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燚锋 孙亚玲
摘 要: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帮”,在近代经营长三角地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扬长避短的经营方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抱团取暖的互助合作、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宽松积极的外部环境,都是其成功的宝贵经验。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可以从这些经验中汲取营养,在发挥优势、科技创新、互利合作、开放聚才、优化环境上努力实践,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键词:宁波;长三角一体化;宁波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宁波帮经验及对策分析”[G20-ZC05]阶段成果。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宁波融入国家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新机遇。“宁波帮”起始于明朝中晚期,是指清代乾隆以来宁波府旧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象山、定海、南田七县)及现行政区划中的余姚市、宁海县在各地活动的工商业者,以地缘、血缘关系为基础结成的地域性商人群体[1]。历史上他们在经营长三角地区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总结和借鉴“宁波帮”的有益经验,对今天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近代“宁波帮”经营长三角的历史经验
宁波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特殊的区位优势使之拥有悠久的商贸历史。先秦时期宁波有“鄮山”,近海岛屿上有鱼贩盐商来此地集货贸易[2],唐宋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诞生了著名的”明州海商”,越窑青瓷远销亚非国家,是“记录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3]。明清时期,受到国内商品经济发展和封建王朝海禁政策影响,宁波商人足迹遍及半个中国。五口通商以后,“宁波帮”抓住对外通商的历史机遇,产生了一大批买办和以进出口商贸为主体的新式商人。他们广泛投资近代企业,实现了从传统商帮到现代工商业集团的成功转型,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的重要力量。此时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外国资本云集、民间资本雄厚,特别是上海的快速崛起,对于商机敏捷、精明活络的“宁波帮”实业家来说更是理想的创业之地。“宁波帮”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
三角商贸区的经济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积累了丰富的商道财智和人文精神。
(一)扬长避短的经营方略。宁波是海港城市,“宁波帮”发迹依托的是漕粮海运,他们在上海的创业也是从航运业起步的。清道光初年,镇海人李也亭到上海经营沙船业,后又与慈溪商人合买中国近代第一艘商用轮船“宝顺轮”,开启了宁波商帮近代航运业的转型。定海人朱葆三创办越东轮船等公司经营长江及南北洋沿海航运,镇海人虞洽卿创办宁绍轮船等公司成为苏杭嘉湖地区内河航运巨头。在世界航运史上,“宁波帮”还贡献了董浩云、包玉刚两位“世界船王”。努力深耕优势行业是“宁波帮”成长、发达的经营之道。
(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市场的不确定性让宁波人从走出家门起就想方设法寻找生存发展之道,主动对接社会转型的需求。传统钱庄业是“宁波帮”起家的另一个支柱行业,但是在大变革时期外国银行资本涌入,钱庄业面临着受制于人的局面。宁波人严信厚、朱葆三等瞄准商机,筹建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还创设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等,成为宁波商帮未来发展可以倚赖的金融根据地。其他如投资近代纺织、火柴、日用化工、制药、电器、造纸、橡胶等现代工业,创办一系列规模庞大的民族资本企业,涌现出了叶澄衷、刘鸿生、方液仙等几十位“大王”級企业家。
(三)抱团取暖的互助合作。“宁波帮”是一个主要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企业家群体,在外谋生特别讲究互帮互助。如“五金大王”叶澄衷所经营的各号负责人王铭槐、宋炜臣等都是宁波同乡,他们后来又依托同乡关系闯出了自己的事业。又如成立同乡组织,著名的“”宁波旅沪同乡会”成为宁波人在沪的活动中心和精神家园。在两次“四明公所”事件中,宁波商人紧密团结,誓死维护同乡在沪的共同利益。再如在多次挤兑风潮中,几乎所有的甬人商店都收兑宁波人兴办的四明银行的钞票,使得四明银行在多次风暴中化险为夷。
(四)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近代宁波商人在经营上,不分省界、国界,以全世界为生意场,从上海滩创业后,不断向南拓展到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等地,向北延伸到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等商贸重镇。他们地处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冲破陈旧观念的藩篱,投身买办与对外贸易,在借鉴西方先进科技和管理办法的同时,发扬艰苦创业、克勤克俭的民族传统美德,打造出“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商业文化模式[5],具有一种顽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这是他们敢为人先的底气。
(五)宽松积极的外部环境。从明清时期开始,浙东一带农业与手工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市镇集市快速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宁波较早地形成了一种崇商、尚实的社会氛围。清康熙后期对海禁的开放,以及上海作为江南沿海贸易枢纽地位的形成,都为“宁波帮”的创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上海向长三角地区扩展的过程中,“宁波帮”分散投资,往往在上海设立总部,其他地区设立分公司,这种市场扩张的方式也得益于当时政府的鼓励和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才有了实业家高涨的投资热情。
二、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为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推动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3月发布的《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坚持产业科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发展、对外开放、市场环境六大领域一体化齐头并进,努力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当好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为长三角区域建设成为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贡献宁波力量。为此,借鉴“宁波帮”在长三角开拓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具体实施提出以下对策思考。
