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军
识字是小学低龄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发展,也是夯实其他学科有效学习的基础。但传统识字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和记忆的机械性,历来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学习耐力和学习技巧,教师开展有效化识字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方法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三种有效的方法,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识字教学的整体质量。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低龄段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单一、机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开展识字教学,会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氛围容易沉闷,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容易引起学生负面化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站位,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根据学生的认知喜好、知识接受水平,探索与开发多元化、趣味性、互动性的识字教学,调动学生课堂主动识记的兴趣,真正提升学生有效识记质量。
一、开展趣味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多种趣味化元素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识记兴趣,这样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学生不仅能够有效识记不同的生字词,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实现“乐中学、学中乐”的学习状态,最大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时,在讲述本节生字词上,教师可为学生呈现江南田家四季圖,组织学生观看教师呈现的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农民伯伯在做什么农事活动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圈出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再组织学生拼音认读教材中的生字,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识。当学生初步认识课文中中的生字词后,教师组织开火车、摘苹果等生字词游戏,推动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喜好,设计出一系列趣味性、直观性、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识记能力。
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科学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教材中的生字,促使学生掌握正确填写田字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有效借助多种方法推进学生书写规范习惯的养成。以教学《“贝”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先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该文中不同生字的规律,促进学生对课文生字词初步理解。其次,教师在组织学生书写有关贝作为偏旁的生字。如:向学生作出以下提示——贝出现的位置不同,最后一点的长短有所不同。再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钱字的方法上,可以组织学生书写开展小组规范写字比赛,以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师生评价为标准,比一比谁写得更好更快。这样趣味生动的比赛过程,能有效活跃课堂的写字气氛,学生在好胜心驱使的写字过程,也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规范写字,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生字的笔画顺序,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三、加强学生生字应用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根据各自学习过的生字,进行组词与造句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关联性生字记忆,有效提升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例如,在《中国美食》一课中,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美食图片,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美食的名称。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顺势引导课堂的正式教学。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以下生字词,如:烧、烤、鸭、肉、炒、饭、茄、鸡,并且配备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不同生字的意义。最后,在根据学生已知生活经验上,展示出含有不同生字词的菜品,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老师展示不同的动态情境,进行组词与造句,这样在师生不断互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训练,也将锻炼学生对不同生字词的实践应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方法研究,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教育工程。教师要从围绕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更好地实现识字教与学的高效化、优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