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小河淌水》的音乐分析与教学研究

2021-10-08 14:57赵盈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分析教学

【摘要】中国著名作曲家赵行道、黎英海、鲍元恺、朱践耳分别改编创作了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为主题素材的钢琴曲。四首不同作曲家改编的同一音乐主题素材的钢琴曲各具特色,从不同钢琴练习及演奏角度表达了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意境。对钢琴教学来说,四首作品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体现了钢琴练习与演奏教学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失为较好的分层次钢琴教学范本。本文对四首钢琴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音乐的对比分析来探讨钢琴教学及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表达《小河淌水》这一“水”主题的音乐意境。

【关键词】小河淌水;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43-03

【本文著录格式】赵盈娜.钢琴改编曲《小河淌水》的音乐分析与教学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43-145.

《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此曲原型是1943年由作曲家高粱、于蒙自新县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曲的旋律。《小河淌水》以抒情、委婉、深情、率真的曲调描绘了阿哥、阿妹站在云岭之巅深情吟唱的动人画面。传达了“情真、意善、心净”的美好境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并以多种音乐表现形式,传唱、传奏至今,成为音乐流行中的经典、经典中的流行。《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优美、生动,扣人心弦。除赵行道、黎英海、鲍元恺、朱践耳等作曲家改编为钢琴曲外,丁善德、鲍.阿拉波夫等作曲家也对其进行了改编,同时对这些钢琴改编曲进行了创作、演奏方面的诸多研究。而以不同版本钢琴改编曲对比分析来进行钢琴阶段性教学为研究的著作尚且不见。

钢琴是最具多声性特色的乐器,在几首《小河淌水》改编钢琴曲中,都以“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作为音乐发展的乐思,配以丰富的和声进行与节奏、节拍变化而创作,描绘了同一“小河淌水”抒情、浪漫的“水”的音乐意境。如何在二度创作中演绎好这一“水”的抽象音乐主题,四首作品在技法上由浅入深、由难到易、不失为教学中较好的研究范本。

一、四首作品的音乐分析

四首改编曲中除朱践耳的取名为《流水》外,其他三首都以原题《小河淌水》为名,其中黎海英创作的曲目为《小河淌水》演唱曲目的五线谱伴奏谱例。

(一)赵行道《小河淌水》音乐分析

赵行道改编的《小河淌水》创作于1948年10月,选自《儿童趣味钢琴曲集》,为钢琴独奏曲目,从音乐技法上看,较为容易上手。全曲共29小节,以民歌《小河淌水》原曲为结构而创作。

从图示结构上来看,赵行道的《小河淌水》改编曲结构简单,篇幅较小,以中国传统的同宫系统转调五声调式写成。以d羽的主音“re”为小引子和尾声的材料,充分突出了旋律在调式上的回归性与归属性。

其中“水”的音乐主题,由两个5小节+3小节(节拍4/4+3/4)的乐思构成:主题乐思以A—E—A音的四度、五度,其中带二度、三度音程关系为主,去掉音符符干,呈现在谱面上的就是“水”型的波纹。

这一柔美的“水”之音乐形象表现的极为生动,每一句“流水”以d羽音“re”起始,并不断以“四五度循环”展开音乐。曲子强调主题旋律的进行,内声部和声织体多以中国传统五声音乐特色——四度和弦音叠置的柱式和弦为主。

以上对此曲音乐分析中,两个问题值得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加强练习,其一,以“水”主题旋律为练习依据,练习如何较好的把握音乐形象的描绘;其二,通过练习培养较好的“五声音乐和弦”结构听觉能力。

(二)黎英海 《小河淌水》音乐分析

黎英海改编的《小河淌水》为声乐伴奏曲目,全曲共18小节,除乐曲开头三小节外,其他小节均配唱歌词。

此曲以伴奏曲写成,主题乐思完全与民歌《小河淌水》为蓝本,篇幅不大,段落划分以乐句为依据,同样以中国传统的同宫系统转调五声调式写成。与赵行道的《小河淌水》钢琴独奏作品不同,此曲因为演唱的需要以降E宫音系统创作,在钢琴技法上也不难。

