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 刘星保
【摘 要】 “童书出版+”是出版业的生力军,在我国少儿出版业的儿童早期阅读阶段有着突出表现。一方面,低幼儿童的身心发展对早期阅读有特殊要求,促使玩具书、“图书+玩具”、融媒体出版、知识教育服务升级;另一方面,“童书出版+”以儿童为本位,关注儿童成长特性,迎合儿童早期感知行为,将阅读与不同形式的服务结合,成为低幼童书最活跃的出版方式。
【关 键 词】低幼儿童;早期教育;儿童早期阅读;“童书出版+”;儿童成长特性
【作者单位】杨巧,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刘星保,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04
早期阅读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0—6岁低幼儿童图书市场中,“童书出版+”作为出版业的生力军,在我国少儿出版业的儿童早期阅读阶段有着突出表现。当下,中国童书出版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童书出版人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童书品种,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行业在进入高速发展期后就会出现市场过热的情况,造成竞争激烈化,童书行业同样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童书同质化出版现象严重,新书品种持续下降,产品结构欠优,新媒体销售渠道的改变倒逼童书出版人实施渠道定制。童书出版人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和环境时,更要走近终端客户,思考读者是谁,他们具有哪些特征,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童书出版过程中以儿童成长特性为中心,关注“儿童性”。
一、儿童成长特性对儿童早期阅读读物的特殊要求
早期阅读是培养0—6岁儿童触觉、视觉、听觉、语言、思维的综合性活动[1]。儿童在成长的早期阶段,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遵循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很难让他们安静地坐下来看完一本书,而且被动式阅读也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于0—6岁的低龄儿童来说,他们还不识字,不能通过文字来阅读,其感知觉器官和大脑处于基础发育时期,世界对他们来说还是新的,一切都在探索和认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启蒙认知阶段,与外界接触、获取信息对低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并且儿童在成长关键期中的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个性、行为习惯六大核心能力是在低龄阶段逐步完成的。
低龄儿童对图形、声音、颜色更为敏感,相对应的,低幼图书也应该对图书表现形式进行总体设计,要充分结合低龄儿童的智力和生理发育阶段的特性,设计出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能表现儿童天性,为儿童定制的专门的图书产品。低幼童书应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成长特性为中心,尊重兒童自然发展的天性,对图书产品的整体内容进行创意。传统出版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知识传输,“童书出版+”则以儿童为本位,根据儿童生理发育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用不同的“+”来为图书赋能,这种模式让图书能玩、能听、能互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互动性和趣味性符合低龄儿童爱玩的天性和游戏精神,因而成为低幼童书的出版方式之一。
二、结合儿童成长特性的“童书出版+”主要类型
1.符合儿童早期感知行为的各类玩具书
玩具书是专门为低龄儿童设计的图书,有别于传统纸质出版的形式,其超越传统纸本,以符合儿童早期的智力和生理发育的形式和内容呈现。相比阅读书中的内容,孩子更喜欢捏、翻、戳的阅读方式,因而玩具书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感官刺激,让儿童通过游戏的方式探索知识,发现阅读的乐趣[2]。玩具书包括翻翻书、触摸书、手偶书、立体书、拼图书、洞洞书、有声书等,这些图书形式新颖、色彩饱满,极富童趣感,以跳出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模式,呈现儿童图书专业化的特质。
从第7个月开始,孩子便通过手的触摸去感知外部世界,从出生到3岁,触觉都是孩子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相比用眼睛阅读书中的内容,孩子更喜欢用手去“阅读”,因此触摸书成为儿童早期阅读阶段最常见的图书。触摸书有翻翻书、手偶书、洞洞书、拉拉书等,翻翻书将翻页的设计与内容结合,往往是在翻页上提出问题,翻开页面后可得到答案,满足了儿童的探索求知欲,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洞洞书将内容与形状各异的小洞洞巧妙结合,让孩子在抠、戳、找、玩的过程中去寻找、发现惊喜。拉拉书设置巧妙的机关,将认知启蒙等知识隐藏在机关内,好玩又具有学习性,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触摸书形式新颖,富有创意性,如富有趣味的冰箱书,是将图书设计成冰箱的样子,让孩子一层层地打开,去发现冰箱里存储的各种食物。有声书和发声书则是通过刺激孩子的听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育。立体书、拼图书、时钟书、贴纸书、冰书等则属于游戏类书。最近风靡市场的传统文化立体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剪纸艺术相结合,在呈现形式上不像传统纸质图书那样二维平面化,而是通过三维立体形式让孩子直观立体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3D全景西游记》立体书中,孙悟空的形象跃然纸上,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和市场的追捧。
