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御博
适用话题 环境保护;疫情防控;人与自然
时事引读
2021年3月末,一则关于“16亿口罩流入海洋需至少450年分解”的新闻登上热搜并引发关注。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每月使用和丢弃的口罩数量竟高达1290亿只左右,而其中相当数量的口罩最终会流向大海。这不禁引人深思:人类在保护自我之时,对大自然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我们对口罩的流向问题,究竟关注多少?
素材聚焦1 焚烧和填埋仍是销毁旧口罩的主流方式
2020年2月底,我国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日均产量从800万只迅速提升至1.16亿只,而这些日常使用的口罩在自然界很难降解,分解过程会持续几十年。遗憾的是,国内目前暂时还没有很好的技术实现口罩的回收和再利用,故焚烧和填埋仍是销毁旧口罩的主流方式。按照北京市现行垃圾分类标准,口罩属于“其他垃圾”,会与其他垃圾一起焚烧。上海市闵行区的处理方式,是将口罩列入“干垃圾”范畴,将其运至位于浦东新区的老港垃圾填埋场。因此,节约使用口罩是我们如今保护环境的最简单做法。
素材聚焦2 16亿口罩流入海洋分解需至少450年
据国际环保组织Oceans Asia估算,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有15.6亿只口罩流入海洋,相当于产生了4680吨至6240吨的塑料污染,需要至少450年才能分解完成。口罩作为垃圾,在回收过程中一旦没有被妥善处理,出现随意丢弃、露天倾倒的情况,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白色污染。當口罩随着风和洋流进入海洋,过程中会持续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长此以往,会对海洋食物链造成阻碍,对人类与生态而言是另一场浩劫。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人类在抗疫中做出的自我防护措施,在无形之中给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压力,如何平衡好“抗疫”与“环保”,是我们当下应该注意的重中之重。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在保护自我的同时,亦要摆正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口罩节约使用与口罩用后不要乱扔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