较之赵行道的钢琴独奏作品,此曲也颇具创作特点,主题乐思以降E宫三和弦音叠置或四度和弦音叠置为主,每个乐句的句逗分明,并有明确的乐句感,和弦终止功能明确(s→t或d→t);而在描绘“水”的音乐形象时,更以琶音、十六分音组及四连音、六连音这样一些创作手段来实现“水流动”的描绘,这些“流动”之“水”穿插在演唱的每个长音后,更显灵动。

通过以上的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对以“水”主题创作的琶音、十六分音组、四连音、六连音钢琴键盘练习为主,提高钢琴技法训练能力;通过弹奏,培养乐句结束感变格终止(s—t)、正格终止(d—t)的听觉能力;同时视唱此曲,培养自弹自唱能力的提高。

(三)鲍元恺《小河淌水》音乐分析

鲍元恺改编的《小河淌水》钢琴独奏作品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其中之一,是其在1991年创作的,并于同年创作了《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管弦乐曲》管弦乐大型组曲。

钢琴独奏作品《小河淌水》全曲共68小节,以回旋式主题结构写成,有并列复二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从此曲相对复杂的结构看,作品在练习和演奏的技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其中,A部分的a乐段以左手四度或五度和弦伴奏及右手“小河淌水”主题旋律构成,进入a乐段,加入每拍三连音(五度相生和弦)的分解和弦形式为伴奏,“水”主题左、右手分别演绎,且音域较A乐段提高了八度。B部分,作曲家在调式上大胆变格,實现了从降B宫到降D宫的转调,并充分展示了钢琴多声音乐表达的特点,记谱以“四部和声”写成,每拍以右手六连音、左手持续长音及十六分音组结合来描绘“水”的印象。

引子、连接及尾声,音乐材料相同,节奏类型相似,分别以调式羽音纯八度展开,加上一连串的五度相生分解和弦音构成华彩乐句。

在节奏安排上故意弱化了4/4的节拍特点,转换了强拍位置,强调了“节奏强位置”,借以展现“水”形象的柔美温和。

(四)朱践耳《小河淌水》(《流水》)音乐分析

朱践耳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流水》创作于1956年,以《小河淌水》主题旋律作为主体创作,全曲共66小节,ABA的三段体结构,A、A部分为《小河淌水》主题。

较之前三首《小河淌水》,此曲的创作成分更多,A部分双手每拍六连音弹奏及琶音五度相生柱式和弦实现“水”主题的表现,作曲家标示了一个四分音符=72的速度,节奏较快。

中段B部分更为复杂,一拍的十六分音组双手和弦弹奏与单手八度复附点节奏的结合,在技术技巧及音乐表现上较难掌握。A部分由左手琶音和弦演繹“小河淌水”主题,右手以每拍三连音三度、四度和弦推动音乐发展。纵观全曲,在速度上、技法上以及“水”主题表现上练习及演奏的难度都较大。且A与A两个“水”主题乐段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技法要求难度加大。

二、四首作品的教学研究

对以上四首作品的音乐分析,可以看到四首作品各具特点,从钢琴教学来看,在练习及演奏技法上四首作品由易到难,各有侧重,有助于钢琴练习中阶段性、阶梯式的教学设计;而“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声韵、意境、演奏方法及文化内涵上,业已表现出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自身特点”,“小河淌水”之“水”这一抽象音乐主题的中国式钢琴语境音乐形象的表达,值得深入推敲;特别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五度关系成为最突出的一项创作特征”,如何把握好这种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需要在钢琴练习中培养较好的中国式“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特色的音乐听觉。按照由浅入深的练习难度来安排。

第一阶段:赵行道《小河淌水》,练习重点——1.“水主题”三乐句的旋律表现;2.左手“水”主题的表达;3.五度和弦叠置的听辨。练习提示——1.连线的注释;2.作曲家标注踏板的运用;3.乐段a左手“水”主题突出;4.使用谱面标注的指法练习各和弦;5.注意听辨五度叠置和弦的性质。演奏提示——1.徐缓如歌的演奏;2.2拍、3拍、4拍的节拍变化;3.“水”主题的强弱变化;4.a乐段左手主题的强调。

第二阶段:黎英海《小河淌水》,练习重点——1.“水主题”三音和弦的准确;2.琶音和弦、十六分音组、六连音的均匀;3.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4.五度和弦叠置的听辨。练习提示——1.注意设计练习和弦的指法,使乐句尽量的连贯;2.音组及六连音练习突出音头,强调节奏感;3.琶音练习手腕需移动,使每个音重心一致,音色协调;4.以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体会“水”主题的分句表达;5.注意听辨五度叠置和弦的性质。演奏提示——1.自弹自唱中节拍、节奏的稳定;2.引子、间奏、尾声弹奏小华彩乐句的准确及“水”感的表达;3.中等、从容的演奏及演唱;4.引子、间奏、尾声弹奏时力度、音量的控制。