玩具书的内容特点是有趣、互动和创意性,市场上玩具书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无限的创意性。比如为满足孩子爱翻妈妈包的行为特点,创意打造翻包书,口号是“就让他翻吧!”。翻包书做成妈妈使用的包的样式,里面装着口红、电脑、眼镜,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让孩子对自己的妈妈更了解。孩子在阅读玩具书时可通过手、耳、感知来获取知识,通过与图书互动产生探索兴趣,这种类型的童书契合儿童早期的行为特征,可提升儿童早期感知行为能力,是儿童早期阅读最佳的选择。
2.与出版跨界合作的玩具、教具和衍生品
让玩具、教具、衍生品和图书在形象和内容上产生联系然后推向市场,或将这些周边产品和图书独立开来售卖,也是“童书出版+”的新形势。比如将绘本故事中的童话形象制作成玩偶,让孩子既可以阅读文本故事,又可以将故事主人公的周边产品作为陪伴的玩具,这类周边产品主要是对IP形象进行立体开发,并以礼盒装的形式销售。如英国知名的童话作品小熊帕丁顿身上穿着蓝色厚呢外套,头上戴着标志性的红色旅行帽,让孩子们觉得十分亲切;早教品牌歪歪兔全情商教育绘本全集的礼品装里配有78册图书和限量版歪歪兔手偶;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哄睡绘本《小兔子睡不着》配有一个毛茸茸的大兔子,让孩子们在听完晚安故事后,抱着兔子玩偶入睡。
一些科学探索和实验图书会配置专门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孩子可根据图书来做小实验,自己动手验证知识,这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增进了孩子与书的互动互娱。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类教具类童书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以引进居多。比如全球知名的儿童读物出版商和经销商学乐出版社就专门围绕旗下品牌来制作手工创意操作书。
“儿童出版+”开发衍生品,主要以内容为IP进行不同维度的开发。比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青蛙弗洛格》是荷兰著名儿童图画家马克斯·维尔修思的代表作品,该系列故事被誉为“简笔画世界的杰作”,在取得一定市场影响力形成绘本品牌后,出版社与工厂对接,研制开发出“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大礼包套装,大礼包套装里包含了《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全四辑、青蛙弗洛格书包1个、青蛙弗洛格文具(文具盒1个、铅笔一套、笔记本1本)和青蛙弗洛格贴纸。
以影视IP内容进行图书开发的出版形式,则是先有成熟的已经赢得市场的内容,再将内容复制到出版物中。比如有些出版社以迪士尼《冰雪奇缘》《狮子王》《疯狂动物城》等电影作品内容为IP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推出了相关的玩具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根据游戏内容IP出版了“植物大战僵尸”漫画书和知识类读物;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小马宝利”图书系列,这都是“童书出版+”的典型案例。
3.丰富儿童阅读形式的融媒体出版产品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纸质出版模式被打破,不同媒介进入知识传播服务中,如视频、音频、AR和VR技术、APP、小程序等与纸质出版物相结合,出版不再着眼于平面二维的纸质媒体,而是让阅读方式变得丰富、立体,让读者和媒介的互动性增强。比如AR和VR技术在知识科普类图书的应用,小读者只需“扫一扫”便可通过3D方式置身恐龙世界。小读者可在视频中观看汉字书写过程,进入设置的游戏闯关互动,这让他们的知识获取方式更加生动有趣。扫码听书、有声读物已经在童书出版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对学龄前还不识字的儿童是很好的知识获取通道。凯叔讲故事APP受到小读者火热追捧,出版社顺势推出了“凯叔讲历史”系列、“凯叔365夜中国传统故事”、“神奇图书馆”等图书,均获得市场认可。
0—6岁儿童处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知觉发育阶段,因此以声音、视效、情景模拟为特点的融媒体出版形式在低幼童书板块尤其常见。目前,已有专业少儿社在“童书出版+其他媒介”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如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开发的少儿知识服务应用,打造小凤凰FM微信小程序,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纸质出版物在线上进行再次传播,以音频、视频、图片、读者互动等形式呈现原出版物的内容。又如“嘟嘟科教”系列融合出版产品,以图书、教具、VR/AR、动漫、短视频、小程序等形式来讲述科普知识,其短视频在腾讯视频上线,是一套立体的科学探索课程。其中《嘟嘟酷玩》是 “图书+教育+视频”形式的科普融合出版物,让孩子们动脑学、动手玩,爱上科学。
