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卓:科学家“奶爸”上瘾做科普

2021-10-08 10:13张茜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6期
关键词:瓦力奶爸海淀

张茜

【适用话题】科普推广 为了孩子 学会创造 实践出真知

王元卓太忙了,“每天至少要做50件事”。

他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就算在办公楼里,有时一天也要走1万多步。作为中国早期专注于大数据研究的科研人员,他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且在郑州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经常在北京和郑州之间奔波。

工作之外,王元卓还是两个女儿的爸爸,而且是位“海淀爸爸”。海淀家长是怎样的?有人问,孩子4岁英文词汇量只有1500够吗?有人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北京海淀区的家长,有不少都是养育焦虑急先锋。在这个氛围中,王元卓利用各种碎片时间摸索出一种不焦虑的“育女心经”,“培养女儿是我的日常职责”,也是他做科普的起点。

2019年,王元卓因为随手为女儿画的几幅《流浪地球》科普手绘登上热搜,人称“硬核科学家奶爸”。“我研究大数据的一篇论文,用了7年的时间,被下载7万多次,而这在科学界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但那几幅手绘,短短几天就获得了1亿多的阅读量。”那件事对他触动很大:“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家对科学家做科普的认可。”2019年,他因此获得了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王元卓喜欢创造,并且是以各种形式。他认为创造力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而创造力与具体做什么无关,可以是做手工,写文章,画画,搞科研。

科普也是一种创造。最初,王元卓的科普主要面向女儿和女儿的同学们,目的是丰富亲子活动。几年前,他和女儿一起制作了三代家庭机器人,以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瓦力为原型。他们的瓦力不但酷似电影角色,还能背唐诗,能交流,家人出行时甚至可以在家里巡逻。

有人要說,他是科学家,普通人能做到吗?“我只能说我不傻,但也不比别人聪明。”王元卓说,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做。

“还有一点很重要,学习能力。”各种球类运动、画画、书法、做风筝、做蛋糕、剪窗花……什么东西他都学,而且学着学着又开始自己创造,“别人都那么画,我这么画行不行呢”。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的第一本科幻电影科普绘本。

拥有了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王元卓从一个“海淀爸爸”变成一个“难以复制”的“硬核科学家奶爸”。他想尝试一种独特的科普方式。

当下已经有不少科普内容,他为什么还要做?“因为符合孩子的需求”。王元卓的科普思路基本可以概括为: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他相信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能使孩子受益终身,而科普正好是一个合适的教育载体。

有人觉得搞科研的人花时间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王元卓到底图啥?

他回答:“我做科普的动力是有更多孩子需要。做科普的回报,就是让更多人知道。”

(王传生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观点速递·热爱生活】“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这句话道出了科普推广的意义。从一个“海淀爸爸”变成一个“难以复制”的“硬核科学家奶爸”,王元卓凭借敢学敢做,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科普方式。科普,让高高在上的科学走出象牙塔,既适应了更多孩子的需要,也让更多人了解科学,这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

(特约教师 金远付)

猜你喜欢
瓦力奶爸海淀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机器人总动员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学我这样当奶爸
机器人总动员
笑喷你的超级奶爸
超级奶爸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