(一)发挥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产业。利用宁波文旅博览会等平台,加大“海丝古港、微笑宁波”和“四海”主题产品宣传力度,加快精品旅游路线建设,对标上海文旅国际产业,推出一批以阳明古镇、方特·东方欲晓、象山影视城为代表的具有地域禀赋、展示中国气派的文旅综合体,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宁波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依托先进制造业基础,大力推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强区块链、5G、大数据、云计算为“宁波制造”赋能。主动融入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助推区域城市群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共推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海洋港口资源,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码头能力,以统筹创新为核心,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长三角全球领先的国际综合枢纽港口群、国际综合航运中心、国际海事服务中心和国际临港智造中心。
(二)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科技+文化+旅游”创新融合,以科普研学、红色旅游、非遗小镇建设为发力点,打造宁波文旅消费“新体验、新场景”,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社交化转型。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创建,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共建沪杭甬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实践区,继续建设和优化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高速化的交通与信息网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科研院所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实现对高端技术的深度开发与有效运用,提升在产品生产、加工、运营管理、业态创新等方面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区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协同示范,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浓度”、创新生态的“丰度”、经济活动的“密度”,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三)互利合作,提升行业与国际分工参与度。产业集聚和国际分工合作是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方面要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勇于在行业内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拓宽视野,善于寻找商机,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要推动行业合作,通过技术交流、价格策略、品牌联姻乃至更高层次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提升整体实力,增强整个长三角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合作模式,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鼓励新一代甬商以整体抱团模式带着资本、技术走出去,由“内合资”向“外合资”拓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内至区域外之间的各类要素畅通,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加强长三角城市政府间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建设,发布专属旅游休闲产品,深化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合作与协同发展,组合打造长三角地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四)开放聚才,打造创业创新新高地。聚焦宁波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和短板现实,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建立引才引智基地和人才工作联络站,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和智能经济领域创业创新人才。强化财政资金的投入与导向,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投入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研究制定“宁波工匠”名单和专项扶持政策,积极打造“技能强市”。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提质扩量,积极引进教研型、应用型名校分校和大院分院,提高高学历人才本地化培養能力。在文旅方向,新时代的文化和旅游业将承载着公共价值创新、产业价值创新和文化价值创新三重使命,尤其要重点培育和引入政府和公共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创意创造和设计人才,助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五)优化环境,建设优质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举措,健全行政审批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政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制定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标准规范,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加强文化旅游景区等密集型场所的常态化防控措施,以政府为主导,扎实做好游客电子健康码及行程码查验、口罩佩戴、体温检测、健康询问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夯实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筑文旅行业安全发展稳固防线。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爱国、正气、诚信的企业文化,塑造具有内涵、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努力把品牌转化为价值优势。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优势,在节点城市、重大活动中推介、宣传新甬商,塑造优秀企业新形象,打响甬商新品牌,扩大甬商在长三角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守广.宁波商帮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45—47.
[2]张如安、刘恒武、唐燮军.宁波通史:第1卷[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9:68.
[3]新华网客户端.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9-04-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8427685871211528&wfr=spider&for=pc.
[4]乐承耀.近代宁波商人与社会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89.
[5]孙善根.宁波帮史略[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283.
作者简介:
杨燚锋,硕士,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
孙亚玲,硕士,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