第三阶段:鲍元恺《小河淌水》,练习重点——1.引子、连接、尾声多音和弦弹奏法及八度音程节奏的特点;2.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的节拍、节奏准确练习及每个音的均匀清晰;3.B乐段四个声部的表现;4.B乐段“水”主题旋律的突出;5.柔板演奏A乐段;6.全曲节拍、节奏的统一;7.远关系转调的调式对比特点;8.五度和弦叠置的听辨。练习提示——1.设计多音和弦的指法;2.打节拍器弹奏各种不同节奏型的组合;3.B乐段四个声部的分手练习;4.B乐段右手“水”主题旋律的保持音练习;5.B乐段各声部分句连线的练习;6.各级调式调性转换所产生的变化音的准确练习;7.2对3节奏的特殊练习;8.“水”主题强弱音色变化的练习;9.黑键指法的科学安排及触键的准确。演奏提示——1.广板风格的演奏;2.全曲各种节拍节奏的统一;3. 引子、连接、尾声模仿“水”的音色处理;4.各连音华彩乐句音符的颗粒型及流畅性表达;5.左右手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交替的不露痕迹;6.B乐段各声部连线的运用;7.踏板的运用;8.A、B乐段“水”主题的音色对比。

第四阶段:朱践耳《流水》,练习重点——1.A乐段左右手三音交替练习;2.双手六连音保持一致;3.B乐段节奏的准确及左手复附点的八度音程的准确;4.和弦力度变化的区别;5. 三度、四度和弦三连音的连贯;6.B乐段和弦的跳音连线的练习;7.全曲节拍、节奏的统一;8.五度和弦叠置的听辨。练习提示——1.控制好右手一指的力度,加强4、5指力度的专门练习;2.各六连音按照标注的指法练习,同时注意突出音头达到双手一致;3.打节拍器弹奏各种不同节奏型的组合;4.和弦内声部变化较频繁,应设计指法练习;5. 三度、四度和弦三连音慢练保持连贯;6.左手琶音的练习;7.同音换指的快速练习。演奏提示——1.小快板演奏;2.全曲各种节拍节奏的统一;3.两三个小节每拍六连音双手快速演奏时颗粒型及流畅性表达;4.B乐段左手旋律声部的准确表达;5.B乐段节奏渐快的把握;6.A乐段左手“水”主题的音色;7.全曲各种快慢、强弱表情变化的控制。

以上以四首曲目的难易划分了阶梯式的练习要求,从纯技术的角度看,乐曲的程度有难易高低深浅的区别,而从音乐的角度看来,没有一首乐曲容易弹好。以上四首“水”主题的钢琴音乐表达,从技术、音乐角度深入揣摩及探究是至关重要的。四首作品可以由易到难的练习,也可根据教学计划挑着训练,而不管是怎样的训练,以“小河淌水”之“水”主题的意境表达是演奏的最终目标,四首作品在“水”主题表达上有着层次递进的技术深入,在教学中有着极强的实践意义,在音乐主题表达上对钢琴练习来说是较好的教学范本。

特别对中国钢琴音乐来说,表达音乐的内涵意境需要对钢琴技法等进行特殊训练及设计,例如“常常需要用指面肉多的部位,极轻地抚摸琴键,从而产生极轻柔虚空极高洁极飘渺的音色”,尤其是表达“水”这种抽象音乐形象的作品,从以上对作品的分析和教学探究来看,作曲家在创作技法上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运用等方面都突出的表达着“中国”特色的音乐意象。“唯有先‘音由心入将作曲家创作的音乐贯注入我心之中,知其意义,明其意思,生其意境,悟其意象,方能‘音自心出而传其意蕴”。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参考文献:

[1]高晓光.还历史以真实——关于小河淌水的署名及著作权属[J].民族音乐,2006(3).

[2]罗宪君.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

[3]朱培宾.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第5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7).

[4]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曲库[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6]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作者简介:赵盈娜(1982-),女,云南昆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分析学。

猜你喜欢
分析教学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