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追求理想

2021-10-09 17:16郑璐孙立权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9期

郑璐 孙立权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精准审题和立意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由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构成,是典型的材料型作文题。

材料共分两段。第一段共三句,对考生来说审题难度不大,可发挥空间较大。材料中心非常明确,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立意的重点,关键词即“理想的追求”。同时,这句话还提到了与追求理想相关的因素,如基础、方法、路径、目标,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考生作文一定要围绕理想来谈,但又不可只泛泛而谈理想的内容与意义,还要深入探讨追求理想的方法、途径等。文章的重点不是“追求什么理想”和“为什么要追求理想”,而是“如何追求理想”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材料第一段还引用扬雄《法言·修身》中的比喻,以追求理想与修养自身、端正思想、树立大义、明确目标、积淀准备以及实践行动的密切关系为例,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角度。考生可以按照材料中提供的角度,在文章中谈理想与修身、矫思、立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感悟来谈追求理想的途径方法,如追求理想与潜心钻研、执着坚守、厚积薄发等一系列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或者更深入思考,探讨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同途径方法之间的关系。考生作文的中心必须围绕“追求理想”来谈,切忌舍本逐末,将扬雄比喻中提到的修身、矫思、立义等单独提出作为中心来立意。

材料第二段要求当代青年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来写文章,这就需要考生结合自身、着眼当代、面向未来,使文章既体现宏大的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具备具体微观的追求个人理想的“接地气”;既要立足当下,也要展望未来;既要横向使个人理想与时代旋律相交融,以点代面,突破个人之“小我”,展现时代洪流中青年群体之“大我”,也要具有发展眼光,纵向思考追求理想的途径方法及其不同境界,要避免大而空、华而不实。

二适用素材

1.用一生实现理想

黄旭华,中國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20年1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黄旭华最初的人生理想是成为医者。但当时正值日本全面侵华,从天而降的夺命炸弹是黄旭华最早见识的“现代化”。他眼睁睁看着日机从空中俯冲下来,把停在海边的一艘艘渔船炸毁。炸弹的冲击波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彼时的黄旭华说:“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在日机的轰炸声中,黄旭华确立了他的人生理想。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开始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58年,黄旭华开始参与中国核潜艇研制的任务。领导找他谈话时说了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并称“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与“党和国家信任你”相比算不上什么。

此后,黄旭华只做了一件事: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他说,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无怨无悔。

运用示例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少年时立志学医,治病救人。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目睹日寇狂轰滥炸、同胞血流成河、积贫积弱的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后,他改变志向,重新确立理想———“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朝着自己的报国梦想努力。如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胡适先生弃农从文一样,他们都超越了个人“小我”,追求天下“大我”,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激荡起理想的浪花,在时代主旋律中奏响人生最精彩的乐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远大理想是我辈青年人生之路的起点。

2.不忘初心,坚守理想

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好成绩考入北大,选择了她钟爱的考古专业。消息一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称“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没‘钱途”……

钟芳蓉通过微博做出回应,称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文物,并受将一生献给敦煌的樊锦诗的影响报考了考古专业。樊锦诗得知此事后,和北大顾春芳教授一起,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还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当记者采访樊锦诗时,樊锦诗回答:“我们怎么去坚持人生,怎么去实现理想,这是每个人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的根本问题。我和顾春芳教授认为她喜欢考古专业,为此做出的志愿选择就是对的。”

运用示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大半生献给敦煌,当青丝变成白发,依旧无怨无悔,这就是樊锦诗对理想的最佳诠释。执着追求,默默坚守,甘于寂寞,心无旁骛,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她风雨兼程,上下求索。我们为樊锦诗对理想的坚守而动容。而同时,2020年高考结束后,当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成绩考进北大,并选择了她钟爱的考古专业时,却遭到许多人质疑,很多人觉得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就业,没“钱”途。樊锦诗得知后,为钟芳蓉送去自己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

当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碰撞,是执着于对充满未知的理想的追寻,还是着眼当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无论做出怎样的抉择都无可厚非。但是,只有那些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的人才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经典语录

1.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纪伯伦

2.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3.%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爱因斯坦

4.%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莎士比亚

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舒尔茨

高分佳作

蓄势待发,砥砺前行

吉林一考生

考生紧扣“理想”,引经据典,巧妙将材料中“箭”的比喻用在文章中。

李大钊曾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青年之未来,早已与国家同频共振。吾辈当不负少年意气,坚定时代信仰,共书祖国大美华章。(开头引用名言,将青年理想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格局宽广。)

缘何?吾以为理想的本质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汉代扬雄曾言:“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古人哲思在此,吾辈更应以此为目标,做一支箭,蓄势待发,射中理想的靶心。(借材料中扬雄的比喻,自然而然地提出中心论点。)

追求理想,青年当以积攒力量为先。

杜甫《泊岳阳城下》诗中有云:“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鲲鹏起初蛰伏于海底,而后丰满羽翼,待变化振翅,“其翼若垂天之云”,扶摇而上九万里于一瞬间。青年,当如鲲鹏,心怀大志,脚踏实地积蓄力量,待一朝羽翼丰满,驰骋在乾坤之中,扬名于天地之间。陈平少时家贫,但他勤学苦练,不敢懈怠,终成为一代名相;匡衡凿壁偷光,孜孜不倦地读书,默默提高自己,终实现了人生理想;周恩来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此不断充实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成了“人民的好总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追寻理想的路上,唯有集腋成裘、积土成山,方可登上理想的彼岸。(本段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事例横贯古今,说明一定要不断积蓄力量,才能实现理想。)

