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重庆特色邻里关系模式浅析
——以重庆市嘉陵西村为例

2021-10-09 02:26梁茹冰绕秋月武丙健郭希夷胡俊希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8期
关键词:嘉陵邻里关系西村

梁茹冰,绕秋月,武丙健,郭希夷,胡俊希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0 引言

首先,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逐步扩大,高楼大厦层出不穷,房屋密度不断增加。但无数的钢筋混凝土隔开的不仅是房屋,更是居民间的邻里情感。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现代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却不那么温情,甚至是冷漠的。而社区公共空间作为邻里居民活动交流的场所,对社区邻里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以社区公共空间为载体对邻里关系模式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邻里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区逐渐成为反映城市精神的重要场所。城市化进程增加了社区的复杂性。许多社区开始从相对简单的熟人社区向相对复杂的商品房社区转变,这些社区的邻里关系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邻里关系研究中,研究城市社区的邻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邻里关系与社区公共空间

邻里是地缘相邻并构成互动关系的基本社会群体,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1]。邻里关系则指的是这个基本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在邻里交往中,邻里关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已成为一种常态。同时,邻里社区的公共空间状况会制约人们的生活结构,在传统的邻里社区中,社区的设计往往比较紧凑,社区的公共空间资源相对较少。所以长期以来,社区公共空间资源往往会成为传统街区邻里关系矛盾的诱因。

社区公共空间则是指社区中居民进行相互交往、交流以及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建设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是保持和重塑邻里关系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居民提供免费且可共同参与的开敞场所和空间。在这样的空间内进行交往活动,能够创造出对居民身心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并能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

2 重庆地域条件下邻里关系的公共空间形态

2.1 点线面空间

将每一户住宅作为一个“点”式邻里单位,连接多点位的“线”式链接从而形成线性邻里关系网,众多邻里关系网的“编织”便形成了邻里关系的“面”型邻里单位。邻里关系依托在社区的交流公共空间,在平面观测中,通过分析这些“点线面”的分布形式,结合重庆公共空间分布情况,从而得出在重庆地域条件下,重庆特色邻里关系的平面空间分布形式。

2.2 山城地形下的垂直空间

独特的山城地形特征,使重庆地域的社区公共空间往往呈现出十分具有特色的垂直形态。由于地形的稀碎,社区建设时往往采用了分割高差的方式来处理公共空间,因此相较于平原城市,重庆的社区公共空间范围大小往往呈现小而碎的情况。

除此之外,地形的起伏也使重庆的交通步行系统呈现独特的垂直形态,例如:斜坡、梯坎、电梯等。这些垂直交通步行系统使居民在公共交通空间中的停留、相遇、交往机会增加,从而形成独特的重庆公共空间特色邻里关系模式。

3 以嘉陵西村为代表的邻里空间模式

3.1 嘉陵西村概况

嘉陵西村位于重庆市渝中半岛嘉陵江桥头西侧的一座山堡上,社区占地面积约6hm2,有44 栋住宅楼,居民约1842 户,临近轨道交通2 号线和3 号线换乘地点牛角沱站,交通条件优越,其临江面风景优美,是重庆市首个评上国家3A 级旅游景区的住宅小区。

3.2 嘉陵西村公共空间的综述

3.2.1 公共空间形态分析

嘉陵西村的社区公共空间多为半开放式形态,其内部公共空间以院落空间为主,是居民活动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充分展示社区居民生活气氛。并有两处抗战遗址——宋子文旧居和鲜英旧居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使整个社区增添历史文化韵味。这些公共空间共同体现了嘉陵西村极具生活氛围及历史文化内涵的社区特色,图1 为嘉陵新桥西村“街-巷-院”平面分布图。

图1 嘉陵新桥西村“街-巷-院”平面分布

3.2.2 空间与设施

嘉陵桥西村内布置有怡园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社区公共活动中心(星光广场或“城市阳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鲜英旧居马房部分)、社区物业管理中心(鲜英旧居客房部分)以及若干居住院落[2]等社区生活设施,增加了居民公共交往的室外空间,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3.2.3 空间与景观

嘉陵桥西村有着丰富的山地社区空间、临江景色优美,移步异景。整体植物景观搭配错落有致,社区内绿化环境清新自然,很好地打破了部分狭窄空间的压迫感,并结合休闲座椅和其他设施,形成了具有舒适感和亲近感的公共空间,展现出别致的邻里关系氛围。

4 可持续的邻里公共空间要素总结

可持续的邻里公共空间经本文浅析可以理解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并且在社会心理意义上具有包容性、高归属感的社区公共空间。以此为基础结合诸多文献以及实地调研讨论总结出如下可持续邻里公共空间要素:

4.1 公共空间的高安全性

在一个街区中,安全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安全性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去考虑其他的可持续性因素[3]。想要达到高安全性其实也很简单,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即可得到标准答案。在当下,保持周边住宅对于社区公共空间的视线控制是一个好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高安全感。

4.2 居民心里的归属感

归属感指的是居民对自己住区的公共空间的喜爱与认同。而高归属感是可以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态去提升的。

4.3 常住人口的稳定性

一个社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是一定要有居民人数为基础的[4]。通过实地调研可得,社区公共空间活动人群一般为老年人和小孩,只有拥有长期居民的公共空间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常住人口的稳定性对于公共空间的稳定性很重要。

4.4 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可达性在这里其实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它并不是指单单的接近,而是取决于很多因素。让居民从心里便觉得公共空间与自己的距离很近,认为去那里不是一件难事。这可以从空间形态以及周围住宅视野的调控,做到社区公共空间的良好空间可达性。

5 总结与讨论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考察法,以重庆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为载体,将嘉陵桥西村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对重庆特色邻里关系模式以及公共空间形态进行总结及归纳,挖掘当下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建设问题以及邻里关系重塑所遇到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以建设包容性强、高归属感的可持续性公共社区作为出发点,分析出多个可持续性邻里公共空间要素,为后续重庆建设可持续性特色邻里公共空间提供参考建议。重庆特色邻里关系的重塑除了需要对公共空间的建设进行分析,还需要考虑邻里关系中的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在城市集约化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城市蔓延将不再是未来发展的常态,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邻里公共空间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友好的邻里关系也能够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从而助推宜居城市的建设及发展。

猜你喜欢
嘉陵邻里关系西村
嘉陵新型桑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
“一元的多样性的音乐”——西村朗《雅歌》中Heterophony技法研究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竹枝词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的纽带
温州卷
南京尹西村东晋家族墓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在3759米深海感念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