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丽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进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了许多提问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而在课后作业环节上,很多教师也摒弃了传统单一枯燥的布置作业模式,更为重视作业的实践性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實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进行有方向的矫正。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相当于教师具备了有效的教学方向。根据上述情况,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首先,熟悉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教学标准》,了解各个学龄段的学习情况;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此为学生科学安排教学方向;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运用既定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使学生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与词语;其次,注重课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最后,组织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生活情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掌握语文教材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语文课文的内容,具体来说,是在教师备课环节时,精心把握课文中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时刻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充分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若想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要充分掌握语文教学的主要内涵,将对教材的解读充分落实到位。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章主题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四个人有四种称象的方式?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称出大象的重量等?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涵。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利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散,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精心编排教学的策略
什么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不是永无止境的题海战术。多年来的教学证明,那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缺乏效率,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异常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要想切实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钻研相应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不是一味地增强学生的学习难度,而是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以此不断延伸,使语文课堂变为鉴赏课堂、情感课堂,使其更有活力与深度。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守株待兔》的文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寻找到相应的动画片,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学习到其中的意义。在学生观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同学们,明明兔子能够跑得很快,得第一也是稳操胜券的事情,但它为什么输了呢?明明乌龟跑起来是很慢很慢的,想赢兔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乌龟却获胜了呢?教师可以以上述问题为主体,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充满探求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清学生与自身的学习教学形势,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与钻研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卓有成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