随便路过一座桥,都极有可能瞥见一处烟雾笼罩的山水,这座城市就是把钢筋混凝土建筑与自然风光结合得如此巧妙。此外,在嘈杂的大街上偶然拐进一条清幽的街巷,也许就走到了一处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或者被一堵明朝的古城墻挡住去路,这里的都市感与历史感配合得毫不突兀。想找个地方坐一会儿,很快就可以找到一间书店,走进去也许会意外收获一本好书,或者恰好碰到某位作家的讲座。我和同学就曾碰到作家李乃龙来开签售会,后来我们专门关注书店的消息,听了许多作家的座谈,我也因此认识了一些书友,毕业几年了一直保持联系。

如果时间比较多,我会和同学结伴去桂林周边的小镇欣赏更多的风景。我曾在阳朔挂满灯笼的西街上流连忘返,在灵川的银杏海洋里奔跑;去兴安寻找过秦时的灵渠,去大圩探访过明清的骑楼……只需几十块的车费,只需一天,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桂林的风景让我心胸更加开阔,想象力更加丰富,从此,浪漫开始具象;而桂林的际遇则让我多了几分走向社会的勇气。

桂林的生活是慢的,但并不代表在桂林读书学不到务实的东西,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专注一事的美好。你可能会在郊外的山中看到一些传承国学文化的书院,老师执着地深耕国学文化;你可能会在闹市中看到一些出版社,其中不乏有名的出版社,出版人顶着时代压力在出书;你可能会看到很多旅行机构,详细了解会发现有的创始人竟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你还可能看到开汉服社、诗社、民宿的人,他们清醒又感性,只为了成全兴趣……如果你想接触他们,可以通过学校老师或者校外的活动寻找机会。

我和同学曾经通过学校学长的引荐,去一家出版社实习,做一本旅游文化内刊,要精雕细琢很久才能出一期内容,我们不禁怀疑在这个时代做这些工作的意义。有一次,带我们的编辑神采奕奕地邀请我们去看她出的书,激动地对我们说,那是她出的最喜欢的书。我还记得在那个有点沉闷的办公室里她两眼放光的样子,这是对一份平凡的事业抱有炽热的爱才会有的样子。这些人和事让我明白,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事情,做深做实,是可以抵抗一些社会和时代的压力的。

桂林四年的生活深深影响着我如今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快”的时代里,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慢”的人,发现身边的美好,从平凡的事业里找到小小的成就感,这样不也很好吗?其实,经过四年才知道,没有所谓好的城市与不好的城市,只有合不合适的城市,而桂林这座城市与我很合适,所以我的大学时光总算没有白费。

【大学生“攻”城要点】

1.走出校园,多从景点、街巷等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了解它的历史与现在,勇敢与当地人交谈,挖掘这座城市的优点。

2.了解这座城市哪些产业发展比较有优势,有哪些大的企业,有什么新的发展方向等,思考自己学的东西在这座城市里能做什么,能借助什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抓住学校能给予的资源,积极参与实习实践。

3.通过同城微博、豆瓣等网站,了解这座城市的年轻人都喜欢参加什么团体,或常组织什么活动,参加一些校外的团体,比如汉服社、酷跑社团等,认识更多的人,寻找更多的兴趣爱好。

4.利用好城市的书店。如今很多书店都会有很多衍生服务,比如举办各种图书签售会、知识讲座、团体聚会等,可以借助书店了解更多的活动,认识更多的人。

5.放眼周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多去周边城市见识见识。

6.规划好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敢于去玩、去交流、去尝试。

猜你喜欢
大学院校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