4.知识教育产业化的“童书出版+”
知识教育服务产业的“童书出版+”形式主要表现在早教行业,纸质图书是产业化中的一个内容板块。为低龄儿童提供服务的教育产品既要有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的知识内容,又要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歪歪兔和巧虎这两个品牌从图书生产到知识教育服务产业链都较为完善,其中歪歪兔品牌早期先出版纸质图书,以关照儿童关键期发展为理念,出版了一系列符合低龄儿童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的童书,内容涵盖幼小衔接、獨立性养成、情商教育、思维游戏、专注力培养、学龄前语文教学等,成为中国原创低幼童书品牌。在纸质图书打开市场后,借助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歪歪兔又进行了一系列早教产品开发,如歪歪兔情智乐园分龄早教包,以及歪歪兔系列动画片、玩偶等周边产品,最终成为国内家庭知名早教品牌。巧虎品牌在图书、音像出版物、视频、APP、动画片多种载体中进行学龄前幼儿知识教育服务,深受孩子的喜爱和家长们的认可。我们可以看到,相比K12教育与纸质出版物的结合,互动化和趣味性以及孩子爱思考、重体验的特性使得低幼图书更容易在知识教育形成生产链,从而实现知识教育服务升级,形成特有的“童书出版+”范式。
三、以儿童成长特性为中心,未来童书出版的关注点
1.低龄童书市场,“童书出版+”成为主流
优秀的儿童图书不是枯燥的知识输送,而是要体现人文关怀,深入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发展阶段特点,以儿童成长特性为中心,量体裁衣,呈现专业化和高品质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随之提升,在教育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多,童书市场的竞争将是在细节化、专业化、差异化上的竞争。“童书出版+”以读者为中心,重视儿童成长特性,关注儿童早期阅读,强调知识与人的互动和参与性,越来越受到年轻家长们的认可和欢迎。
2.对印刷技术和出版形式的要求不断提高
无论玩具书还是多介质的融媒体结合出版,0—6岁童书出版在制作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如玩具书中的异形书、立体书、拉拉书等对纸张、印刷和工艺十分讲究,需要精良制作;洗澡书和布书,要让孩子们在玩时不容易被撕破,材质要具有在水中不易掉色和迅速干燥等特点;触摸书中嵌有皮革、毛线、绒布等,这些材料既对材质有要求,又要符合环保标准。因此,玩具书有一定的制作门槛,制作成本、编辑成本、生产周期都远高于传统出版。此外,融媒体出版和知识服务的赋能升级,对童书出版的创新力提出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儿出版社需要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以儿童成长特性为中心,不断尝试新的出版形式,推出更高质量的儿童早期阅读产品。
3.对童书创意和游戏精神的呼唤持续深化
目前,我国的玩具书多从国外引进,原创玩具书在创意上还较为薄弱,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出版企业开发了多种样式的低龄童书,但在图书的趣味性和玩具功能上还相对欠缺,究其缘由是因为这类图书在成本上投入过大;引进童书省时省力,试错成本低,弯路走得少,但过度依赖引进童书,势必影响出版社的创新能动性。少儿出版需要呼唤童年的游戏精神,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增强创意能力,让“儿童性”成为儿童早期阅读产品的人文底色;在图书的开拓实验性上做更多尝试,推出更高品质的童书,以更匹配童书出版大国的地位。
四、结语
儿童具有先天的游戏精神,他们能从生活中的事物发现玩的乐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可以说,儿童早期阅读需要充分理解和满足儿童探索和玩的天性。新时期以来,我国童书地位在国际上稳步提升,和十年前在国际书展上中国童书展台的情况相比,现国外优秀童书大量引进、中国童书“走出去”以及愈来愈多的国际合作出版都体现了童书出版行业的繁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进入童书出版大国时代,但在低龄童书的多种形式开发上仍然不足,因此,以儿童成长特性为中心,开发更高质量的儿童早期阅读产品,不断延展“童书出版+”的范围,迫在眉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开发玩具书,在印刷和图书制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与玩具厂开展跨界合作,打破行业壁垒。
要用契合低龄儿童生理和智力发育阶段的载体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从具体层面来看,低幼年龄阶段的图书出版工作要围绕儿童成长特性展开,切实以受众为中心开发细分市场,以童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展现“童书出版+”的无限潜力;从整体层面来看,少儿出版社要对儿童早期阅读相关图书大力扶持,形成从上到下的出版合力,助推“童书出版+”的生产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红菊. 父母在0~3岁儿童早期阅读推广中的角色刍议[J]. 甘肃教育研究,2021(3):30-33.
[2]郑杨. 玩具书才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正确方式[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