追求理想,青年当以坚定信仰为本。

“未惜頭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实现民族独立是赵一曼的坚定信仰,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义无反顾;“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千稻香”,让天下苍生都吃饱饭是袁隆平不变的初心;“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声震寰宇通神州是孙家栋的毕生追求……他们都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才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无畏风雨。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坚定信仰,实现我们的理想。(此段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在证明分论点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体现出考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追求理想,青年当以赓续精神为荣。

《礼记》中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观天下,于苍穹,“嫦娥”翔空;于大地,高铁驰骋;于沧海,“蛟龙”闯海。而这一项项成就都离不开勠力同心、无问西东的建设者。或创新,“时代楷模”黄大年带领团队短短几年里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或匠心,“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以“我将无我,不负航天”的精神为国铸剑,研发出“立平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当追寻先辈的足迹,赓续先辈精神,为理想执着坚守,甘洒血汗,在新时代书写新的篇章。

(以上三个分论点逻辑上呈并列关系,从积蓄力量、坚定信仰、赓续精神三个角度说明追求理想的途径,结构清晰。举例的同时,考生能联系自身,从前人的经历中找到当代青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融合,展现了时代主旋律。)

江山不负少年志,让我们成为一支蓄势待发的箭,将一腔热血洒向中华大地,以吾少年意气,予国万里恒昌。(结尾扣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此文为吉林省考生贺日冲凭记忆复写。)

教师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追求理想”的途径展开,从积聚力量、坚定信仰、赓续精神三个角度阐述,同时结合青少年自身,紧贴时代主旋律,论述新时代青年应该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从中可看出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郑璐孙立权)

乘风而来,奔赴星辰大海

安徽一考生

文章围绕“正心明志”“坚守正义”两个关键词展开论证,论证严密,结构合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夫子之言,片言只语却鞭辟入里,强调了“志”在进德修业中的地位。(引用孔子之言,略加阐释,点明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扣合材料题旨。)其实,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有为者无不有志。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给自己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呢?既已乘风而来,且赴星辰大海。(简要联系现实,提出文章中心论点,干净利索。)

扬雄对于理想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良好的修养好比一张有力的弓,而思想端正则是一支直指目标的利箭,最后以“义”为靶,厚积薄发,百发百中,然后夺取心中之正义。其实这个观点一语道破了天机:要达到心中的“义”,必须有必备的素养,正心明志必不可少。(结合材料中扬雄的话进一步阐释,再次强调中心论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倘若将实现心中之“义”比作“求木长”“欲流远”,那么提高素质、正心明志便是“固根本”“浚泉源”。(这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名句。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论证灵活,表述有力。)

正心明志,以初心化箭,直指目标,不倚不偏。(第一个分论点采用四字词语表述,观点明确,且读来朗朗上口。)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可见,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内心的修养至关重要。(引用刘向《说苑·谈丛》中的名句,从反面阐释提高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说服力强。)先有某明星自曝高考舞弊,往届生摇身变成应届生;后有某明星被曝搞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不知何为耻何为不耻!对于青少年来说,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只有扣正确了,下面的纽扣才有可能不扣错。(联系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可信度高。并且,通过人生第一粒紐扣的论述说明了提高内心修养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我们,应当正心明志,热心公益、服务他人,爱国更是义不容辞。(指出我们该“怎么做”,针对性强。)

坚守正义,张弓搭箭,射向理想的星辰大海。(这是第二个分论点,句式整散结合,观点明确,形象生动。)

既然目的已经确定,流的泉源也已被疏浚,那么我们就应当大胆地吸收养分,接纳径流,付诸行动,到达心中的“义”,实现理想。前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青年周恩来,今有勇敢追梦、独臂打球的少年张家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在追梦路上执着前行,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实际行动书写“硬核”担当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认定了正义,只需张弓搭箭,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划破天空,奔向光明,奔向理想的星辰大海。(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灵活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会时期的吾辈青年,应背起行囊,坚定理想,越过山水,走向远方。既已乘风而来,就要奔赴星辰大海。(提出倡议,呼应开篇,强化论点。)

教师点评

1.结构合理,论证严密。开篇直接引用孔子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指出理想对于当代青年的重大意义。第二段用比喻论证对材料中扬雄的话进一步阐释,自然过渡到下面两个分论点:正心明志,是树立远大理想的基础;坚守正义,是树立远大理想的方向。此外,文章前后有照应,前有“浚泉源”,后有“接纳径流”;前有“初心化箭”,后有“张弓搭箭”。结尾照应题目,浑然天成。

2.语言清新,引经据典。“片言只语”“鞭辟入里”“厚积薄发”“百发百中”,文章成语连用,变文避复,显示了作者丰富的词汇量。《论语》《谏太宗十思疏》《说苑》中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贴切自然,展示了作者的语言功底。(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