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化视阈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2021-10-08 02:02王晓芳
成功密码 2021年1期
关键词:视域有效性信息化

王晓芳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困扰很多学生的疑难学科,尤其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存在教学有效性不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教师采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方式。究竟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呢?本文阐述了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梳理了过去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信息化发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为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了借鉴。

一、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自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推广以来,其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就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越来越多高中课堂出现信息技术的踪影,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新模式下收获更好的学习成效。同样,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基于信息化视域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问题;其次,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能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将探索数学领域、挖掘数学规律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数学发挥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足

时至今日,基于信息化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其中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来。

首先,教师信息化技术与数学教材融合不到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大多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教师融通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的课堂体验。

其次,课堂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在高考这一关键目标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会将“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作为课堂设计的唯一准绳,这一思路直接影响了教师信息化视域下数学教学的效果,也为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领域知识造成困境。

三、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1.转变信息化下高中數学教育思路

在信息化视域下,教师应尝试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一方面,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确保能够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到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并研究“信息技术+高中数学”的教学案例,提高课堂设计的精准度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良的目标予以明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辅助作用,保障各项融通了信息技术优化和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举措都能被有效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实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为例,在设计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中。譬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白板、划分不同集合的方式了解这一章节内容的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高中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优势,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集合”这一章节中相关问题的定义,从中收获更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2.创新信息化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从高中生的兴趣出发,应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设计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情景,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沉浸感,收获更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凸显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统计》中“从普查到抽样”课程为例,在基于信息化视域革新这一课程教学思路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的方法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生活化“统计”情景,帮助学生掌握统计这一数学知识点,也借此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微信、钉钉等公众平台运用到信息化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这些平台随时随地与同学和教师沟通数学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凸显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数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实现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有效性的目标。

综上,信息化视域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既对原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推进了高中数学教育体系的完善,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今后基于信息化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视域有效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